比起一段嚴肅關係,你更需要的是一段嚴肅音樂

比起一段嚴肅關係,你更需要的是一段嚴肅音樂

來自專欄竹杖芒鞋18 人贊了文章

明星大咖的婚姻情感問題總是能成為大眾談資,嚴肅一詞似乎從來與這些人沒什麼關係。

而一個人面對婚姻情感溝通的態度,是真誠還是欺騙,是面對解決問題、還是逃避另尋慰藉,大抵可以看出面對自我靈魂的嚴肅性。

然而真正的自我是嚴肅的,在精神上去尋求嚴肅關係是條艱難旅途,很少有人有機緣去真正走上這條路。

多少年前,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就詮釋了如此完美的嚴肅關係,他們長達13年的結識以及頻繁的信件交往中,刻意避開見面的機會,偶然的遠遠相遇,竟也只是鞠躬致意。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

娜傑日達·馮· 梅克(俄文全稱 Надежда Филаретовна фон Мекк,英文全名Nadezhda Filaretovna von Meck, 1831年2月10日 - 1894年1月13日,音樂愛好者、音樂資助人)

在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無數的信件中,可以感受到情感的真摯與熾烈,卻被這段嚴肅關係的掩映其後。

我愛柴可夫斯基,作為一個女人,一個身心都很完美、有能力去愛的女人愛著柴可夫斯基,在我的一生中沒有比這更美的事物了。

——梅克夫人

我寫曲的時候,心裡無時無刻不想著你。那時我和你遠不如現在親密,但我已經模模糊糊意識到:世界上再也沒有人對我靈魂深處那些極為深邃,隱秘的探索反應比你更敏銳了。

——柴可夫斯基

我愛你勝過其他任何一個人;我珍惜你勝過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如果這個消息使你煩惱,那就原諒我吧,反正我已經說出口了。

——梅克夫人

《第四交響曲》此曲是老柴獻給梅克夫人的眾多樂曲之一,被他稱為「我們的交響曲」,共分為四個樂章,鏈接部分 為第二樂章,坎佐納式的小行板 II. Andantino in modo di canzone

此樂章溫柔之中蘊含內力,彷彿一股揮之不去,難以割捨的深厚感情掩映在兩人數十年綿長歲月中。短長笛在各自音區呼應對方,想必正是兩人你來我往,輾轉反側的痕迹。

同樣,令今人唏噓感慨的還有勃拉姆斯和克拉克舒曼夫婦的故事。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德語:jo?han?s ?b?a?ms,英語:Johannes Brah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於漢堡,逝於維也納,德國古典主義最後的作曲家,浪漫主義中期作曲家)

維克·克拉克(Clara Josephine Wieck,1819年9月13日-1896年5月20日,19世紀德國鋼琴家、作曲家)

早在1950年他們的曾經被拍成由美麗的赫本主演的《舒曼的故事》、2006年又被再次演繹拍成《舒曼、克拉拉與勃拉姆斯》,勃拉姆斯一生活了64年卻愛了一個女人43年。

1853年20歲的勃拉姆斯初次見到舒曼夫婦,見到大他14歲克拉克,並且已是幾個孩子母親的克拉拉。舒曼夫婦在音樂上是勃拉姆斯的摯友和全力提攜者。1859年,勃拉姆斯在克拉克40歲生日那天將A大調第二號《小夜曲》的第二、第三樂章寄給她。克拉拉在回信這樣說那《小夜曲》美得:「就像我正在看著一朵美麗的花朵中的根根花蕊。」說得是平靜,而將自己內心掩藏在那根根花蕊的下面。這一年,是舒曼逝世後的第三年。這一年勃拉姆斯26歲。1875年,他用了20年完成獻給克拉拉的《c小調鋼琴四重奏》,他一生未婚,他把這種思念全部用音樂表現,他說:「我最美好的旋律都來自克拉拉」 。在生命的最後,63歲的勃拉姆斯趕到法蘭克福參加克拉克的葬禮,命運偏愛喜歡捉弄人,他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車,當他到了墓地的手,葬禮已經結束……這真的是一個嚴肅的故事。

勃拉姆斯與克拉克書信集,1927年出版

值得注意的是,老柴和勃拉姆斯竟然都是5 月7日這一天出生,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註定吧。

我們不是明星大咖,也不是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我們又都不自覺的在尋找著屬於自我的嚴肅關係,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這樣的嚴肅關係已然鮮有,或許我們需要的僅僅是一段嚴肅音樂。


推薦閱讀:

音樂知識小課堂|音符
星座和音樂
音樂美文 | 村上春樹: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
是什麼點亮了音樂
李雲迪助陣,招行第六屆「金葵花」少兒鋼琴大賽冠軍誕生

TAG:流行音樂 | 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