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睡眠的兩大坑,你碰到過嗎?
【場景1】
周一的清晨,在地鐵上無意間聽到兩個女孩的聊天。A:現在越來越冷了,起床好睏難~B:是啊,你每天幾點起?A:鬧鐘7點響,七點醒了會再睡上一覺,七點一刻鬧鈴響第二次才起來。B:我鬧鈴也是調的七點。後面十分鐘鬧一次,鬧一次我按一次,熬到7:40起床。」說完,B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
聽完,我真想說:孩子,你們真的是踩了個大大的坑啊~~給鬧鐘做「再響設置」是非常不科學的。醒了之後,再睡10分鐘、20分鐘會對大腦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你會感覺更累、更沒精神。
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的睡眠是有周期的。
一個睡眠周期包括5個階段: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動眼期。從入睡到第一次快速眼動睡眠結束是第一個睡眠循環;到第二次快速眼動睡眠結束是第二次睡眠循環。按照這種方式,一個晚上基本上有4-6個睡眠循環周期。
而每個周期快速眼動的時長是不一樣的。第一次快速眼動持續的時間只有5分鐘,第二次10分鐘,第三次15分鐘,最後一次眼動睡眠一般會持續30分鐘甚至1個小時。一般來說,我們清晨醒來的時間都是在最後一個快速動眼階段。這時候,生理和腦電波表現和醒著時非常接近。在快速眼動階段醒來人的精神是最好的頭腦是最清醒的。
所以,鬧鈴第一次響,我們已經蘇醒了。如果,強行又睡上一小段,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睡眠周期的模式。而10分鐘、15分鐘後,鬧鈴再次響起,這時候正在進行的睡眠循環被打斷,我們反倒更痛苦。身體會很疲倦、精神也會更萎靡。
【場景2】
有些朋友,生怕鬧鐘鬧不醒自己。將鬧鈴調成超大音量,或者選用一些重金屬的音樂作為鬧鈴。我有個朋友說要將鬧鈴換成勁爆的《相信自己》,目的是讓自己從滿滿地的正能量中醒來。這些其實就是我們踩的第二個坑。
這種簡單粗暴的鬧鈴會破壞身體和心理健康,嚴重的還會致命。我們從睡眠到蘇醒,是有一個過程的。意識慢慢清醒、身體器官也慢慢蘇醒,突如其來的鬧鈴將人的大腦強制喚醒,容易讓身體經受驚嚇,腎上腺素分泌快速增加,還會刺激心臟、紊亂神經系統。英國一名27歲的護士,就是受到鬧鐘鈴聲驚嚇,導致她突發心臟病而猝死。
跟「起床大戰」say goodby,每天睡到自然醒~`
- 科學設置鬧鈴
盡量選用一些輕柔舒緩的鬧鈴,比如大自然元素的音樂;音量採用「漸強」模式,將人逐漸喚醒。避免了腎上腺激素猛增帶來的驚嚇感。讓自己從自然睡眠中逐漸轉型,能大大減輕起床帶來的壓力。
2. 擺脫「貪睡」模式
只設置一個鬧鈴,鬧鈴響了就起床。不要睡「回籠覺」,避免重新進入一個新的睡眠循環模式再被打斷。最好是固定的時間入睡,固定時間起床,建立自己的睡眠生物鐘。每天都可以自然醒,而且神清氣爽。
3. 睡前放鬆法有助於輕鬆起床
關了燈,閉上眼睛,平躺著做18個深呼吸。人在平躺的時候使用的是腹式呼吸。腹式深呼吸是能夠幫助我們大腦放鬆、身體放鬆的很好的方式。睡前放鬆得好,第二天起床的時候也會更加輕鬆、自然、愉快,沒有焦慮感。
4. 心理暗示起床法
這個方法非常適合受暗示性強的人,睡前在心理暗示自己:我明天七點起床,明天七點起床,明天七點起床。第二天,真的可以到這個點就醒來了。潛意識記住了我們的暗示。有時候我們第二天早上要趕飛機,需要比平時醒得更早。非常奇怪的是鬧鐘沒響我們自動醒了。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