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篇】《兩漢刊誤補遺》原文校正·第四卷第二十節·崑崙
來自專欄華夏歷史人物誌4 人贊了文章
【原文內容】
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圗為復道上有樓名曰崑崙於是作明堂汶上如帶圗仁傑按明堂者壇也司儀職曰將會諸侯則命為壇三成鄭康成曰成猶重也三重者自下差之為上等中等下等爾雅丘三成為崑崙古之所謂崑崙者蓋如此而公玉帶乃為復道上有樓甚者紛爭於階闥戶牖之間與夫依仿象數之類不知古所謂明堂者未始施屋室也書曰厥子弗肯堂堂矧肯室蓋公玉帶之前堂未為屋室之稱如玉堂殿止謂以玉石為基耳是後乃以畫堂至新莽遂改於未央殿殿曰王路堂而名實自此舛矣
【下為重新校正後內容】
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圗。為復道,上有樓,名曰崑崙,於是作明堂汶上,如帶圗。仁傑按明堂者,壇也。司儀職曰:「將會諸侯,則命為壇三成。」鄭康成曰:「成猶重也,三重者自下差之,為上等、中等、下等。」《爾雅》:「丘三成為崑崙。」古之所謂崑崙者蓋如此。而公玉帶乃為復道上有樓,甚者紛爭於階闥戶牖之間,與夫依仿象數之類,不知古所謂明堂者,未始施屋室也。《書》曰:「厥子弗肯堂,堂矧肯室?」蓋公玉帶之前堂未為屋室之稱,如玉堂殿止,謂以玉石為基耳。是後乃以畫堂,至新莽遂改於未央殿,殿曰王路堂,而名實自此舛矣。
【翻譯】
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圗。為復道,上有樓,名曰崑崙,於是作明堂汶上,如帶圗。
譯文:《漢書·郊祀志》中記載,濟南人公玉帶向漢武帝獻上黃帝時期的明堂圖案。圖案上的明堂建有上下兩個通道,上面有樓,名叫崑崙。於是漢武帝下令在汶上修建明堂,要和公玉帶所獻上的圖畫中內容一模一樣。
仁傑按明堂者,壇也。司儀職曰:「將會諸侯,則命為壇三成。」
譯文:吳仁傑按照古人考證,明堂,就是祭壇的意思。正如《司儀職》中的記載:「天子將要會見諸侯,於是命人修建祭壇,分三重。」
鄭康成曰:「成猶重也,三重者自下差之,為上等、中等、下等。」
譯文:鄭玄道,「成」就是重的意思,所謂的三重就是自上而下有層次,分別為上等、中等和下等。
《爾雅》:「丘三成為崑崙。」古之所謂崑崙者蓋如此。
譯文:《爾雅》中認為,崑崙是分為三級的。所以說古人認為的崑崙,應該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而公玉帶乃為復道上有樓,甚者紛爭於階闥戶牖之間,與夫依仿象數之類,不知古所謂明堂者,未始施屋室也。
譯文:而公玉帶所獻上的圖畫中記載為有兩層樓的明堂,意圖區分開各種等級的人,同時還仿效各類象數之類的東西。卻不知道,古人所謂的明堂,根本就不是指的屋室。
《書》曰:「厥子弗肯堂,堂矧肯室?」蓋公玉帶之前堂未為屋室之稱,如玉堂殿止,謂以玉石為基耳。是後乃以畫堂,至新莽遂改於未央殿,殿曰王路堂,而名實自此舛矣。
譯文:《尚書》中記載了這樣的一段文字:「兒子連地基都不願意搭建,何況是蓋房子呢?」所以說,在公玉帶之前,堂並不是指的房屋,如「玉堂殿止」,就是指的以玉石作為根基。自公玉帶畫堂以後,從新朝王莽時代改未央殿為王路堂開始,「堂」的用法就徹底違背了。
【注釋】
上文所述,以崑崙為引,道出了從漢代開始關於「堂」這個字用法的轉變。如吳仁傑道,在漢以前,堂從來都不是指的房屋,而是指的地基,或者基礎一類。而從漢武帝開始,到新莽王朝以後,因為官方的錯誤用法,遂導致很多人就都以為這個字從一開始就是指的屋室。
由此,所謂公玉帶獻上的黃帝時期於崑崙上建立的明堂圖畫,無疑也是假的。
下為《兩漢刊誤補遺》原文第四卷第二十節《崑崙》的影印版:
推薦閱讀:
※伴君如伴虎:漢武帝劉徹的皇后們無一善終
※漢武帝劉徹:朕能登基,全憑三個女人的終極博弈!
※【資料篇】《兩漢刊誤補遺》原文校正·第二卷第四節·飛廉(大夏龍雀刀的相關考證)
※{原創·傳記}中國歷代帝王小傳之十·漢武帝劉徹傳
※十分鐘看清漢武帝劉徹的光輝一生背後離不開八個女人的優秀操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