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子彈簡訊談聊天軟體
來自專欄笑談網事6 人贊了文章
專欄一年不更新……主要是拖延,錯過了熱點,然後就懶得寫了
這次聊聊還算比較火的子彈簡訊吧
相信很多人都被子彈簡訊刷屏了吧(也就是半刷屏狀態),至少大家知道了這麼個東西。大家自然就會討論,這個為什麼會火,會繼續火下去嗎?
觀點:現在這個狀態,火下去,可能性不大
要證明我說的這個觀點,那就要廢一些口舌了……
從頭說
很久很久以前……(也就20年)
那時候流行什麼呢?一種叫做聊天室的東西(說來慚愧,我聽說過但是沒用過)。我聽同學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刷屏(跟現在的意義好像不一樣)。那時候也會幾個同學都在聊天室,很激動的喊「刷他!!」那時候我的感覺就是聊天很有意思~
等我真正開始聊天呢,已經是04年的事情了,高三那年,親戚幫我弄了一個QQ號(9位,拿不出手)。資深老大哥都是5位的號。那時候剛開始使用網路,遊戲大多還是QQ遊戲,約著幾個朋友一起玩,偶爾還有陌生網友來聊幾句,這個時候的感受就是方便~
之後上了大學,QQ成了標配,成了必需品,班級活動通知,傳遞文件……QQ成了生活必需品
曾經有人說,以後不用要身份證了,直接用QQ號代替吧
還有人問,QQ為什麼那麼多沒用的功能,有人答,每個人都只用其中10%,但是每個人的10%都不一樣
是的,對於軟體產品來說,沒有哪個能滿足所有人,因為需求不一樣,有喜歡大而全的,有喜歡小而美的,沒有對錯,場景不同而已
勸您最好適應一下,總不能自己做一個吧~
誰說不能,我不能,總會有能的!!!
社交用戶的用戶粘性,高日活,關係鏈的價值,不言而喻,一塊蛋糕一家吃,明顯不是中國人的風格嘛
於是,各大廠都開始行動,說他們戰略布局也好,說他們搶用戶也好,說他們防止信息泄露也好,總之,都做了
新浪:做了一款叫UC的(不是瀏覽器啊),含義: you see you say。早年間QQ策略不明朗的時候曾經QQ申請要收費的,那時候UC免費搶市場。我為了嘗鮮,註冊了一個賬號,45893998(不要佩服我的記憶力,15年沒用過了)。現在呢?想找個logo都找不到了,也沒有去調研是不是轉型做了現在的UC瀏覽器,請大家告知~
網易:老牌勁旅怎麼能不參與,泡泡,相信大家也用過,現在也還有
百度:hi,不是在跟你打招呼,是說這個產品叫 Hi,不管別人用不用,百度自己人用
微軟:MSN,一度成為辦公標配,全球人民都在用,「什麼,辦公用QQ,不專業,不夠商務」。我當然也用過,實習時候強制使用,感覺就是……怎麼總掉線呢?
小眾的飛秋,飛鴿啥的就不提了,還有我們保密單位內部使用的im工具
這裡面唯一對QQ有點衝擊的,我認為是MSN,部分用戶的確是只用MSN的,而且切了一個辦公場景。當然騰訊也出了企業QQ進行對抗……
好了,下面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說起來有點意思,這個時候正好是我剛剛掌握了軟體編程,可以寫桌面軟體了,也寫過IM工具(小規模的非常簡單)。結果,新時代到來,我會的技能淘汰了~
早期的認知是,移動嘛,也就是桌面上的應用搬到了手機上,畢竟手機QQ我也用過(塞班系統)。那時候我遠遠沒有料到交互方式的變革帶來的市場的聚變,用戶習慣的改變帶來了新的機會!!!!
機會,給又準備的人。當然不可能是我
這個時候微信出場了,那時候我還在用諾基亞,看了一下微信1.0版本,這不就是一個QQ嗎,我上去之後跟誰聊呢?能聊的我都在QQ上聊了。我沒有必要用啊。(註:這句話看似平常,其實是重點)
為了順應潮流,我把還沒有絲毫損壞的N71收了起來,用了小米手機,為了跟媳婦聯繫,我們兩個用米聊聯繫~~~~~
米聊,大家都知道,那是當年讓馬化騰都為之顫抖的東西……(不是我說的!)
如今,如果去小米麵試,人家問你,不喜歡小米的哪款產品,你就說米聊,肯定沒錯(他們跟我說的)
我們當時用著感覺也還行,直到某天,我媳婦說,同事都用微信,跟你用米聊,我還得來回切換,麻煩。「好吧,咱們也用微信吧」
這個時候我意識到,微信完成了他的壯舉,關係鏈的遷移,通訊錄好友,QQ好友,都遷移過來了。然後頭部效應非常明顯,基本上全民普及
但是,其實並沒有全民!小朋友們說,微信是成年人的玩具,我們還是用QQ。至少4年前是這樣的,當然,他們長大了也會用微信的。QQ的娛樂性更好一點,用戶受眾就不一樣,場景就不一樣了。
當我們認為,移動端IM,再也不會有人來做的時候,一個產品跳出來了
陌陌,主打了早起微信的搖一搖的核心要點,切入了陌生人社交的場景,佔據了一席之地。他搶了微信的蛋糕了嗎?可能沒有,因為用戶可能會裝兩個應用,不衝突。反正我是沒用過哦,了解不多~
新時代的互聯網巨頭,阿里,一直有一個做社交的心(詳情不展開了),於是做了一款產品,來往,不知道阿里內部用不用啊,反正,肯定沒有旺旺日活高,畢竟旺旺的場景很單一,就是做買賣。之後又在支付寶內加入了im的功能。有沒有幾人用,你們自己也知道。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想念了MSN,或者覺得工作生活應該分離,於是出現了釘釘。用的人真的不少。釘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工作和生活分離,用戶手機上會同時裝兩個應用。為了對標,騰訊也有企業微信,各有千秋吧~
說道最後,說到大家關心的點了,子彈簡訊
做產品講究差異化競爭,這個差異會帶來你的受眾。子彈簡訊目標很明確,直接對標了微信的幾個小功能(或者小場景)
- 語音不方便聽,那就直接翻譯成文字
- 不用進入二級頁面直接發消息
這兩個功能可以說是提升了效率,很不錯,語音用了本地識別速度很快(訊飛的技術)。但是,這個功能有多剛需呢?微信可能是80分,子彈做到了99分。用戶會為這個事情買單嗎?
做產品講究的是產品的核心邏輯,錦上添花的東西沒有雪中送炭的東西有用。
我之前提到了,IM最重要的幾點,場景,關係鏈
目前看,子彈沒有特殊場景,短期內沒有不容易完成關係鏈的遷移(別人也沒做成),出路會在哪呢?
有人看到裡面有信息流文章,個人猜測只是為了以後商業化做準備吧,可以拓展類似公眾號之類的,或者直接嵌入信息流廣告(畢竟沒有時間一步到位)
有人要說了,那做了沒有意義,難道他們不知道嗎?為什麼還要做?
一方面,拼一把,萬一成了呢?
另一方面,現在已經很成功了,A輪融資搞定了,錢不少,能解決很多人就業問題,頭部的一些人刷了履歷,掙了錢,以後還有可能併入到阿里,從而上岸,怎麼看都是好買賣。
未來什麼樣真的不好說,目前雖然刷屏了,不過大家都是嘗鮮,大家都是觀望,如果微信抄了,大家會更開心,那時候肯定會有一波社會輿論,張小龍是不是願意這麼做呢,你們得問他
總之,各位產品經理,各位運營人員把這個當做一個案例好好研究一下
PS:這個話題下能說的東西太多,先不展開了,歡迎大家來討論補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