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人生大贏家的悲慘一生

乾隆:人生大贏家的悲慘一生

來自專欄島江湖3,481 人贊了文章

小時候初看歷史,總覺得乾隆爺是中國歷史上最幸福的皇帝,有時甚至覺得把「皇帝」二字換成「人」,這句話也能成立。

首先他繼位的年紀剛剛好,25歲,花樣年華,不大不小。

像他爺爺康熙那樣8歲繼位,不但一開始掌不了權,而且整個童年都被當皇帝那些繁文縟節給毀了。

如他爸爸雍正那般四十多歲繼位,正趕上中年危機,也爽不了多少年了。

乾隆的皇位基本也得來全不費工夫,他很小就被皇爺爺康熙欽點為接班人,沒有經歷老爸那種「九王奪嫡」的腥風血雨,繼位後他和兄弟也處的其樂融融,乾隆有個智商不亞於自己的弟弟,但弟弟對權力完全不感興趣,整天就喜歡躲在自己家裡辦喪事,吃祭品,乾隆一直把這個奇葩弟弟當成寶貝,晚年還形容這幾十年手足情為「天倫之樂,無過於是。」

除此之外,乾隆最令人羨慕的,恐怕就是無以倫比的健康。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足足活了88歲,放眼全世界也僅次於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91歲)。

除卻身體,他的心理也健康到了極點。

網上曾經有個帖子,狠狠吐槽了一把乾隆對於陶瓷的「農家樂審美」:

畫風雖然慘不忍睹,我卻真心有點羨慕他。

我身邊擁有「農家樂審美」的人(比如我合伙人張總),無一例外都是樂天派,沒啥心事,屬於嗎哈嗎哈一覺睡到天亮的那種。

那帖子還曬出一組他爸爸雍正喜歡的陶瓷,用老爹的「極簡審美」作對比,狠狠數落了乾隆一番:

但據我觀察,極簡審美的人基本也都是極度強迫症,平時心事很重,眼裡容不下沙子,正因為容不下一粒沙,他們才會覺得花瓶上有任何花紋都是「瑕疵」,一定要平整光潔純色調才符合他們的完美主義。

但人想活得快樂,眼裡就要容得下沙,要學會有時眯起眼過日子,心平氣和的去接受生活中一個又一個不完美。

有一個細節也能看出乾隆的心理有多健康。

清東陵地宮發掘後,考古人員發現乾隆皇帝的棺材是斜著放的,研究發現這是乾隆刻意為之。

棺材斜著放,對於有強迫症的人來說是斷然不可能的,乾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古人講究風水,棺材最好能放在陵園中軸線上正對山頂(參見中山陵),但清東陵正中間那塊風水寶地早就被乾隆的曾爺爺順治佔了(孝陵),於是他想出一個折中方案,把棺材斜著擺,這樣頭部也能正對山頂了。

這細節說明乾隆雖然追求好東西,但也懂得妥協懂得讓步,懂得眼裡進沙時眯起眼睛過日子。

他爸爸雍正就不懂這個道理,我猜雍正專門開闢清西陵,就是強迫症又犯了,東陵對稱不了乾脆就另起了一個西陵。

農家樂審美的人,一般都沒什麼藝術天賦,乾隆一輩子作詩寫字,但那些作品實在都不敢恭維,不過沒關係,自己活得快樂,實在比作出完美的藝術品重要得多。

我一直覺得,一個男人最高的品位,就是他選的女人,乾隆對於女人,完全不像他對陶瓷那麼「重口味」。

我看過他初戀的畫像,眉清目秀,放在今天應該屬於素顏美女,不同於那些網紅蛇精臉。

他的初戀便是他第一任皇后富察氏。

金庸有次和古龍喝茶時聊到女人,就問古龍如果能選一個他書里的女性當老婆,會選誰。

古龍想也沒想就答:

「雙兒啊!」

以前一直覺得「雙兒」這形象太過完美,是直男金庸臆想出來的,直到我在史書中讀到富察氏這個女人。

她像雙兒一樣體貼,當乾隆為工作煩心時會恰到好處遞來一片點心,或不聲不響在他後頸留下一個輕吻。

她還是乾隆最要好的玩伴,能陪著精力旺盛的老公在獵場策馬奔騰,甚至偶爾還能一起彎弓射箭。

但她又不是軟弱可欺的小白兔,她和雙兒一樣冰雪聰明,把偌大的後宮處理的井井有條,令所有人都心悅誠服。

古龍曾講,這世上不吃飯的女人可能有幾個,不吃醋的卻一個沒有。

富察氏就是一個不吃醋的女人。

有次一個叫慧賢的皇妃去世,乾隆非常悲痛,晚上做夢夢見了她,哭著哭著就醒了,富察氏就在他邊上,一直輕聲細語地安慰他。

乾隆前半生事業能如此順遂,很大程度正是因為有了富察氏做賢內助。

這個完美的女人,是上天給乾隆的又一個恩賜。

而他人生中所有悲劇,也正是源於這段童話般美滿的婚姻。

第一個打擊在他18歲那年來臨。

當時他倆已結婚一年多了,富察氏順利生下了一個女兒,這是他們第一個孩子,但這個女兒只活了十四個月就夭折了。

這對於新婚夫婦的打擊有多大可想而知,好在嬰兒死亡時富察氏已懷上了二胎,期待沖淡了悲傷。

十個月後男嬰如約而至,那年乾隆不過19歲,還不是皇帝,夫妻倆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這個小生命上。就連一向冷漠的雍正也喜形於色,親自給這個男孩起名為「永璉」。

作為乾隆與富察氏愛的結晶,永璉繼承了父母DNA的所有優點:臉型輪廓像父親,大眼睛和高鼻樑像母親,更重要的,他遺傳了乾隆大帝超高的智商,三歲就能讀書寫字,學什麼都過目不忘。

孩子6歲那年乾隆登基,當上皇帝剛幾個月他就宣布立儲,當時除了永璉之外,乾隆還有好幾個兒子,但儲君的人選早已成了公開的秘密。(清朝實行秘密立儲制)

志得意滿的乾隆肯定沒想到,自己人生中第二場災難就這麼不聲不響的不期而至。

登基第三年,9歲的永璉突然患上感冒,一開始誰都沒當回事,沒想到永璉病情迅速惡化,高燒不退,幾天後就死了。

女兒去世,對新婚燕爾的夫妻打擊雖然沉重卻不致命,因為那個女兒只活了14個月,父母還沒來得及傾注太多感情就死了,而親手撫養了9年的繼承人永璉去世,幾乎殺死了這對夫婦,尤其是孩子的媽媽富察氏。

有著「農家樂審美」的乾隆本性是樂觀的,他有點像蘇東坡,是個什麼坎都能邁過去的樂天派,但多愁善感的富察氏卻容易被悲傷淹沒。

孩子葬禮後,富察氏傷心的大病一場,體重驟減,一度下不了床。

但生活還要繼續,喪禮過後,乾隆明顯增加了與皇后的同房次數,因為他也知道安慰這位剛剛失去孩子的母親的最好方式,便是新生嬰兒的到來。

努力7年後,富察氏終於又懷孕了,不久後生下了一個男嬰被起名為「永琮」。

久違的笑容終於又綻放在富察氏臉上,不過因為7年前的喪子之痛,這位母親變得極度缺乏安全感,幾乎與寶寶形影不離,生怕宮中的奶媽們照顧的半點不周全。

但人生有時候就是怕什麼來什麼,1747年大年三十,年僅兩歲的永琮因天花而亡。

一向樂觀的乾隆這次也被打擊的有點懵,還在詔書中無奈的責問蒼天:

我繼位以來,敬天勤民,自問未得罪天地祖宗,然而為什麼嫡子一再早亡?

反倒是富察氏這次顯得格外堅強,喪禮過後就言笑如常,完全沒有像上次喪子後那樣病倒,這令乾隆驚嘆不已。

但他怎麼知道,經歷兩次喪子的皇后,內心早已碎成了渣渣。

永琮去世後兩個月,乾隆決定帶上皇后一道去泰山玩一趟,遠離皇宮這個傷心地,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玩得很開心,富察氏彷彿也真的把喪子之痛拋到了腦後,歸途時濟南下起了鵝毛大雪,「瑞雪兆豐年」在古代是吉兆,乾隆也高興地賦詩一首。

但正是這場雪,令體弱的皇后病倒了。

為了讓皇后養病,乾隆讓所有隨行人員(包括太后)都在濟南停了下來,深明大義的皇后卻一再催促皇帝趕緊起駕回北京,因為除了太后之外,隨行的還有滿朝文武,她覺得如果因為自己耽誤了回程會一併誤了朝政,後果不堪設想,乾隆權衡再三,終於決定起駕。

經過一段顛簸的陸路後,皇后終於上了船,正當乾隆放下心中大石欣賞起兩岸風景時,太監卻慌忙過來稟報皇后病情加重,乾隆走進船艙時,富察氏早已渾身冰冷,奄奄一息間她說了句:

「怎麼又來了,我沒事」

隨後便昏迷不醒,傍晚時分,富察氏在愛人的凝視下永遠離開了人世...

可以說,乾隆前半生有多幸福,後半生便有多痛苦。

遭遇失戀或喪偶這種極端苦楚的人,災難降臨那一刻反而會顯得比較平靜,因為噩耗一瞬間會把人打暈,令人來不及意識到眼前的一切究竟意味著什麼。

最令人痛苦的,是日後綿綿不斷的觸景生情的回憶殺。

痛失愛妻的乾隆也異常平靜,有條不紊的安排好了皇后國喪,調整了行程。

處理完這些,第一波悲痛才緩緩襲來。

就像賈寶玉在晴雯去世當晚寫下《芙蓉誄》那樣,悲從中來的乾隆一口氣寫了五首悼念亡妻的詩。

「恩情二十載,內治十三年。

忽作春風夢,偏於旅岸邊。」

喪禮過後,乾隆命令永遠封存皇后生前住過的長春宮,一切傢具擺放都要按照富察氏生前的模樣,不得變動,之後每年皇后忌日,他都要去長春宮坐一坐,走一走。

光這樣還不夠,乾隆還下令把皇后病逝前待過的那艘船原封不動運到紫禁城,當時城門太小船進不來,乾隆就任性的下令拆城門,還好禮部尚書海望想出了辦法,在城門裡搭了幾根架子抹上菜油潤滑,然後動用上千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船一路送進了皇宮。

失去摯愛的人都有一種矛盾而奇妙的心理,一方面,乾隆封存長春宮,運回大船,為的是能夠時時憑弔愛妻,另一方面,他又怕極了觸景生情。

富察氏死後,乾隆一共四次南巡經過濟南,卻都沒有踏進城門一步,1765年,富察氏死後17年,皇帝第四次路徑濟南時終於在詩里道出了不進濟南的緣由:

「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日百悲生。」

喪妻之後,乾隆的精神狀態大不如前 ,原本那個精明強幹的少年天子開始變得遲鈍,有時剛剛講過的話就會忘記,好多次起身走到書櫃前卻突然忘卻自己要找哪本書,本來那個一覺睡到天亮的樂天派居然也開始失眠。

「我曾經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後來才發現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村上春樹

這些慘狀可能會令大家看的我見猶憐,但除卻「可憐」,喪偶期的人往往還會對他人展現出乖張暴戾的一面。

尤其當這個人擁有絕對權力。

皇后喪禮上,乾隆發現大兒子與三兒子「表現的不夠悲傷」,隨即痛罵了他們倆一頓,還一併剝奪了他們的皇位繼承權,長子永璜直接被罵出了抑鬱症,兩年後就死了。

葬禮過去一個月後,皇帝翻看翰林院製作的皇后冊文,發現滿文中的「皇后」被錯譯成了「先太后」,於是勃然大怒,將分管翰林院的刑部尚書阿克敦(正部級)直接斬首。

...

這實在是無理取鬧,大兒子沒他那麼悲傷,因為富察氏畢竟不是他親媽,阿克敦沒他那麼仔細,因為富察氏畢竟不是他的愛人,但喪偶期的人,大多有這種不可理喻的心理。

失去親人可能是人世間最大的痛苦,如果找不出一個人為親人的死亡負責,那更是痛苦的極致,因為所有的悲傷與憤怒都沒有地方寄託與發泄。

荷蘭有個著名的足球教練范加爾,他與結髮妻子恩愛有加,沒想到當人到中年時,夫人卻因為絕症而死。

他本人從小就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但因為這次喪妻,他當即放棄了信仰,還撂下了一句狠話:

「如果有上帝,他應該先學會尊重人。」

前段時間的電影《三塊廣告牌》中,那位母親就是因為找不到殺人兇手,然後開始折騰盡職盡責的警察們。

在乾隆內心深處,一定有一塊不可觸及的禁區,那便是,如果當年他堅持所有人先留在濟南為皇后看好病再走,情況會不會有所不同?這個假設一定反覆縈繞在後半輩子的乾隆心中,揮之不去。

我時常想,如果是一對普通夫妻,大可以在濟南城想呆多久就呆多久,直到夫人康復為止,但看似擁有絕對權力的乾隆卻不能這麼做,一個人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如果耽誤了回京可能一併耽誤朝政,耽誤了天下蒼生,這麼看,皇帝與皇后倒像是被權力裹挾的一對囚徒。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對富察氏的懷念,貫穿了乾隆皇帝的整個後半生。

開頭說過,乾隆沒什麼藝術天賦,寫出的詩大多不敢恭維,但也有少數幾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佳作,這幾首特例都繞不開他的亡妻。

富察氏死後,乾隆在太后多次催促下,不情不願的又冊封了新的皇后,雖然新皇后烏拉那拉氏對皇上同樣也無微不至,但他對這位新人卻怎麼也喜歡不起來,可以想見,皇帝與她後來基本也是無性婚姻,備受冷落的新皇后終於在1765年(富察氏去世17年後)與乾隆爆發衝突,隨後被打入冷宮。

「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

乾隆在這首詩里引用了漢宣帝「故劍情深」的典故,令我想起王力宏的一首情歌《白狐狸》:

「親過她的嘴唇,卻不像情人...

他轉身,突然遇見白狐狸...

逃不過她的眼睛,美麗又神秘...

我不要別人代替她…」

皇后去世不久,獨眠的皇上又一次夢見愛人,醒來寫道:

「醒看淚雨猶沾枕,靜覺悲風乍拂帷。」

晚年的乾隆自封為「十全老人」,除了文治武功外,他最愛炫耀的便是自己的長壽,但80歲那年他又一次悼念富察氏時卻寫道:

「平生難盡述,百歲妄希延。

夏日冬之夜,遠期只廿年。」

他是在對富察氏說,這些年發生了很多事,等我們地下相聚了再慢慢講給你聽,如今我越來越老,唯一安慰就是能早點見到你,就算自己真活到100歲,也只剩20年就能和你重逢了。

1795年,85歲的老皇帝又一次為富察氏掃墓:

「齊年率歸室,喬壽有何歡?」

意思是沒有你的陪伴,我活的這麼久又有什麼意思。

三年後,富察氏去世51年後,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閉上了雙眼,這對神仙情侶終於又一次在地下相逢。

(END)

在公眾號「皇太極在紐約」的後台回復「乾隆」就能看到富察氏的一張私密畫像~

參考文獻:

《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張宏傑

《清史稿》,趙爾巽


推薦閱讀:

萊蒙托夫——《孔曰》俄蘇文學之旅(一)
文學作品60
一提文學,他就閃人一說良渚,他就激動   錢江晚報

TAG:歷史 | 生活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