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分時租賃,真金礦還是偽熱點?| 室長報告
來自專欄 2030出行研究室51 人贊了文章
最近幾年,國內湧現了不少從事分時租賃業務的新創企業。這裡面有一些是汽車企業成立的子公司或關聯公司,比如上汽的EVCARD,力帆的盼達,奇瑞的易開,北汽的綠狗,吉利的微公交,賓士的Car2Go即行等等,也有不少是非車企背景的只經營分時租賃業務的創業公司或出行服務集團新設的分時租賃業務,比如TOGO途歌,一度用車,立刻出行,PonyCar小馬用車,有車出行,首汽集團的GoFun等等。
2015年,中國的分時租賃市場規模還只有5200萬元,到2016年就達到了4億元上下,而2017年這一數字則達到了十幾億元(根據不同估計有所不同)。分時租賃在中國已經經過了連續兩年的井噴式增長,是不是這個領域就要爆發了?
從仍然在不斷湧現的分時租賃創業公司,以及我個人時不時會接到的關於分時租賃領域相關投資的諮詢來看,確實有很多人是這麼看的。
但我個人卻對這個市場一點都樂觀不起來,雖然我研究共享汽車/分時租賃已經有幾年的時間,對分時租賃對於社會交通的正面意義有充分的認識,也很希望看到它在中國成功,但我仍然不覺得十年內分時租賃能在國內有多大的發展。2018年的數字還沒出來,但我個人覺得恐怕增速要回落不少。至於所謂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100億,2025年達到500億的預測,我也認為是無稽之談。
這篇文章,就再深入闡釋一下我這樣判斷的原因。
一、共享經濟得以成立的關鍵
近兩年,「共享經濟」的概念大熱。這個模式的邏輯簡單而直接,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我們使用的頻率並不高,而為了少數需要的場合去支付較高的購買和持有成本就顯得很不划算。那麼,將多個人的需求集中起來,平攤到每一個人大大節省了成本,也就為共享經濟的運營商提供了盈利的空間。
跟一些觀點認為「共享」經濟必須是盤活私人的閑置資源不同,我認為,共享經濟的關鍵在於將低使用頻度物品由多人公用的方式來攤薄成本,至於物品本身的所有權在個人還是在運營商,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可能對於個人所有物品來說,今天因為互聯網的發達,共享更為便利。但其實運營公司所有,一樣存在因為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達,而提高共享效率的可能。
但是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要得以成立,絕不僅僅只是存在低頻率、高成本的物品就可以了。共享經濟的另一個關鍵,是有效解決不同的人的使用需求在空間上的分散。
實現這一點,可能有三種方法:
或者是,運營商能夠提供較低廉且較快速的方式實現物品在不同人之間的流轉。
典型案例是閑魚的商業模式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為快遞業的發達,使得賣家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將物品迅速運送到買家手中,實現了物品的流轉。
再比如,共享單車雖然也經常出現用車的潮汐現象,導致各站車輛分布不平衡,但是因為自行車較小較輕,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實線車輛位置上的再平衡。
或者是,運營商能夠讓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聚攏到一定的空間內。
比如,公交車只會在少數地點停靠,而所有乘客需要步行一定距離,前往公交車站乘坐公交。
再或者是,需求本身在某些地點是相對集中的,在這些地方優先發展就可以規避使用需求分散的問題。
比如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為存在一些場所可以集中解決人們給手機充電的需求,比如人們都會在餐廳坐相對較長的時間。
再比如,共享單車早期的投放地點主要集中在大學校園和地鐵站附近,存在大量騎車的需求。
明白這一點,就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分時租賃在當前中國面對的最大挑戰。
二、分時租賃的頭號敵人——計程車
與其他需求不同,使用汽車的需求本身在地理上是相對分散的。原本,汽車相對於公共交通以及慢行交通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不局限在固定路線或較小的範圍,而能夠隨時從任何地方出發前往任何地方。那麼,就很少存在集中的用車地點,像公交車一樣人為將需求聚攏的方式也較困難。而對於分時租賃來說,因為人工調配車輛遠沒有共享單車那麼容易,就很難解決需求在空間上分散的問題。
其結果就是,分時租賃車輛利用的效率並沒有那麼高,一般每輛車每天也就幾十公里。與我國大部分半自由流動式分時租賃類似的法國Autolib據統計每天只行駛35公里,當然這裡麵攤入了車輛因為維修保養不能運營的時間。
相比之下,計程車每輛車每天的載客里程多在200公里以上。
是什麼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計程車能夠非常高效的移動車輛資源。
每次客單完成,計程車司機都會把車開向更有可能載到客的地方。因此在中國式的高密度城市,載客里程的比例很高,一般在60%左右。
雖然計程車的運營需要額外的司機人力成本,但這個成本在我國要比在發達國家低得多。再加上城市人口密度高,空駛比例低,有效載客里程高,攤薄的人力成本就更低了。我國計程車價格只是美國的15-20分之一,而網約車的價格也只是美國的1/5左右,但分時租賃的價格是差不多的。
除此之外,計程車由專業司機駕駛,還可以降低車輛成本。與共享汽車基本全為自動擋(或者沒有擋位的電動車)不同,絕大部分計程車都是手動擋,車價和油耗都更低,而整體上車輛檔次也一般更低些。畢竟自己開車,對車輛水平的需求更高些。
所以,為什麼分時租賃在德國、美國這樣的國家很發達?因為雖然效率也低,但成本也比計程車低很多。
但在中國,有計程車(以及類似的網約車)這樣效率高成本又低的汽車共享形式存在,分時租賃就很難有大的存在空間。
所以什麼時候共享汽車能有更大的空間?起碼要等到我國的人力成本能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三、那為什麼共享單車能成功?
也許你會問,如果汽車的分時租賃在中國不能成功,為什麼自行車的分時租賃——共享單車在中國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其實不是因為共享單車的需求相對集中——無樁式共享單車擊敗有樁式公共自行車,靠的就是更分散的車輛分布;
也不是相對容易的車輛移動——雖然搬運自行車成本較低,但相對於本身價格很低的共享單車使用價格和車輛的價格來說,這個成本也並不算低。而且很多時候共享單車運營商是通過極大的投放數量來改善用車需求潮汐的問題的。
而是,共享單車並不僅僅是共享經濟,它並不是簡單替代了私人自行車,通過共享降低成本,而是提供了私人自行車所沒有的東西。
首先,共享單車的使用場景與共享汽車不同。共享汽車的使用場景與私家車高度類似,仍然是門到門的整段出行。但共享單車很多時候是搭配其他交通工具——主要是地鐵等軌道交通使用的。騎共享單車從家前往地鐵站,搭乘地鐵後再從地鐵站騎共享單車前往目的地。這個行程的後半段是私人自行車完全無法實現的。共享單車一方面將同一地點的用車成本分攤到不同人,另一方面也將同一人的使用範圍擴大了。
其次,私人自行車在中國面臨私人汽車大概率不會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盜竊。共享單車大大降低了被偷的風險,或者說將被偷的成本轉移到運營商,使得人們敢在一些原本不敢存車的地方用車。
基於這兩個原因,共享單車所能提供的出行服務是私人自行車所提供不了的。因此人們實際上願意為共享單車支付更高的成本(一年騎共享單車很容易花掉幾百塊,足以購買一輛私人自行車),而不是通過共享來省錢。
四、並不成熟的社會環境
前不久,法國Autolib需要政府的巨額補貼一事在法國引起了巨大爭議。Autolib有4000台車,每台每年需要政府補貼1萬歐元,這甚至已經接近車輛本身的製造成本了。
按理說,法國符合上面說的高人工成本的特點,為什麼分時租賃仍然不算成功呢?
可能最重要的原因,是法國的用戶素質明顯較德國低,車況維持得非常差,需要支付大量的成本對車輛進行維修和維護。
那麼考慮到中國共享單車的現狀,分時租賃汽車在中國的車況也不免令人擔心。
而信用和公共素質還只是一方面。分時租賃作為比計程車「共享性」更強的用車服務,要成功還有一個基礎,就是一代人的消費習慣從「擁有型」向「訂閱型」進行轉化。
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收入水平很高,年輕人大學畢業就有幾千美元的月收入,同時二手車市場如此成熟,幾個月就能攢一輛車出來,又不限購,但還有一些居住在城市地區的年輕人選擇不買車,而是成為汽車共享公司的會員,在需要用車的時候短時租賃,就是因為他們不再對「擁有」一輛車有任何執念。
一方面,他們覺得車不過就是個交通工具,並不能與個人的社會地位掛鉤,擁有這個財產也不會給他們個人帶來多少滿足感。相反,他們可能覺得養車要操心的車輛買賣、養護、辦理保險、防止車輛損傷和遺失等問題,反而是很大的負擔。另一方面,他們也不喜歡先為了攢出車錢省吃儉用,然後將這筆錢一次性花掉,之後的每次用車成本較低的財務模式,而更偏向於持續而均勻的消費習慣。
這樣的消費習慣,往往需要社會長期共同富裕,使得物質消費水平與個人社會地位的關聯性慢慢下降,而社會保護傘的完善和相對平穩的經濟增速也讓人更傾向於活在當下。
中國雖然已經富裕了很多,但到這一步應該還有不止一代人的時間。
五、那麼分時租賃還有機會嗎
儘管上面分析了分時租賃在中國的諸多劣勢,但目前的政策卻仍然給分時租賃提供了存在的空間。包括雙積分政策、電動車補貼、強制要求達到的電動車佔比在內的種種電動車扶持政策使得中國的車企有充足理由去尋找一切機會擴大電動車的生產量。
而相比電動車在私人領域推廣遇到的困難(續航不足,沒有私人充電樁,用戶對可靠性和壽命沒有信心),電動車天生適合分時租賃場合,因為:
- 分時租賃車輛往往都是短途行駛,每天運營不過幾十公里,晚上都在充電,很少有里程不夠用的問題。
- 分時租賃車輛需要運營商購買停車位,這樣一來在停車位也安裝充電樁,就同時解決了兩個問題。
- 車輛由公司統一購買、運營、維護,就避免了普通用戶的疑慮問題
- 分時租賃往往將能耗成本也含在租賃費用中,電動車用電成本較低,能夠支持較低的費用
- 通過租用電動車,用戶能夠體驗到電動車的安靜、平順、動力響應好,有利於電動車的推廣。
所以,目前有很多車企都會以投資入股或自己運營的形式參與分時租賃業務,那麼對於他們來說,仍然需要盡量爭取增加分時租賃的運營收益。那麼可以怎麼做呢?其實根據上面分析的分時租賃在中國面對的幾個主要劣勢,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改進:
- 在對需求分布有實時準確的估計的前提下,通過優惠費率,鼓勵用戶在用車過程中將車輛轉移到需求更高的地區。
- 集中在人們無法使用私家車、同時用計程車又不方便、也不必的地方投放分時租賃車輛。比如從離市區較遠的機場前往市區打計程車較貴,但進入市區後公交方便又不用連續租幾天車;或有很好的自駕觀光線路,想自己駕車更有私密性同時能坐下一家人的旅遊景區,但是前往租車公司專門租車又不夠方便。
- 通過更完善的機制避免用戶破壞車輛,比如要求每次用戶新用車時仔細檢查車況並留存證據,對造成車況惡化的用戶加強懲罰。
拓展閱讀:
現在國際上汽車共享(car sharing)發展的現狀和前景怎麼樣?國內發展像 Zipcar 一樣的共享汽車是否有前景?『2030出行研究室』志在以通俗的語言,為變革中的中國大出行行業,介紹國際學術界最具有實用價值的前沿文獻;用少而精的內容,做「最小眾」的出行類媒體。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微信搜索PHD2030MRL關注公眾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