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老公的稱謂一統天下,古中國妻子稱丈夫卻要好上十倍

現在老公的稱謂一統天下,古中國妻子稱丈夫卻要好上十倍

4 人贊了文章

老公,是今日最常用的丈夫稱謂,他稱對稱都可使用,但出現很晚,是宋元戲曲之中,借用先代特別是漢代尊老的「老」和「公」兩個字,轉義用以稱丈夫。宋元之前,老公就是老公公的意思,稱老年人,如《三國志.魏志.鄧艾傳》:「七十老公,反欲何求!」《宋書.蕭思話傳》:「既久廢射,又多病,略不能制之,便成老公,令人嘆息。」《北齊書.彭城王浟傳》:「征為侍中,人吏送別悲號;有老公數百人相率具饌。」《南史.賊臣傳.侯景》:「請兵三萬,橫行天下;要須濟江,縛取蕭衍老公,以作太平寺主。」

老公稱丈夫的用例,幾乎都出現在宋元明清的戲曲小說之中,如《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你在京中娶了一個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個小老公。」元代楊顯之《酷寒亭》第三折:「我老公不在家,我和你永遠做夫妻,可不受用。」《水滸傳》第五回:「那大王叫一聲:『做什麼便打老公?』魯智深喝道:『教你認得老婆!』」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第一卷:「約莫半酣,婆子又把酒去勸兩個丫鬟,說道:『這是牛郎織女的喜酒,勸你多吃幾杯,後日嫁個恩愛的老公,寸步不離。』」《西遊記》第三十五回:「這樣個寶貝,也怕老公,雌見了雄,就不敢裝了。」

由於宋元時的戲曲、小說傳播很廣,並且直接面對底層百姓,因此老公之稱迅速地發散開來,到了清朝文史學家平步青的著作《霞外捃(音Jùn)屑》中,已記為:「《趙諺》卷中云:『夫之通稱』」,也就是說在清代老公已經是一個通用的俗稱了。考證老公的這種流變,是為了辨偽有些地方例如百度百科說的唐代秀才與妻子老公老婆對聯起源的說法,這些故事雖然無傷大雅,但卻掩蓋了稱謂史中流變的真正動態。

再者說說老公在今天最常用的原因。老公在元明清普遍流行於民間,但是到了民國,稱老的尊稱,明顯不如稱先生來得雅緻,因此在社交場合特別是稍有身份的人家,都使用先生而不是老公。新中國建國,老公和先生都被廢除,夫妻間互稱同志、愛人。改革開放後的八九十年代,老公和先生隨著港台劇一起迴流,先生由於有一點階級色彩的忌諱,而且太雅,所以讓位於沒有「風險」的老公,老公經過二三十年的使用,形成了今日最常用的丈夫稱謂。但是,只要稍微深入一點,就可以發現老公確實是一直存在於古代底層社會的一個俗語,市井氣息很重,不太上得檯面,因此今日正式的場合,還是稱先生更加合適。

最近一段時間,老公實際上還肩負花痴女愛稱長得帥藝人甚至路人的稱謂,甚至不需要對方是否知道自己的存在,只要對方夠帥。。

那麼,古代的娘子們怎麼稱丈夫呢?稍閱國史,信手拈來的幾個都能完爆老公:

良人:上古的辭彙,本義是良好的人,作為妻子對丈夫的稱謂,有尊敬和期待的意味。對於其由社交稱呼轉為親屬稱謂的變化、以及它可作為夫妻互稱的用法,清代學者馬瑞辰專門在《毛詩傳箋通釋》解釋說:「良人,即善人也。古者婦稱夫為良人,而不得以良人專為婦稱夫之辭。」良人發音明亮,含義又好,是非常文雅的丈夫之稱,用在詩詞歌賦中很有藝術氣息,如《北京一夜》:「哦~我已等待了千年,為何良人不歸來。」

先生:在上古初指出生在先的人,進而作為年長者、有學識高德者的尊稱,引申用作丈夫的稱謂,與良人一樣亦包含有尊重和期許的意味,使用例如《列女傳.楚於陵妻》:「亂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先生稱丈夫的含義,雖然在古代一直不是最常用的,但卻保留下來,在民國廢除了大多數夫妻間尊卑色彩濃厚的稱謂後,逐漸成為丈夫的主要稱謂。在解放後,由於認為先生具有一定資產階級色彩,革命夫妻之間互稱同志,先生做丈夫之稱的情況大大減少,只是在改革開放後,大家不那麼考察其中的階級色彩時,才重新起用。這也是目前最有可能挑戰老公統治地位的一個詞,但它同時兼具普通社交稱謂稱男性的任務,較為泛化;且先生本義,餘生請你指教大於郎情妾意,有尊敬掩蓋愛情的小瑕疵。

郎:郎的出現,比上面兩個晚一些。郎是秦漢郎官的簡稱,雖非定員,但仕途前景卻極佳,而且出仕為郎者在兩漢多為年輕俊美的大族之子(漢制,二千石以上官員得任其子為郎),所以民間取其美意,用作丈夫的稱謂,其中期許的含義略大於尊重。郎和它衍生的郎君,除了轉義稱丈夫,也仍在社交領域中發揮作用,是長期通用的年輕男子之美稱。現代最常用的結婚時丈夫的稱謂新郎,在古代使用比較晚,按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庄岳委談上》所記:「今俗以新娶男稱新郎。」也就是說,先代雖然有詩文稱新郎,但是作為普遍的民俗稱謂,是在元明時期才形成的。

卿:與郎的情況相似,由先秦的貴族等級和官員之稱,轉為社交尊稱,大約在漢代以後開始產生丈夫愛稱之意,如《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兩晉時因竹林七賢中王戎與妻子卿卿我我的典故,開始廣泛使用。卿在夫妻關係中,不限妻稱夫,也可以夫稱妻,發音親昵、含義互敬,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文字,今日也沒有其他用例雜義干擾,單純、乾淨。

官人:也是宋元時期產生的、包含祝願丈夫顯達含義的新稱謂,這個詞本義也是做官的人,後稱士人,再後來才作為丈夫的稱謂使用。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考證說:「官人南人稱士人為官人。《昌黎集.王適墓志銘》:『一女憐之,必嫁官人,不以與凡子。』是唐時有官者方得稱官人也。」趙翼則在《陔餘叢考》「官人」條中做了更詳細的說明:「至宋則己為時俗通稱。《宋史.岳雲傳》:『去年十二,即從張憲戰,多得其力,軍中呼為贏官人。』《夷堅志》『易官人及第』條:『有報榜者至逆旅,曰:此店有易官人及第。』又『陸氏負約』一條:『陸氏再醮後,獨步廳事,有急足來稱:鄭官人有書。』鄭乃其前夫也。『張次山妻』一條:『次山喪妻後,入京參選,偶游相國寺,與亡妾遇。驚問之,妾曰:現服事媽媽在城西一空宅,官人可以明日飯後來相會。』此又可見官人之稱,在宋時已為常談也。明制:郡王府自鎮國將國而下稱呼只曰官人。然官人之稱已遍於士庶,固不僅王府支屬矣。」也就是說,官人在唐代時是當官之人的專稱,在唐宋之際轉為普遍的稱謂,在宋時則稱謂民間稱呼丈夫的通俗辭彙。官人包含這妻子對丈夫的敬意和期許,但有一層管制管理的含義在其中,且經過《官人我要》系列和西門大官人的流變,不如前幾個那麼,單純和美好。。

夫:本義是勞動者,通稱成年男子,進而引申在家庭關係中稱丈夫。夫是上古使用最多的丈夫之稱,因為字簡符合其時的文字語言習慣。由夫引申的丈夫、夫君,都是在夫的基礎上產生的美稱,這兩個詞的構成亦是以社交延伸至親屬領域。丈夫,有些地方解釋古代搶親男子要達一丈的身高才算成人有力,可以搶到新娘,這種說法不太靠譜。實際上丈夫之丈,也是一個社交稱謂,初稱老年男子,因上古到漢代尊老,以丈為尊稱,由此組成丈夫一詞(丈人在後世雖然是稱呼妻子之父,但中古之前亦偶有直接作為丈夫稱謂的,如漢樂府《婦病行》中的:「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就是以丈人稱丈夫,後世此種用法依舊存在,只是相對較少。加此說明,以證丈夫之丈,非身長一丈)。

夫君之君,本義為管理者,因古代男子主家,為一家之長,所以稱夫君。丈夫和夫君都是尊稱,區別是丈夫不用於夫妻間的面稱,而夫君可以;同時丈夫成為夫妻稱謂後,仍然具有社交稱謂的尊稱功能,例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史記.高祖本紀》:「(劉邦)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其中的大丈夫都是美稱。在馬致遠《漢宮秋》中的使用例:「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以及宋江的名句:「他日若遂青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也都是社交稱謂。丈夫是目前書面語、法律文本、新聞稿件等相對正式場合里超越老公的存在,只是口語對稱時用得很少,丈字發音強硬,也不太起得來情調。

下面說幾個古代沿襲到現代不太好的幾個丈夫稱謂。其實說不太好也有失片面,因為一個辭彙既然能出現,就符合當時的公眾習慣;能沿用至今,就說明有一定語言生存基礎。但是,這些辭彙既粗且俗,產生的文化背景階層較低,使用的場合市儈蕪雜,含義本源也不怎麼滴,就是古代也不堪大用,差不多行走在及格線上下。在及格線之下的稱謂,就是那些全無愛意的賤稱、罵詈語,是潑婦悍婦辱罵自己丈夫無財無能無權無勢的市井叉腰肌。事實上,這裡面有些辭彙能沿用下來,本身也有夫妻之間輕狎調戲的成分,以賤稱代愛稱,似玩笑非玩笑,有時可以接受,但如果對自己父母介紹男朋友開口就說這是我漢子,無論如何都是教養問題。下面說兩個:

漢子:這個稱呼,比老公還來得俗,近乎粗魯,今日文藝作品在描寫底層婚姻和婦女的時候可以使用,其他場合,特別是今天的口語,都不太應景。漢子本是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當權者對漢族人的蔑稱,記錄著比較尖銳的民族矛盾,如《北齊書.魏蘭根傳》:「何物漢子,我與官,不肯就!」隋唐時期,民族矛盾漸漸被融合替代,漢子這個詞保留下來,作為俗語稱男子,褒貶時變,以隨說話人的語氣而定。也是在宋元時期的戲曲小說中,被用作丈夫的俗稱,如《金瓶梅》第五十八回:「大清早晨,刁蹬著漢子請太醫看。」《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女人後面都跟著自己的漢子。」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小翠》:「姑不與若爭,汝漢子來矣。」

相公:進入中古時期,漢文字和口語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產生了幾個丈夫的新稱謂,但仍舊是借自社交。相公一詞即如此,它始於曹操以丞相封魏公,後來有的朝代拜相即封公,相公之稱固定下來,是高官的稱呼。相公先進入社交領域,尊稱男子(包含祝願被稱呼者官運亨通的取巧意),再作為妻子對丈夫的愛稱,但這個詞比較俗,多用於宋元戲文之中,清代時甚至泛濫以稱男妓。因為這段丑歷史,所以今人稱丈夫為相公,猶稱女朋友為小姐,詞義流變好壞參半,似不可取。

有空再整理一下古代老婆的稱呼。


推薦閱讀:

出兵3萬人,殺敵5人,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最丟人的一場戰役
跑偏了的歷史方向
中國歷史上各朝代滅亡的一些規律和前兆
三分鐘了解古代對屎的不同用法

TAG:中國歷史 | 人文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