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化苦旅》3—寧古塔

《文化苦旅》3—寧古塔

5 人贊了文章

一提到寧古塔,只要對清史有些許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漫長的數百年的歷史長河裡,有多少名門雅仕,賢人貴族在判決書上被打上「發配寧古塔」的字樣從此被湮沒。

我不知道古寧塔扼殺了多少文人雅士的夢想與清白,不知道承載了多少哀怨與嘆息,多少絕望與無助,也許,死亡不足為懼了,可就是這些文人雅士,在悲劇與痛苦中,也能生出希望來。

災難對於普通人是災難,但對於文人來說就不同了,他們總是能在災難中尋找到生命的底蘊,一無所有仍然心存慰藉。寧古塔因為他們也有了一些暖意。

當一無所有的時候,生命與生命之間赤誠相見,也才有了那些令人敬佩的文人之間的感情,這是用生命的純粹建立的一種友誼。而那感動容若的兩首《金縷曲》更是這純粹感情的產物。「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凄涼否?千萬恨,為君剖。」又何嘗不是顧貞觀對張兆騫的無所保留。終於,在顧貞觀的努力下,張兆騫才的以一個安詳的晚年生活。孫子耕一路陪同駱長官從杭州一直到東北……

余秋雨說:「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中,最珍貴,最感人的友誼必定產生在朔北和南荒的流放地,產生在那些蓬頭垢面的文士之間,其他那些著名的友誼佳話,外部雕飾太多」,我對這是深信不疑的,沒有什麼情感的建立比生命對峙生命來得直接與純粹了。這大概就是文人背後的慶幸吧。

生命與生命碰撞產生的情感,靈魂深處的觸碰與交流,這應該就是寧古塔還剩的溫存了吧。

推薦閱讀:

儒家文化和茶的聯繫
《西虹市首富》:夏竹就是女版柳建南,一樣的道貌岸然
[原創]《白雲詩歌300首》 【文化散論】
文化創意在台灣
米脂縣,李自成的故鄉,這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TAG:文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