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父母頻繁打罵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從小被父母頻繁打罵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來自專欄家庭教育4 人贊了文章

筆者研究家庭教育有些時間了。

在【教與痛點】公眾號內,每天都有人提問,提問內容各式各樣,早戀,叛逆,厭學,不聽話,不獨立,不認真,成績差,沉迷遊戲,性格內向,如何與父母相處,如何提高自制力等等。到現在為止,回答的問題已數不清了。

根據筆者對案例的總結分析和過往的經驗。從小被父母打大的孩子可以歸為兩種。

1:性格內向的,從學前期(2-3歲)開始頻繁的挨打

未成年之前,主要表現為:被別人欺負也不敢還手,情商較低,不懂人情事故,不合群,與老師的關係比較差,在學校表現比較木訥,反應慢,適應力差,學習也差,自卑,甚至有些孩子出現了社交障礙,厭學等情況。

這類孩子到青春叛逆期,又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由於從小內向,就被父母貼上「聽話」的標籤。這種所謂「聽話」的孩子,遇事總是退縮,即使被父母打罵,也只是默默承受。到青春期仍然不停的壓制自己,嚴重的甚至出現自殘,跳樓等情況。

成年後,很大一部分喜歡宅在家裡不工作,怕見熟人,沉迷遊戲,雖然啃老,但不怎麼樣亂花錢。不工作,不是因為懶,而是能力不夠,比如學歷,社交能力,情商等等。遇事悲觀消極,總是看到不好的一面,工作干不下去,只能厭世,宅在家裡。在外人看起來,這就是心理有問題的人。

第二種,孩子到青春叛逆期會反抗父母,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砸家裡的東西,對父母極度厭惡,無法溝通,還有離家出走的。但是孩子只會反抗父母,不敢反抗老師和其他人。自尊心特彆強,比較敏感,帶有攻擊性。

成年後,工作普通,長年也發展不上去,朋友也不多。這種人往往內心都很極端,比如說,被人搶了一次,他就會揣了一把刀在身上,心裡是這樣想的:下次要是誰還敢搶我,我就捅了他,要死起死,反正我也不想活了。

小結:從2-3歲開始就頻繁的挨打,導致性格內向,其中有一半的孩子越打越笨。這類孩子,不懂得什麼是感恩和愛,遇到問題容易焦燥,無法冷靜理性的思考。看到歌頌父愛母愛的影視文章,始終無法理解。成年後,基本走父母的老路,默默無聞,沒有什麼成就。並且一直恨自己的父母,認為自己的今天都是父母造成的。他們的父母也很委屈,始終想不明白,我是為了孩子好,結果怎麼會變成這樣?

這類父母有個共同點,自己沒有什麼成就,把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卻沒有正確的教育方法。

2:性格不算內向的。從青春期(9歲以上)開始頻繁挨打。

未成年之前,主要表現為:青春期的他們成績就算不差,也好不到哪去。很多孩子進入到成績下降就被打罵,然後成績更差的惡循環中,最後極度叛逆,厭學。父母管不了他,老師管不住他。這類孩子也不在乎批評體罰和退學,更不在乎父母把他趕出家門。他朋友比較多,比如學校內的小混混。這種情況下的孩子極易受到類似古惑仔這類電影的洗腦,講義氣,做壞事,進派出所就像回自己家一樣。記得「竊格瓦拉」嗎?

成年後,心理畸形,三觀不正。沒有正當職業。其中部分人認為,啃老是理所應當的,因為父母欠他們一輩子。於是出現了,人到中年卻總伸手向家裡要錢,不給就打父母,甚至把家裡能賣的東西都賣掉,吸毒,賭博,各種犯罪。

少數幾個人,能混個「小有成就」,但也是大器完成型的,基本和小時候受的教育沒有太大關係了。

小結:很多人認為,罪犯就是小時候沒有好好教育,沒有打。放縱溺愛是會導致這種情況,但是絕大多數罪犯的童年都是在過度打罵導致的叛逆中度過的。

當孩子犯錯時,不是不管,而是應該在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成因,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三部曲》

總結:

以上觀點並不是說隔代教育,溺愛,不打不罵,孩子就能良性發展。打罵只是眾多方法中的一種,是下下策,甚至根本就算不上是方法。管還是要管的,只是管一種孩子能理解,能接受的方法去管。

馬雲在一次演講中,談到過自己的老師,有這樣一段話,大概意思是:「我感謝我的老師,在我犯錯的時候及時的打醒了我,但她其實可以有更好的方法。」一個在公共場合演講的首富,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有人不明白嗎?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能改掉眼前的問題,採用打罵的方式。只要開了幾次頭,就剎不住車了。雖然打罵完了又後悔,但下次碰到孩子犯錯仍然表現的像個潑婦一樣,苦於沒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打罵孩子會上隱的,因為能發泄情緒。特別有些父母為了孩子,犧牲了工作和時間。付出越大,心理越不平衡,控制不住的情緒全都發泄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心理:雖然你們生我養我,但不代表你們就可以虐我。我也是要面子的,不要打完我卻告知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想拿我出氣就明說!

有些父母把希望寄托在,等孩子長大了就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沒想到的是,孩子一輩子都沒有原諒父母。

不管這些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們都不會感恩父母,之所以還會為父母養老,是因為社會法律和道德。他們只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父母。想想,當你老了以後,以葯養命,思維也變得糊塗了,有一次忘記吃藥,孩子發現後就說:「你怎麼回事啊!醫生不是讓你按時吃藥嗎?怎麼越老越不省心呢?你這樣,我怎麼放心的出去工作啊?」聽到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呢?這樣的愛,能接受嗎?

最後,3到15歲「經常」受到來自父母打罵的孩子,長大後,大部分都默默無聞。因為經常挨打罵的孩子,心理成長是不健康的,綜合能力也不合格。而且會經常打罵孩子的家長,基本都是不懂得如何表達愛,自己也混得不怎麼樣,又不願意學習新的教育方法,這樣的家長怎麼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也就印證了那句話:望子成龍卻成蟲。

PS:如果你是經常被打罵的學生,可以把本文給家長看看,並招集父母開展家庭會議。商討出新的解決方法。比如,可以要求父母在你犯錯的時候不能打罵你,教父母如何協助你改掉錯誤。父母肯定會答應的。一定要敢於表達自己,冷靜分析並理性處理。

大家可以在百度知道搜索一下「小時候父母經常打我們,長大後你會記恨嗎?」一共10多條回答,足以證明大部分孩子會記仇的觀點。

本文轉自「教與痛點」公眾號原創文章

讓家庭教育通俗易懂,範圍3-17歲

如需轉載請到「教與痛點」後台留言

禁止未授權的二次轉載


推薦閱讀:

生孩子為什麼痛得死去活來?
孩子為何會攻擊傷害自己,家長如何干預?
孩子是誰家的好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的話「不!好!聽!」
寶寶都不愛吃藥,但美味的粥孩子一定不會拒絕

TAG:家庭教育 | 兒童教育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