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校園社交及「學妹紅利」問題的一些思考
來自專欄神經科學教程13 人贊了文章
大家好,這裡是《神經科學教程》專欄的第一篇推送。本專欄日後的主要文章將會傾向於神經科學入門的系統性教學,同時涉及到少量的數學尤其是博弈論,心理學,生物學,信息科學這些圍繞神經科學的學科的個人心得與科普。主要會在明年冬天更新。
作者本人是一名愛好神經科學的見識短淺的高三國際部學生,所以無論是日後的學術性筆記,還是一些個人想法,都難免會有一些紕漏,還望乎友在評論區多多提出不同的聲音或者是我對某個概念的錯誤闡釋等等。
很抱歉,我在這個專欄的第一篇文章,會是一篇對社會現象的想法。這裡很感謝我的幾個同學,他們遇到的事情和發出的聲音讓本是旁人的我意識到,我一直沒有認真反思過我對於同學間的人際關係的處理。我始終沒能註冊成我的公眾號,也不想以父母的名義下發表在微信公眾號發表自己的看法,所以我打算把我個人關於這個現象的拙見發布在這一知乎專欄內,不過也算與心理學略有相關。
在閱讀本文之前,強烈建議先閱讀這篇文章。個人很欣賞並崇拜這個公眾號的作者。
學妹紅利「學姐好!」(學姐這個梗的由來會在日後闡述)
「學長能問您一個問題么?」
這恐怕是我去年年底因社團招新,加了上百個學弟學妹微信後,最常被問到的兩句話吧。說實在的,每一次解答來自他人的問題,我都會有一種滿足感,既是對自己學術能力的再次提高而高興,也是對可以讓更多認識我的人(道德感更高的人這裡可能表現為更多人)少走一些彎路,當然,也有一些來自學弟學妹的感謝或尊敬的欣慰。
從當今社會的一些劃分異類的特徵來看,我其實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個體。而且我比較喜歡社交,這讓我感受到了,在中國中學生這個群體里,與不同人交流時,被當做不同的形象(包括但不限於,學長、學姐、學弟、學妹與兔子)來看待的感受。
在我看來,「學長」「學妹」這一套話語體系在校園社交中,並不具有壟斷性與荒謬性,也並不是部分「學妹」收穫恥感的根本原因。自由社交本無錯。
信息不對稱這把脫鞘的利劍早已懸於中學生的頭頂,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頭皮發麻,尤其是駛向出國或競賽這一片黑夜的海洋的掌舵人們,大家都渴望能有更清晰的地圖或是一座溫暖的燈塔。初入校園的我們,自然有著許許多多的問題,作業亦或者是選課,活動競賽亦或者是生涯規劃。相比於不熟悉當今校園環境的家長,或者是過於公正嚴苛的老師,大部分新生自然趨於求助於有著經驗的學長學姐。
我不否認「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班主任物理課講的道理,但正如萬有引力是宇宙中具有主導作用的力,興趣的關聯、言語的投機 、相處的時間與距離(正如班主任說的平方反比2333)才是我們選擇與我們談心的朋友的主要標準。而這些,也與很多社團或其他社交平台的區塊的男女比例失衡相互作用。這些平台給予我們不同年級同性的交友機會略大於不同年級異性的交友機會。而且,我身邊的同學在討論申請策略時,經常談及自己請教的學長學姐的那些問題,據我觀察,大家只是更傾向於詢問看起來較為成功的學長學姐,好像這裡面學長數量略多於學姐,應該是因為男性更喜歡顯擺自己的競賽或者是其他勝利,讓自己顯得更加成功。但其實,我周圍的同學所詢問的學長學姐並沒有因為性別異同而有傾向。可能只是因為部分女生處於女生的圈子裡,所以沒察覺到男生似乎也是與學長溝通比較多。所以我反對該雙向關係存在於學長和學妹之間的,關於校園社交這個集合的,壟斷性。
因為從男女生的兩端分析略有偏頗,我更傾向於從學長學姐與學弟學妹兩端進行分析,畢竟後者的結論更有普適性。
①在低年齡段的一端,我也請教過許多學長學姐,老師親戚或者社會人士。但因為自己不是真正的學妹,所以只淺析一二。
因為異性好朋友 相對 於同性好朋友對於大部分個體的稀少,部分學生在於異性好朋友談心或者是請求幫助時,會顯得稍有異樣 。當我們向高年級的學生請教時,這種源於 距離的陌生感尤為顯著,以至於我們要展示我們的尊敬、感謝亦或者是回報,以讓高年級學生開開心心地傳授自己的知識,誰的時間沒有價值呢?正好比你向不熟的親戚求助,或者是討要禮物紅包啥的,總要客客氣氣的吧。此乃人之常情。
至於學妹的賣萌,有的時候是上述策略的一種,有的時候則是一種圈地自萌,更多時候是一種習慣。我認為,把賣萌僅僅看做是一種得到同齡女性中的特權的策略是不全面的。無論是請教他人問題、還是被請教問題,亦或者只是聊天,我不時會選擇賣萌。一方面是我喜歡被別人認同自己是可愛的感覺,另一方面我也是真心喜歡這些可愛的表情,語句或者圖片,自己心情都會變好呢。有理由相信,有相當大部分數量的「學妹」也是跟我一樣的想法,並不是這麼功利地尋求特權,這也是她們的喜好和樂趣。
學弟學妹的確是來尋求解惑和幫助的,所以他們確實獲得了一些紅利和優勢,但同時,他們也在追隨一種認可,除了性吸引力外的其他方面的認可。難道我們與年齡更大的師兄師姐探討學術,或者是讓他們教授一些東西,我們難道只追求知識本身,或者是我們被認可的性吸引力么?學長會在傳授學妹時感到被尊重,但學妹也會在與學長的辯論、表現與 成果上贏得尊重啊。我認為這才是當今普遍而正常的「學妹」的想法,而不是大多數女性都僅僅在追求扭曲的認可。
②在高年級的一端,我作為一個大量接觸學弟學妹的學長,剖析一下學長們的思維。
認識我的人知道,我最喜歡的心理學家是馬斯洛。人作為一個複雜的智慧生物,我們可以從人的感覺,知覺,識別,運動,學習,記憶,語言,社會,注意,意識,認知,社會,進化,行為,需求等層面分析人的本質。就像比較複雜的奧賽題一般會有一個簡易的突破口一樣,需求就是人的本質的一扇窗戶,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可以完美闡述大多數人類的現象。
對於當今大多數中學生來講,底層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早已能得到滿足,他們所需要是: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超我需求。當我們一個需求已經填滿時,我們才會追求下一個需求的滿足。「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正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滿足後去追求的尊重需求。這裡你可能發現不對,為什麼這句話跳過了情感需求。但其實,情感需求大部分人都是滿足的,親情是天生的,友情是廉價的,愛情也就不是太必須。所以大家都把慾望堆砌到了尊重需求。中學生贏得尊重的方式雖然多,但是每一種的名額都是按比例給的,滿足尊重需求全心全力去自我實現的總是少數。所以,這就是校園攀比風氣不散,部分人裝逼秀優越的原因。努力學習的需求層次原的因則比較複雜,這裡先不談。
以給同班同學亦或者是學弟學妹講題或教授的這種方式獲得自身尊重需求的滿足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畢竟裝逼失敗翻車的概率也是很小的。
但另一方面,那些被請教的足夠多的看起來的成功的學長學姐,他們的尊重需求早已滿足,他們渴求的是超我需求,這就涉及到他們的夢想、突破與原則。就比如,有學弟學妹和我探討一個數學或神經科學問題,我常常真的被有趣的問題以及新穎的思路的華美而吸引,陷入其中。再或者原則層面,我們也真的希望母校亦或者是中國或世界能更好,所以很多學長學姐都是無私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站在了中介等機構賺信息不對稱的錢的對立面。
至於部分對於學弟學妹有支配慾望的人,因為年齡小或者是性格原因而想要支配,這種畸形的情感需求主導的現象恐怕已經與「學長學妹」關係不大了,是每個人自己的要擦認清自己並且亮慧眼的事情。甚至我作為一隻公兔就喜歡我的主人,所以和性別關係都不大了,要拋去刻板印象嘛。
這樣分析這兩面,我們很明顯地看出了「學長學妹」「學姐學弟」「學長學弟」「學姐學妹」等模式的合理性與個體差異性。這是每個人的選擇,也是雙方互相的選擇。
以及,正如不可否認的,大部分學長選擇性地標記「還不錯的學妹」,學妹也會標記「還不錯的學長」去請教 啊。同樣地,學姐也會標記「還不錯的學弟」以一種相對更好的態度答疑解惑。不可否認裡面有性吸引力的因素,但是這種東西男女雙方都是有的,自由選擇罷了,而且僅僅是性吸引力么?高低年級尤其是異校的都是很少見面的,而且基於社交軟體的學術上的交流不太關乎顏值。我身邊的人也都會敬佩那些自身實力強大 ,上進心、思辨能力和執行力突出,還善於溝通的學弟學妹,自然會把他們標記為「還不錯」嘍,然後多關照一下他們也實屬正常。收穫「恥感」亦或者是「特權」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學妹學長」的這種校園社交範式,而是在於整體的個人魅力和社交能力,也涉及到當今社會存在的男女定位與刻板印象的不對等。
最後,我認同「學妹」一詞內含的男女的區分對待及男女內部的區分對待的存在性。但是這套話語,準確地來說是整個校園社交網,還是相對很乾凈的。自由社交,本沒有錯;個體差異,也沒有錯;錯在對於男女整體的刻板印象,也錯在大部分人想法的二元對立和一概而論。
參考文獻:
1.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8-30.
推薦閱讀:
※《中國網路報告》分析顯示,中國在網路科技水平上正在趕超美國
※阿發狗,少年以及金庸
※社交網路上的多數幻覺:你的朋友總是比你擁有更多的朋友嗎
※這個席捲網路的恐怖挑戰遊戲,最終目的是讓玩家自殺
※和女神困在同一天,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