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什麼?》

?《佛陀說什麼?》

51 人贊了文章

佛陀說什麼?

佛陀一生的言教不外乎表達了「六根、六塵、六識、苦、空、無常、無我、無生」。

  • 人類的身心活動,叫「六根」,六根存在成就「生命」。
  • 生命所對應的「六種領域」,叫「六塵」。

換言之,「六根」對應「六塵」的互動,產生六種對應識別,叫「六識」。

六根對應六塵,生起「六識」,叫「生活」。

沒有生活的生命,叫「植物人」。

沒有生命的生活,叫「死人」。

真相大白了!佛陀一生說法40多年,原來是教人如何生活。人的煩惱在生活,理應從生活中切入調整,人被生活「體驗捆綁」,按照邏輯推斷,理應必須從「體驗解脫」,體驗就是「生活」。故此,脫離了生活範疇,根本無解脫可言。

和諧

修行就是調整行為的意思,說到底是「修心」。佛法修行就是教人「和諧生活」而已,人之所以生活得不開心,糾結、矛盾,就是內心不和諧。

什麼是和諧?太極如兩個蝌蚪,黑中一點白,白中一點黑。

人要從生活中找到「沒有絕對的那個,」這就是修行了。

  • 人之所以活得不開心,就是「沉溺於絕對」。
  • 所謂絕對,就是心中認為應該怎樣怎樣,所以必須怎樣怎樣。
  • 誰知道人生並非可以等待要求外界遷就自己的心意,因為「世事從來也沒有客觀的怎樣怎樣」,一切也只是主觀的心,一廂情願認為應該怎樣怎樣。

閣下想怎樣, 就真的是怎樣嗎?

A認為應該怎樣。

B認為應該怎樣。

AB兩人各自認為的怎樣也不同,既然如此,劇情的發展有應該依照誰的心意,勿忘記世上還有CDEFGHIJK.......,如此一來,又可以應該怎樣怎樣?值得商榷。

際遇的源頭

人對世事的態度,全來自透過六種感知功能~「六根」聚合而生起的感受,亦即是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思維活動,所引起一連串身體內外的生理及化學反應所帶來的「感覺」。

故此,全部只是內部主觀發生,人所「追隨、拒絕」的只是「內在感覺」,並非來自被感知的外界,世間只是「中性活動」,批判、分別的是「心」作怪。

這份感覺凝聚成「喜歡、嫌棄」的兩種態度作為主軸,一部份你更能回憶,另一部份你卻會完全忘記,但無論是否記得起,那份因六根感知聚合的「生化反應」複雜細節過程,都會不知也不覺「累積訊息」儲存下來,形成了「感覺記憶體~(識)」,導致使人面對世事,也情不自禁、不受控,在不知不覺地自動提出記憶中的累積訊息去運作面對眼前的際遇。

一廂情願的對立

人總活在「榮辱、得失、對錯、善惡」等等之間的對立世界裡,所以矛盾、糾結、煩惱是必然的,這種「二分法」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Inertial thinking)」。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這樣分化所有人事物的價值,彷佛以為這「二分法」就是處世理所當然之道,誰知這種「二分法思維」存在大量邏輯謬誤,難道世界上顏色又豈會只得「非黑即白」這樣簡單?

人總慣性看表面事相作基準,局限只得「兩種對立」角度層面,常常只考慮一系列「兩極端」的可能性,而排除其他可能,看不見「兩極端」以外領域,佛法上叫「邊見」,亦即永遠執取「偏側於一邊見解,卻看不見整體」,這就是痛苦根源,佛法叫「著相」。(註:「著」指滯留。「相」指由感知後而出的觀點。)

掉進二元沼澤~煩惱

這種「喜歡~取、嫌棄~捨」的慣性思維,進一步地操控著我們的身所行、口所言、意所想,讓人無知的向「外界表象~相」作出無止境的「攀附」,到頭來做出很多不是傷害別人,就是傷害了自己的決定,就為滿足那份內在的化學反應~「我、我的、我的感覺」。

稱合我的感覺,想它不斷延續~取。

不稱合我的感覺,想它馬上消失~舍。

修行佛法就是超越這兩種令人上癮「慣性思維」,目的就是「破除我的執迷」,人就可以用中庸的思路去平衡生活上種種際遇,再調煉超越「表象框架束縛~離相」。

當平等心出現的時候,煩惱就會越來越少,內心就會感覺越來越自在,如果未能超越這種「落兩邊」的思路,人是永遠沒有辦法自在,始終也是在苦樂中浮沉。

心如工畫師

誰知道原來「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只有感官經驗造出來的世界」。

  • 每人運用自己的「感官」把資料攝入腦里,因為「不能、不需要」把所有資料捕捉。故此,人將際遇透過感官來將資料「主觀選擇性」的攝入,再經個人「信念、價值觀、準則」過濾而決定意義,成為「定義」,留在腦中。
  • 那份過去的「記憶體~識」形成一連串的「信念、價值觀、準則」,全都是主觀形成。故此,過濾出來的所謂「定義」,根本只是「個人定義」而已,而並非來自世事本身,亦即是「我認為」而已。
  • 每人都以上述方式思維,所以一點一滴地塑造了自己出來,故此,人是「主觀」的,佛法上稱為「我執」,亦即事事以「我的個人感覺」為大前提,凌駕於一切之上,並以這方式建立對世界認知,因此,根本「沒有絕對真實,只有主觀錯覺」,再而強行劃分成「二元對立」,佛法上叫「落兩邊」。
  • 每人都自制地圖,在這「自我世界」中生活,若改變了由「主觀選擇性」模式,就會改變世事對自己為所帶來的「影響,感受」,就所謂的「喜怒哀樂」。
  • 喜怒哀樂的「情緒」也從來不是來自「某人、環境、現象」,而是來自我們對世事的「主觀態度」,佛法上稱為「著相」,亦即是主觀「信念、價值、準則」所構成,叫「我執」。
  • 世事是死物,它沒有個人感覺,更加沒有自主性,它只是一個現象,稱為沒有「自性」,這個現象本質什麼都不是~「無生」,賦予千差萬別的只是人心,這個真實原貌,叫「諸法無生」。

現象從來不曾給我們「喜怒哀樂」,一切只是來自人心對世事的「個人判斷、個人反應」,人人感受根本不同,既然感受不同,所以確實並沒有「客觀世界」,一切也只是「主觀世界」。

佛法指出根本「無須、無法」改變過所謂的「外在世界」使自己快樂, 一切都是自我陶醉出來的一場「錯覺」,但為何人感到世事「如此真實,拳拳到肉」?因為世事、世界全是由自我一手一腳製造出來的「一場個人感覺」,所以非常真實。

佛法

現象從來不曾給我們「喜怒哀樂」,只是來自人對世事的「個人判斷、個人反應」,人人感受根本不同,既然感受不同,所以確實並沒有「客觀世界」,一切也只是「主觀感覺」。

故此,只要能改變了「腦里世界」,感受就會完全天翻地覆,人生際遇感受便會改寫。

萬物以大地為根,心就是根本,佛法就是以改變「心」為主的法門,所以叫「心地法門」,將心調煉就會將煩惱「連根拔起」,這就是所謂的「修心」。

為了使自己真正離苦得樂,《金剛經》就教人如何去從現象中抽離~「離相」。

生活法門

人只要能夠有辦法「駕馭內心那個絕對界定」,基本上當下已經解脫,餘下的就是面對那個因果報應而已。修行所謂的法門,如果無法使自己連結生活,一切都白費。

內心解脫,不意味種下的因果活動憑空消失,修行只是要修出「智慧、勇氣、能力」來面對因果的心。

太陽不會因為「證悟者已經證悟」而從西方升起東邊落,世事的運作依然照舊,所改變的只是「證語者面對的心」。

化繁為簡,提綱挈領,各大門派也有不同的方式,目的都是為了切入達到「不再沉溺於那個絕對」,如果連這個目標也不明,教授法門的必仍是沉淪的人,必須離開他。

一個連生活也處理得不好的人,只意味沒有道行。道行會呈現於生活,生活就代表了的道行,而不是故弄玄虛,天馬行空,日日說什麼前世今生、鬼神魔妖、法術無邊,這此乃不切實際精神病人的特徵。

過去已經過去,已經知道感冒時候之根源,既然明白了,不要重蹈覆轍,迷途要知返,那就儘快去做一個健康人應該做的事情,不要再感冒。千萬不要被民間的邪教影響變成精神病患者。

曾經跟筆者曾經聊天的人,也知道我極少說出神神怪怪,反而明白了修行只是一個腳踏實地,能勇於面對生活的智慧者。

親愛的讀者,看畢以上說話,可有啟發?共勉之,加油。

~《輕心》

~~~~~~~~~~~~~~~~~~~~~~~~~~~~~~~~~~~~~~~~~

《輕心修行話》

一切感受也是主觀,世上不存在客觀

一切感受也是主觀,世上不存在客觀。

用火燒身體,那個痛楚及熱度,並非人人一樣,只是由於我們長期受到了所謂科學的觀念價值累積而已。

打個比喻,痛楚:

一、痛楚的感覺是怎樣?

二、A的痛楚跟B痛楚一樣嗎?

三、如果A B的痛楚沒有辦法客觀衡量,閣下怎可能推論說有客觀的痛楚?

痕癢,A B的痕癢只能說「可能一樣」,亦即潛台詞意味「可能不一樣」

「我承受的熱」只要跟「你的承受熟」稍有絲毫不同,已確認構成主觀感受。

火沒有痛楚,火沒有熱,感受熱及痛楚的是人心。

既然客觀無辦法衡量肉體感受,那就只有自己主觀衡量,由此可見,火的熱度可溫度計測量,但人的感受根本是主觀。

人的死亡,人的存在,屬於客觀嗎?

明明這個人已經斷氣,為何說跟活人沒有分別?確實沒有分別。

生死不客觀,仍然是主觀。

  • 因為佛法不認為世事原貌存在生死,世事的原貌本來就就是無生,既然無生,何來有死?
  • 世事的原貌,並沒有生死,生死只是人心觀念。

這個人確實已經斷氣,醫學上界定為死亡,但是佛法清楚知道人體內存在一個肉眼看不見的「靈識」,本來就有,一直都有,從來都沒有突然出現過,故此不存在消失,這個狀態叫「不生不滅」。

  • 醫學界定人類斷氣認為此人已消滅,佛法卻從來沒有這個認為。
  • 那個人體內的「靈識」只是轉化成另一形態而存在,就好比空氣流動成風,雲層加厚便下雨,水遇冷變冰,水遇熱蒸氣,這種表象形態改變,叫「相」,但水的本質從來都沒有變,因為它從來都不是水,也不是蒸氣、更不是冰,它叫「空」。

一切種種表象,只是人心主觀批判而成。

  • 如果認為有客觀存在,亦即是有一個獨立具備自主性的物體存在,所以他們自己存在,有這樣可能嗎?根本無可能。
  • 一切存在皆由人心感知而確定其存在、不存在。如果沒有人心介入,便世上沒有存在、不存在。
  • 世上完全沒有客觀,任何領域都沒有客觀,不存在任何共識客觀,只存在一廂情願的主觀。一群主觀意識,組合成主觀團體,再界定為客觀,說到底仍然是主觀。

由此可見,一切存在也是人心反射而出來的投影作用,世上並沒有確實的存在、不存在。

那就好比我們小時候上課讀,甚至於人在茫茫人海的街道,只要心不在焉,一切縱有如無。A君留意到的,B君未必留意,如此一來,那件事究竟存不存在?

感知道的就存在,感知不到的就不存在,正正因為感知所以才能界定存在與否,一切皆是由心所推動,而透過「六根」接觸「六麈」所產生所產生的「六種識別」。

如果堅持確實有客觀存在,盲人可以看見什麼呢?植物人可以看見什麼呢?

P.S 各位有緣的學佛人,其實我的文章正在解讀世人對《四相》的執著,其實一切相也不存在,只是我們人心創造出來。

~《輕心》

《金剛經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麼?》

zhihu.com/question/5932

《佛法所指的「著相」究竟是什麼?》

Handsome:法國名牌「hermes愛瑪仕」,一個手袋可以為賣200,000元......

zhihu.com/question/4684


推薦閱讀:

無盡的孝道—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福報錄
【外一篇】《地藏菩薩本願經》101集----凈空法師講解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皆離憂苦,意願滿足,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TAG:佛教 | 般若 | 地藏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