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歲琴童的咆哮,戳中萬千家長不想承認的事實

一位6歲琴童的咆哮,戳中萬千家長不想承認的事實

來自專欄學鋼琴的那些事5 人贊了文章

如果說學琴成績不好,那一定是家長督促的不到位。

要說哪種督促最頭疼,一定是雙重標準。

什麼是雙重標準呢,簡而言之就是對自己和對孩子是兩種態度,這個是大多數家長都不以為然的問題,但是對於當下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問題。

前幾天的一堂課,讓我印象很深刻。

我有個小女孩學生,今年6歲了,最開始來我這的時候是4歲半,理解能力和領悟力極高,但是這孩子的家庭就存在雙重標準的問題。

前幾天沒練琴,回課的時候我炸了,比較簡單的課,一個對的音都沒有,想當初這孩子視奏能力超強的,現在淪落成這樣我也是很難過,雖然我不認為我有責任,但是出在我這了,怎麼都得質疑一下。

於是就有了以下對話:

我:「怎麼就不能練琴呢,誰不讓你練了怎麼的?」

孩子:「......」用手摳凳子也不回答。

我:「怎麼著?不平衡啊。」

孩子:「......」繼續摳凳子。

我:「你先別摳凳子,練琴是你自己的事,開心也得上課,不開心也得上,為啥就不能好好練練琴?」

孩子:「不愛練琴,我一練琴他們就打遊戲,就在那打王者榮耀,有時候倆人一起打,樂的不行不行的,我就只能練琴,然後天天告訴我努力,他們都比我開心多了,當大人多好,什麼都不用做,還能管別人。」說著孩子回頭看了一眼坐在外面的媽媽,說:「看,我媽又睡著了」。

我:「那以前你不練的挺好的么?怎麼現在這樣?這是好事么?」

孩子:「以前也是,一練琴就告訴我再來再來,一彈上就沒完沒了,然後就開始說我彈得好聽,可假了,我煩他們說好聽,就是為了騙我多彈」。

我:「多彈本身沒有問題,行了,上課」。

先來看看這關鍵性的四個問題:

1、玩手機!

孩子:「就在那打王者榮耀,有時候倆人一起打,樂的不行不行的,我就只能練琴」。

不吐槽現在的年輕人,因為我也是年輕人,但是這問題確實存在,就得拿出來說。玩手機可以,打遊戲可以,避著點孩子不行么~

人都愛玩,但是這麼當著孩子的面,沒完沒了的玩,孩子當然心裡不平衡了,我沒覺得孩子有任何問題。

而且,還樂。。。

我記得有句話這麼說的:有人挨餓,不求你把糧食分給他,但你可以做到不吧唧嘴。有人摔倒,沾了一身的泥,你可以不扶他起來,但你不能笑出聲。

同時,玩也可以,但是你多少有點正確引導吧,「媽媽的工作結束了,休息一下,你的工作結束也可以休息」,這樣的話不會說么?你猜這家長怎麼說:「誰讓你學琴了,學就得好好練,我沒學我玩」,牙疼,確實啊,很多90後家長跟我說:「老師,真不怪我們不管,我們自己都沒長大,怎麼管?」

忠告:教育呢,不是灌輸,而是影響。手機是21世紀影響人際關係的罪魁禍首,但是錯誤並不在手機,而是在於怎麼使用,和正確引導。身為家長,是孩子身邊的榜樣,如果在你這,手機是玩具,好,那麼孩子也會把手機當做遊戲,如果手機是工作工具,那麼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我呢,只想說我只是個教師,至於說剩下的?交給社會和制度吧~

2、喊口號!

孩子的父親經常性喊口號:「要努力啊,要認真啊」。

這個時代最珍貴的品質,真的是自律。連孩子都說:「老讓我努力,他們也沒努力啊,憑啥整天讓我努力」。確實,如果每天起得比孩子還晚,玩的比孩子還多,這是孩子的吐槽,我要是孩子我也不平衡。

在這也說一下,最有效的管理孩子的方法,絕對並不是什麼大道理,大道理誰都會說。但是改變孩子的重點在於實踐和行動,身為家長得去做,改變自己,才能「或許」讓孩子效仿你去改變。

這邊喊口號,那邊該幹嘛幹嘛。

如果把這想法,傳給6歲的孩子,以後我不敢想,超出預期了。

而且這並不是一個人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有這問題,不用喊口號,就是直接就帶著做,或者直接打樣。我現在教學不會說什麼,你要努力,你要勤奮這樣的話,動起來再說,不動一切大道理都是空談。口號喊得響有啥用,我記得我國有個時期叫大躍進是吧,口號喊得再響亮,能解決產能問題?

3、再來!

這個問題最有趣,我是可以理解的。

孩子這麼跟我說:「彈琴就是沒完沒了的重來、再來,彈的我可鬧心了」。

這是很多人都有的問題,但是解決辦法呢?多跟進課堂,記錄一下課堂上的重點,和練習的重點,那自然而然就沒問題了。如果你孩子學琴你都不關注,還想有成績?不痛苦就是萬幸了。

在這也說點真心話,身為教師,我寧可孩子好好練琴,也比天天上課要好。

4、無腦誇!

任何家長都在念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

孩子原話:「誇我的時候,都誇不對,老說什麼好聽什麼的,我聽著都不舒服」。

確實,我聽了也不舒服。

實話實說,能誇就誇,不能誇也彆強誇、硬誇啊。

現在的孩子不比我們小時候,兩三句誇獎高興地要命,為什麼?

我們那時候老師是狠的,成績是罵出來的。

現在的老師是哄的,表現是誇出來的。

我們被罵多了,誇一句當然興奮了。

現在的孩子被誇多了,你誇不到點上,他們雖然不懂什麼是虛偽,但是他們能知道你的言不由衷。

別把孩子當孩子,成年人對比孩子,只有經驗的優勢,其他未必佔優。

總結:

雖然這個家庭有一定特殊性,不過我漸漸的發現這些問題是大多數家庭多多少少都有的問題,而教育孩子,更多的是以身作則,先自己努力改變,然後讓孩子盡收眼底,最後總結說明,這比乾巴巴的大道理有用的多。

我更知道,這孩子學不出來了,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學琴,而且影響了孩子對學習的認知,我只能祈禱這問題只出現在鋼琴上,而不會出現在孩子的學習上。

什麼是雙重標準?在孩子的眼裡,就是以勢壓人,以大欺人。無論是玩、還是引導、再或者督促練琴,請家長們也多走一走心,用愛和關懷來引導,而不是把孩子當「孩子」,更不要哄騙他們。

孩子是小,但這不代表智商低。

身為家長,如果對孩子付出的精力還不如教師,真的很不夠格。

最後,點個贊和分享表示對筆者原創的支持,在此謝過啦。

當然啦,可以踴躍留言,或許您的問題也可以幫助很多人呢?有問必答。

好咯,最後求一波關注,原創不易,不過您能看到這裡,也是棒棒噠。

推薦閱讀:

青年鋼琴家呂森玉
凰豆 | 韓佩君:讓鋼琴音樂表達更加豐富多元的「中國聲音」
著名鋼琴家
系列 | 鋼琴家避開了什麼 ③ 里帕蒂篇

TAG:鋼琴家 | 教育 | 鋼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