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窯一寶 康熙朝的霽紅、郎紅、豇豆紅
康熙時期的高溫銅紅釉瓷器主要有郎窯紅釉、豇豆紅釉、霽紅釉三種,其中霽紅釉系仿明代宣德紅釉的品種,但紅釉色澤多泛黑紅,個別的較為淺淡鮮亮,色調都很均勻。此時的霽紅器胎體堅硬細密,有的釉面有細小橘皮皺紋,有的因釉層較厚而呈垂流狀,足邊往往因垂流積釉而呈黑褐色。
霽紅創燒於明早期,明代永樂宣德時期,霽紅達到藝術高峰,被譽為千窯一寶。因作為皇帝御用,並用於禮敬天地日月的名貴紅釉瓷,故又名」祭紅「。其主要特點是釉中無龜裂紋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脫口,不開片,熱穩定性較好,尤其是其釉色鮮紅卻不刺目,宛若凝固的雞血一般,有一種深沉安定、瑩潤均勻的高雅之感。
明代宣德以後一度衰退,直至康熙期間才恢復,但呈色多為黑紅。雍正時亦釉色濃淡不勻,多有缺陷。至乾隆初期,還偶有精品,其後再度失傳。
康熙朝晚期景德鎮創燒的豇豆紅釉屬於高溫銅紅釉,它是各種銅紅釉器物中最精妙的一種,因釉面酷似豇豆皮的顏色而得名。由於紅釉的深淺及綠色斑點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所以還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臉」等美稱。
豇豆紅釉瓷器常見有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葉瓶、洗、印盒等小件器,主要是以文房用具為主,另見有盤,無大件器
郎窯紅系以康熙時江西巡撫郎廷極的姓氏命名,實乃仿宣德紅釉,但比宣紅釉更鮮亮,具有一種強烈的玻璃質光澤,絢麗奪目,是我國名貴的銅紅釉中呈色最鮮艷的一種。
郎窯紅釉是在模仿明宣德寶石紅釉基礎上的一種高溫銅紅釉,因釉色濃艷,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稱「牛血紅」。因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御窯廠窯務時創燒而得名。
以地方官督理窯務是清初御窯廠的管理制度和特徵之一,是對明代舊制的延襲。郎窯紅釉在高溫下流動性大,器物口沿處因釉薄而呈現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濃甚至釉凝成堆。
由於施郎窯紅釉的器物在底足處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紅釉釉層不會流至器足或與墊餅粘連,從而形成獨特的風格,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說。
清康熙 霽紅釉筆筒
高16.7cm,口徑18.5cm,足徑16.3cm
筆筒撇口,斜壁,足微外撇,台階底,淺圈足。通體施霽紅釉,口沿處釉薄透出白色胎骨。近足處凸起兩道弦紋,微透白色胎骨。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
此件筆筒胎體堅硬細密,濃重的紅釉與口、足部白色的胎骨相互襯托,避免了色彩的單一。筆筒形體上下均外撇,則不同於一般的直筒形筆筒。
清康熙 霽紅釉梅瓶
高24.2cm,口徑3.4cm,足徑7.8cm
梅瓶小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玉璧形底。通體施霽紅釉。玉璧形底心內施白釉,署青花楷體「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款,款外無邊欄。造型規整,釉面勻凈。標誌著明代中期以來失傳的高溫銅紅釉瓷器在康熙時景德鎮御窯廠得到了恢復。
康熙時期的霽紅釉釉面均勻凝厚,色澤紅艷、深沉,除用作祭器以外,也做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清康熙 郎窯紅釉觀音尊
高45.5cm,口徑12.7cm,足徑14.4cm
尊撇口,短頸,圓肩,長斂腹,近足處外撇,圈足。外施紅釉,里口和底部施蘋果綠釉。
此器風格樸實,造型端莊規整,釉色紅艷光亮,是康熙時郎窯紅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觀音尊
因尊的造型似觀音的形體而得名。創燒於清代康熙時期,此時期多見郎窯紅釉製品。
清康熙 郎窯紅釉鳳尾尊
高45.5cm,口徑12.7cm,足徑14.4cm
尊口微敞,短頸,肩以下漸收,脛部外撇,圈足。無款。內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窯紅釉,底足內施白釉,微泛黃並開有細小紋片,俗稱「米湯底」。
鳳尾尊又稱觀音尊,是清康熙時期流行的瓷器式樣。此尊形體端莊挺拔,釉色鮮紅濃艷宛若初凝牛血,並具玻璃光澤,燦爛奪目。
清康熙 郎窯紅釉琵琶尊
高36.6cm,口徑12.6cm,足徑13.6cm
尊撇口,束頸,垂腹,二層台式圈足。通體施郎窯紅釉,釉層肥厚細潤,釉面布滿開片。口部因釉層垂流,釉層變薄透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造型挺拔俊秀,胎體厚重,釉面鮮紅明亮。
清康熙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高20.8cm,口徑6.1cm,足徑9.1cm
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外撇。足外牆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穿孔,可穿繫繩帶。在容器上系帶是對無梁、無系、無扳手的器物進行提拿的傳統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實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擺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損壞。
明高廉《遵生八箋》中記載:「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為穿皮條,縛於幾足,不令失損。」
該器通體施紅釉,因釉質在高溫燒造時垂流而使口部顯露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外底施白釉並鐫刻乾隆御制詩:「暈如雨後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世上硃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數典宣窯斯最古,誰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題。」
清康熙 豇豆紅釉萊菔尊
高19.9cm,口徑3.2cm,足徑3.9cm
尊撇口,細長頸,豐肩,長腹,窄圈足。外壁施豇豆紅釉。口部紅釉夾雜少許綠苔點。頸下部凸起弦紋3道,凸起處釉層較薄,透出白色胎骨。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輕靈秀美,修胎規整,釉質勻凈光亮。
萊菔尊
又稱蘿蔔尊,系清代瓷器流行器形之一,因其形狀類似蘿蔔,故名。此造型另有天藍釉、蘋果青釉等品種。
清康熙 豇豆紅釉洗
高3.9cm,口徑8.2cm,足徑7.5cm
洗斂口,圈足。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紅釉,有綠色苔點。足底施白釉,書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
清康熙 豇豆紅釉菊瓣瓶
高20.3cm,口徑5.2cm,足徑4.2cm
瓶撇口,細長頸,圓肩,肩下漸收,圈足。因近底處凸雕一周細長的菊瓣紋,故稱菊瓣瓶。通體施豇豆紅釉,釉色滋潤淡雅,呈現出深淺變化的粉紅色,其間夾雜少許綠色苔點。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此菊瓣瓶釉色明艷勻凈,是豇豆紅釉中難得的上品。
了解更多
以銅為色,燒出那抹驚世的鮮紅有一種藍:若雨止天清,又深邃似海浮翠流青,樸質見工巧|高峰時期的景德鎮官窯青釉器洗落鉛華的文人壺時代 嘉慶朝紫砂器素三彩,彩瓷盛世中的一朵奇葩推薦閱讀:
※中國陶瓷之十
※景德鎮手工陶瓷如何製作以及過程
※陶瓷的款識(二)
※【陶瓷】元青花「昭君出塞」圖罐典故
※航空製造的矛與盾:陶瓷刀具也能切削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