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的轉身,中歐(廈門)班列讓東南沿海再度站上絲路起點

歷史的轉身,中歐(廈門)班列讓東南沿海再度站上絲路起點

來自專欄一帶一路一故事

中國歷史上,海禁最早實行於14世紀末,橫跨元、明、清三個朝代。元朝曾經4次實行海禁,每次持續時間都比較短,共約11年,對海外貿易並未產生全局性的負面影響。而明清兩朝的海禁,不僅在政策上有所強化,而且持續時間長達多年。大明王朝在中國歷史上一貫以極端重農抑商與扼殺大規模對外貿易的形象出現。但當世界隨著大航海時代,明的同期發生歐洲文藝復興,從此中國與西方各領域的差距越來越大。

在長期以海洋貿易經濟為主的福建,在受到數次戰亂波及與明朝海禁抑商制度的打擊後,這些地方的貿易徹底陷於停滯。但無法依靠當地地產養活自己的福建沿海居民,還是另闢蹊徑,將貿易轉入地下,從大明朝中期開始,東南沿海的走私貿易興盛起來。

貿易基地也從夕日的重要港口轉移到了地理條件並不出眾的漳州月港。同鄰近的福州和泉州不同,月港並沒有自己的獨立出海口,需要經過更外圍的廈門島,才能進入大海。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月港的重要位置與自然條件限制,使得外來入港的商船都必須停泊到出海口的廈門島卸貨。廈門港成了海上走私貿易的主要口岸。

而此時,一個全球性貿易體系逐步形成,歐洲航海貿易勢力迫切需要與中國通商。21世紀今天我們現在依然無法擺脫這樣的影響,歐盟依然呼籲所有成員國需要在中國擁有平等的市場准入權,並且避免不同制度所導致的企業成本,為歐洲企業開放市場,並且期待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廈門開通了中歐班列,基礎設施準備就緒,貨源從何處來?


曾經,人們背山而駐,以田為業,海岸就是生活的邊界。後來,人類開始討海為生,依海而棲,漁業經濟的開發使人類的活動範疇又擴大了一圈。

浩瀚大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是阻隔人類開拓地盤的障礙。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地方的先輩們,則在貧瘠與困境中,走出了一個全新的未來。這個地方,就是福建。

福建多山多丘陵,平原稀少,原本適合耕種的地方就不多。且以酸性紅色土壤為主,在技術落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這裡並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正是人多田少的境地,迫使這裡的人開始把目光放到了大海之外。

從唐朝開始,中國東南沿海就有僧侶和商人開始出海。唐朝末期,因朝廷衰敗戰禍殃民,沿海居民也紛紛出海逃亡,南洋成了許多福建人躲避災禍、奮鬥新生的起點。

到了宋朝,經濟重心從北方轉移到南方沿海。手工業、商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以及造船業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從東南沿海的福建遠下南洋。即便是明朝的海禁政策,也沒有擋住民間出海的熱情,走私商販在海上各國之間遊走,賺取貿易利潤。

鄭和下西洋,跟隨船隊南下的福建人之多,達到歷史上的小高潮。在宋元時期,泉州城被中世紀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稱為「世界第一大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泉州定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古代的海上絲路,延伸到了今天的馬來、印尼,到了印度,穿越印度洋抵達非洲東海岸,也通過紅海去到了最遠的雅典、威尼斯。

數百年如過眼雲煙,泉州和福建依舊在那裡,站在對外開放的前沿。依然有百萬千萬閩商,在世界各地活躍,延續著細胞里開拓進取的基因。

如今「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福建以另一種形式參與其中。曾經的商船成了今天的中歐班列,曾經泉州溝通海內外的重任,有今天的廈門一同肩挑。2015年8月16日,首列從廈門出發的中歐班列駛離附件自貿區的廈門海滄園區,經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抵達波蘭羅茲。

目前,中歐(廈門)班列已經實現每周3列,中亞班列每月3列。截至2018年7月31日,廈門班列累計發運346列,累計貨值58億元人民幣;2018年廈門班列累計發運117列,累計貨值20億元人民幣。國際海鐵發運累計3億元人民幣。

目前,廈門中歐班列抵達波蘭波茲南、德國漢堡與杜伊斯堡、匈牙利布達佩斯。其中,廈門-布達佩斯這條線於今年7月才新開通,並實現常態化運行。有消息稱,廈門方面有意將中歐線路從杜伊斯堡延伸至倫敦,廈門-倫敦中歐班列可能會在今年底前首次開行。

俄羅斯莫斯科以及哈薩克阿拉木圖是廈門連接的另兩大終點站,中俄班列、中亞班列讓「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也真正受益。

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城市,本身就是一個海港。開行中歐班列,對於廈門探索海鐵多式聯運有著重要的意義。廈門港比鄰寶島台灣,中歐班列不僅僅能惠及在廈門投資的大批台商,還能讓隔海相望的台灣本地企業獲益。

早在2016年4月,就有台灣貨物通過海運貨輪運抵廈門港。貨物在廈門搭載中歐班列,轉運歐洲,成為廈門首批搭乘中歐班列的台灣貨物。在台灣以及廈門的台商投資區,筆記本電腦行業企業眾多,高科技型出口企業能為中歐班列提供高價值的貨源;中歐班列也讓台灣島在傳統海運之外,多出了連接歐亞大陸的更便捷渠道。對於這裡的企業來說,中歐班列能比傳統海運多省下2周的運輸時間。

此外,繼承了中國「世界工廠」的東盟國家,如越南、泰國、印尼,這些國家與廈門已有貨物貿易往來。在西方工業巨頭布局東南亞、追求低成本生產之後,也將有大批貨物需求彙集到這條海鐵聯運線路上來。同理還有日本、韓國。廈門推動中歐班列發展,海運與鐵路運輸的輻射面積雙重疊加,更凸顯了廈門作為區域海鐵聯運中心的意義與發展潛力。

曾經,這裡的人們勇闖南洋更多是歷史被動的選擇。多重歷史因素的影響下,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誕生。今天,人們主動開拓,讓陸上絲路同海上絲路交相輝映。如果說海上絲綢之路是福建的歷史瑰寶,那麼中歐班列開通所帶來的諸多效應,對區域內企業的供應鏈優化,對區域內產業的彙集、轉型,則有望寫就中國東南沿海美好的未來。

——END——


推薦閱讀:

英國面臨二次公投風險,歐盟放出底線,做好無協議退歐準備
歐洲民粹主義崛起對中歐關係的挑戰
新視角第676期:中歐光伏之爭是互相競傻
據說中歐光伏價格承諾初步達成0.57歐元/瓦
中歐關係迎來嶄新機遇

TAG:中歐 | 廈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