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聞】關於古琴認定與收藏的幾點建議
老琴作為既有歷史文物價值又多少有些使用價值的藝術品,一直為收藏家和琴家所鍾愛,但目前越來越多的假冒古董琴逐漸流入了古文化市場。最早的時候,由於造假者對古琴專業知識一片空白,所制假琴從形制到漆灰等非常容易辨別,只能蒙一些同樣不懂古琴的愛好者。但隨著古琴藝術的逐步升溫,制假者也開始逐漸熟悉古琴並知道了越來越多的專業的知識,製作水平也逐漸提高和完善。老琴收藏的風險性正在逐漸升高。
老琴收藏對於琴人來說有兩處需要考慮,一是老琴的確切年代,用來確定其歷史價值。
以前判斷老琴的年代的方法主要是根據琴型和斷紋,琴形方面:比如琴界有言:「唐圓宋扁。」唐琴與宋朝等琴形相比,造形較為渾圓,一般又在頸、腰內收部分作圓角處理。唐琴的造形,各處比例均比較合理,既美觀又便於彈奏。唐琴的琴形主要有:伏羲式、神農式、鳳勢式、連珠式、師曠式、子期式、仲尼式、霹靂式。北宋初年的琴形,基本是模仿唐琴。後來,琴面的弧度漸漸自渾圓向扁平變化,在長度與寬度上,宋琴的標準範圍較唐琴大。自明朝起,新增了很多式樣。明朝的新增琴形主要有:綠綺式、正合式、梁鸞式、清英式、萬壑松式、飛瀑連珠式、蕉葉式等。唐宋就有的琴形在明朝時,線條變的硬朗,分明,突出稜角不在圓潤。斷紋方面:斷紋有牛毛斷(易見於面板上下兩側)、流水斷(易見於面板三至七徽間)、蛇腹斷(近乎平行的紋路,按寬窄分為細蛇腹、小蛇腹、大蛇腹三種)、冰裂斷(如冰裂橫豎交織之細紋斷)、龜背斷、梅花斷(斷起如梅花,宋人認為極古,非千餘載不能有也)。其實這種按斷紋判斷的方式到明末就已經開始不足取了,因為灰胎基本採用瓦灰,使琴整體質量下滑,很多琴很早就出現了各種斷紋,為後來的鑒別工作增加了難度。
如今斷紋和形制等均被造假者所掌握,而且做出的也頗為內行,這時傳統的外觀和斷紋鑒定就已經不夠科學和嚴謹了。目前我感覺最為可靠的辨別方法應以琴形、斷紋為輔助,主要辨別木材表面的炭化程度和漆銹的程度了。按木質種類不同,根據年代,其色澤也不盡相同。近代的琴幾百年的話,木色基本都為淡黃色,隨著年代的久遠,逐步顏色加深~逐漸為金黃色、深黃色、紫色、黑色。那種木頭自然的炭化和古琴作舊還是相對比較容易區分的。至於漆銹也可以作為古琴年代的一個重要的參照物,當然琴名款識等細節也是鑒別真假不可忽視的細節。
當確定古琴年代後,其歷史價值就已經大概清楚了。第二點需要考慮的就是作為琴人收藏古琴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彈奏。並不是所有的老琴都能彈奏,也不是所有老琴都有您所希望的音色。自古以來良琴難求,能有一個比較滿意的音色為琴人之幸。古琴製作工藝上,唐宋琴做工精良,往往精品頗多,不管歷史價值還是使用價格都是非常高的。明清琴就要較為慎重的對待了,因為那時的琴工藝退步很多,大量低廉劣制古琴已經批量產生。確定年代後,還要對其音色、灰胎成分等多方面考慮。畢竟老琴價格不菲,收張音色不好的琴對於普通琴友來說,實際意義並不大。
老琴作為中國古琴歷史的見證,其收藏必將成為一個新的熱點,希望琴友們謹慎對待,客觀考慮,量力而行。
推薦閱讀:
※「宮、商、角、徵、羽」——五位特殊「音樂治療師」
※音樂療法歌曲專輯
※贈送文化衫!!
※唱歌跑調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你應該知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