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飼料短缺,價格上漲:規模化牧場的痛
1 人贊了文章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規模化牧場模式已逐漸成為我國奶牛養殖的主流模式,養殖小區、養殖合作社和散養戶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台,2017年規模化牧場的比例已超過53%,存欄1000頭以上的牧場數量達到1400多家,萬頭牧場的數量超過50家,根據《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預測,到2020年,我國奶牛規模化養殖的比重將達到70%以上。
「牛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養牛離不開草(粗飼料),目前我國大部分牧場奶牛日糧中粗飼料佔比40%左右,精飼料(糧食)佔比高達60%,而歐美國家粗精比可達70:30。
我國規模化牧場目前除青貯飼料實現了自給自足外,其餘粗飼料嚴重缺乏,不惜高價採購進口牧草,即使是國產牧草,大部分也是從千里之外調運,「千里不運糧,百里不運草」,僅運費一項每噸至少要增加200元的成本,這就造成了運到牧場的草價奇高,進口牧草的價格已遠遠超過了精料糧食的價格,這也許是許多牧場採取高精料日糧配方的原因之一吧。
近三年來,國內市場上原奶收購價格一直保持在每公斤3.5元左右,2018年年初至今出現了下滑的態勢,而每公斤原奶的生產成本高達3.3-3.5元(其中飼草料成本佔60%以上),而美國每公斤原奶的生產成本摺合成人民幣不超過2.4元。我國奶業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多數牧場都是賠本賺吆喝。
一些牧場在奶價低迷時為了降低成本,減少虧損,只能採用當地廉價的干玉米秸稈、麥秸和稻草等秸稈飼餵奶牛,但僅僅通過簡單的鍘切或揉絲加工的秸稈飼料適口性差,奶牛挑食,消化率低,僅僅起到充饑的作用,另外秸稈中的農藥殘留和黴菌毒素可能會危害奶牛的健康和牛奶的品質。
質優價廉粗飼料的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規模化牧場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我國大部分進口牧草主要源自美國和澳大利亞,隨著我國對從美國進口的牧草加征25%的關稅,和受澳大利亞大旱導致牧草減產的影響,我國優質粗飼料短缺的問題將更加嚴峻。如何高效利用本地化秸稈等粗飼料資源是實現牧場降本增效的途徑之一。
http://weixin.qq.com/r/rDtWUv7EIzZfKboxb24o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細膩柔軟 | 雙色奶牛戚風
※其他動物的奶:為什麼我們不吃奶牛以外的乳製品呢?
※盤點母乳餵養胸圍暴漲變奶牛的10大女星(圖)
※乳企擬進口奶牛改善牛奶質量 今年將引進11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