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摩托車消亡史(下)

中國摩托車消亡史(下)

來自專欄格雷厄姆騎士7 人贊了文章

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但不是所有的物種。

任江浩:中國摩托車消亡史(上)?

zhuanlan.zhihu.com圖標任江浩:中國摩托車消亡史(中 )?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本專欄是面向「新·摩托車經銷商」的投資參考,持續閱讀將「極其痛苦」,並不適合普通讀者。

上周五在佳程廣場,我又一次參加了經銷商項目啟動會。

那個下午見過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陌生的,除了史銘輝先生。

會議中的討論,也比2013年「微妙」了很多。

行業生死局

相比5年前,意向經銷商已經能夠得到更全面的商業指導。

畢竟,開個店就能賣車的日子,也結束了。

2018年8月27日,我收到了Apple Store訂購的QC35 II,替換線材接觸不良的QC20。

此前10天,包頭前經銷商「寶霆」關閉了BMW業務,展廳重裝修轉為Kawasaki經銷商。①

從「銷售」向「消費」的「市場大遷徙」,早已開始。

摩托車消費

如我在前篇多次強調:3階摩托車都是消費行為,相互間也並無替代關係。

——關鍵的區別,是不同消費主體對應的消費價值

軍用耗材

《高山下的花環》可以看做「國家消費」的典型。②

這部電影在我記憶中始終揮之不去的,是「梁三喜」對550元撫恤金的安排:

把家中豬賣了,應該能湊夠70元,共620元把欠款還了。

梁連長並不知道,1979年的這場戰爭結束後,550元已經不夠給3口人買個蝸居。

與騎著CJ50給孩子們買「冰磚」的大舅不同,干休所的汽車兵們多是為了學門手藝。

複員後可以跑運輸,或者開個修理部。

民用交通

「小平訪問深圳的那一年」後,退伍汽車兵「小王」再也沒有騎過摩托車。

雖然每年春節還有大批打工家庭會擠在摩托車上從廣深返鄉。

畢老師講的舊事在今天也毫無違和感,把CJ50換成超跑豪車就好。③

當時的(CJ50)摩托車主都喜歡把摩托車騎到解放碑交電公司(現在的新世紀)門口,「看的人特別多,摩托車主感覺特有面子。」

伴隨「論斤賣」的汽車發育滲透,摩托車順理成章的退出「家庭消費」的首選市場。

汽車の?

現時做個汽車行業「小編」,甚至是種不幸:開個寶來跑完大北線,都沒得吹了。

「AT老師」只好在熙熙攘攘的G318上,騎台進口Honda去「玩命」。④

即便,後面還有台拉著妹子和行李的昂科威。

摩托車消費的2階衰退之後,3階似乎理應上升。

然而,京A牌價格向來是首都「摩托車迷」們抱怨的焦點之一:

從我自己首次收購的4位數,到今天的6位數。

超過大多數市售車輛價格的鋁皮,貌似確實不合理——想想汽車搖號排隊?

薄薄鋁皮背後,是「道路合法通行權」。

「權力」,向來都不是「均線以下消費品」。

道路戰場

4環通車之前,我甚至在西2環見過賣西瓜的馬車。

從「馬路」到「公路」的轉換過程,已如上篇提及的「85限令」同樣無法追溯細節。

始終沒有變化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資源分配矛盾。⑤

——被我稱為:「路權戰爭」。

抱怨摩托車「禁限令」的愛好者群體,多不知北京市局發布的《二○○六年第5號令》⑥:

長安街(北窯橋至新興橋)准許1000m1排量以下的小轎車通行;

7時至20時,1000m1排量以下的小轎車禁止在最內側第一條車道行駛。

這條「解禁令」,撤銷的是1998年12月26日發布的「1.0L以下汽車日間長安街禁行令」。⑦

發布之倉促,連「ml」都被寫為「m1」,其間之尷尬你們自己感受就好。

中國的消費向來以首都領先,「就討厭你們開奧迪的」。

伴隨北京私人汽車市場快速膨脹,在首都上空盤旋不去的陰影便是通行能力問題。

1985年北京城區道路總里程2,979 km,私人汽車數量160,114台。

2018年07月07日,城區道路雖然增加到了4,476 km,但機動車增至564萬台。

1985年的城區公路里程車均≈18.6 m,這個數字接近現時日本、歐洲的人均12米。

而2018年的車均里程,即便不計算異地牌照,也已被壓縮至0.79 m

給個參考:小牛N1S的長度是1.78米,並禁止載客。

如此極端的交通體系內,任何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都是「極限挑戰」。

那麼,開車的又是什麼樣的人?

據我考本的海淀駕校介紹⑧:

1986年成立了京北汽車教練場(現為京海考試場),成為北京市第一所訓練場。

時至今日,「海駕」的摩托車班堅決秉承「百年不變」的教學內容與風格。

抱歉,這個世界真的不會更好了……

資本新邊疆

做為「生存工具」之外的3階摩托車,消費的本質是什麼?

「形」的層面來看,「個人」摩托車消費確實是3階標誌。

然而同樣是「個人」消費的形式,2階市場中也存在:例如消失多年的「輕騎木蘭」。

「木蘭」的消費對象是,廉價的女性價值:

女職工使用更加便捷的交通,才能在工作之餘承擔更多的家庭職能。

對於這種市場,「香港凌雲旗艦」自然是比BMW C1更務實的產品。⑩

只是今日的首都,「旗艦」也被「共享」自行車甚至電動車毫不留情的幹掉。

「質」的層面呢?

我辦公的751廣場開始收取200元包月停車費後,車位就一下空餘了很多。

園區內電動車同樣冒出來不少,連帶隔壁的「矽谷咖啡」都在門口擺上了Munro。

買多台小牛電動,畢竟比辦4張進京證合算的多,麻煩也比「京B公戶」少很多。

家裡沒台「閑置京牌汽車」的,有多少因為真的「熱愛」在騎摩托車?

生命總會找到出路,但不是所有的物種。

專欄開篇的《大衰退》中談到的「投機死局」,便是「寶霆」等先行者們交的人生學費。

也有認真的投資人,開始學會以「體系」的角度接觸這門生意。

去佳程開更多的會,會是我下來的部分工作吧。


參考鏈接

①新浪微博

②高山下的花環(電影)

③《老重慶|重慶96處工業遺產你知道嗎?當年嘉陵50比現在賓士寶馬洋氣》

④新浪微博

⑤《任江浩:汽車在路上堵車排隊時,摩托車向前穿插合法嗎?》

⑥《北京市公安局關於對二三環主路和長安街1000ml排量以下小客車交通管理措施進行調整的通告》

⑦《改革開放40周年 中國汽車行業政策變遷》

⑧海淀駕校

⑨《任江浩:為什麼 BMW C1 這麼好的 scooter 摩托車(輕便、好看、不用頭盔)只在歐洲賣了2萬多輛就停產了?》

推薦閱讀:

香港為何不能成為內地消費特區?
去日本的店裡消費結賬怎麼說?
吳睿鶇:居民消費意願創12年最低折射什麼
消費也要講道德(縱橫)
現在出手,意外多得一部iphone?

TAG:摩托車 | 投資 | 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