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頹廢,重新開始又怕不能堅持,讓這篇文章幫你做個完整規劃
來自專欄思維與心理深度解析29 人贊了文章
【音源:一思: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讓你低人一等】
【鏈接:http://www.ximalaya.com/swf/sound/red.swf?id=81994516】
生活中你是否有這樣的情況:
1、打遊戲時說,這是「最後一把」。
2、沒日沒夜刷影視劇,說這是「最後一集」
3、拖延症,經常把「等一等」,「過一會」,「下一次」掛嘴邊
4、懶,通常一放鬆、一歇息,就什麼也不想動,什麼也沒做,時間白花花地過去了
5、甚至,還有更過分的完全負面行為——「最後一次」,比如賭博
可是,最後的結果呢?是不是自責?會不會內疚?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在自我管理上的問題,不能把一件事做一個完整的規劃,不能按規劃執行下去,所以就不停地拖。長期處於這種自我管理能力差、習得性無助的人,沒有成就、沒有財富、沒有地位、不被尊敬,又沒有追求慾望,很容易陷入被動境地。通常好幾年過去了,也依然還在原地等待。
這樣往往會把我們的鬥志,把我們想改變的機會都磨滅掉。等到我們真正去完成事情的時候,卻發現錯失了機會,甚至有時候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損傷。往往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給自己找借口、找理由,「主要是太難了」、「主要是沒時間」……這些借口和理由其實都沒用,都無法幫助我們去解決實際問題。
缺乏自我管理帶來的後遺症是自我放縱、自暴自棄。
一個人缺乏自我管理的表現就是對自己沒有要求,沒有過程管理,解決不了問題。其信任感、尊嚴、目標也會喪失,於是開始尋求捷徑,事情也做不好。接下來就是各種拖,時間久了,就出現「我不行」、「我不能」,自信也越來越缺乏,更加做不成事情。
搞不定而無法解決問題時,很容易就開始逃避責任。不想上進,甚至遲到也無所謂,自我放縱。最終,在個人能力上,在解決問題的態度上,就出現無能和虛浮。不約束自己,不管理自己,不壓迫自己從最基礎的事情開始做,不腳踏實地,能力達不到,還眼高手低,浮躁不安,這就是好高騖遠。好高騖遠與腳踏實地之間缺的就是自我管理。
很多人說,「打最後一把」,結果打通宵;「看最後一集」,結果看通宵,這就是典型的自暴自棄。當一個人所糾結、抗拒、想挑戰的事情過不去時,就會給自己鬆綁,不然壓力會很大。因為不敢面對,就選擇眼不見、心不煩。當我們壓力過大時,就需要找各種借口和理由來幫自己宣洩,比如「沒時間」、「精力不夠」、「經驗不足」等等。
但這些借口和理由是不是真的就能阻擋目標的實現,是不是真的就決定了事情的失敗呢?其實我們真正所缺乏的,不就是自我管理能力么。一個人沒辦法做好自我管理能力,所有問題都無法解決。
那自我管理的內容是什麼?
1、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堅持下來,靠的不是去打雞血,而是習慣性的維持,使之變成自然而然的發生。這種的難度和努力程度其實都是最容易實現的。但這個實現,前期需要去做行為習慣的養成。
比如,培養一個小孩的習慣,定時、定點、定量,對他的活動進行排序。先完成功課,其次完成課外輔導的訓練,剩餘的時間如何分配,就不用管了。在此情況下,甚至還可以幫他做生物獎勵機制,讓他從中感到快樂。比如如果作業完成質量高,完成時間短,可以增加娛樂時間,每一個時間點到了,可以增加獎勵。
逐漸地,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一個小孩的行為習慣就養成了。不需要去嚷喊、催促, 「哎呀,快去做作業」,「哎呀,怎麼還在這裡玩」。但是,這些嚷喊有用么?
所以,習慣的養成是執行體系中最容易達成的。
2、個人能力和思維素質。
個人能力越低下,自我管理能力就越弱。比如,學歷不代表一切,但是普遍來看,學歷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就高。再比如,頂尖的大學,其整體的校風,學生的素質普遍高於其他普通學校。
3、解決問題的思維。
一個自我管理能力強的人,首先,其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一定強。我們進行自我管理時,最重要的就是做得到、搞得定。只有搞得定,我們做事情時才會是積極的、高效的、有良好體驗的。所以,解決問題的思維,就決定了我們本身能力上能不能去實現目的。
為什麼做不好自我管理,因為不知道怎麼做。因為這樣做會覺得難受,卻不知道會取得什麼結果。而當你很清楚自己每一步要做什麼時候,你就會主動自覺地行動起來,這就是自我管理。
4、關鍵點的核心突破。
一件事情的關鍵點、重點、難點解決不了,我們就會拖延。自我管理體系最重要的就是行有矩、行有據。解決問題,要有規矩、又要理據、依論、基礎。
5、生物獎勵體系。
做自我管理,做事情的時候,形成習慣、步驟、方案、途徑,我們需要感覺到快樂和幸福,需要有得到、需要充實、需要爽。如果生物獎勵機制沒建立,做每件事情都會給自己打雞血。但打完雞血,反而更難堅持,因為做不到時,就會逼迫自己。可是,越逼迫自己,越做不到,就越沮喪,越逃避。而當我們搞得定的時候,通常會主動請纓,會說「我來」。
當我們的生物獎勵機制沒建立,就會產生負向作用。事情做不好,結果不行,難度太大,就會導致我們逃避、退縮、給自己找借口。一個人沒有辦法管理自己,就會產生負面情緒,最後就是我們說的情緒結果的控制力。情緒是結果,但結果不好,情緒就不好,要控制情緒就很難。
所以自我管理涉及到的就是情緒管理、生物獎勵、個人能力和思維素質、習慣養成。自我管理的關鍵點就是四個詞:慾望、成就、方法和習慣。
一個人要做好自我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慾望。這個慾望就是生物獎勵機制的循環過程,就是思維體系的調整過程。在有慾望、有目標的情況下,我們才知道應該如何去做,而如何去做的步驟和方法,就是自我管理。
成就是我們說的結果,失敗肯定是不好的,只有成就才能形成對我們正向的生物激勵,才能形成我們自己對自己的鼓勵,才能形成我們想做這件事情的慾望。
這中間說的步驟和方法,有哪些思維方式,有哪些途徑,去完成它,去搞定它,自然而然就是在做自我管理。
一個人在做事,就是在做自我管理,最後把這一整套沉澱下來,形成一整套的循環機制,就是習慣。
所以,一個人的自我管理,就是完成他的慾望,造成他的成就,使用正確的方法,最後形成他的習慣。
那自我管理怎麼做呢?
第一,建立一套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環機制。這套機制,首先從清晰的定位目標開始。試想一下,我們把眼睛蒙上,原地轉十圈之後,還知道要往哪裡走么?我們是不是會先原地站好,找好方向,然後摸索。明確自己要做什麼了,就會主動想辦法去做,不需要打雞血、喝雞湯。
第二,建立完整的實施計劃。所有的思考都是步驟的思考,懂得步驟的過程。而口號的背後是沒有東西去支撐的,因為你不知道接下來要做的是什麼,要怎麼去做。有了完整的實施計劃,知道一做什麼,二做什麼……這時候就自然地會去做了。
第三,完善節點明確的時間管理。所有管理都是時間管理,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每件事情或活動需要多長時間。一個人如果養成時間觀念,養成時間排列過程,就會像前面那個小孩一樣,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甚至他自己都沒感覺到他在進行時間管理,不會有那麼多情緒掙扎。
一切的管理都是時間管理,一切的思考都是步驟思考。
其實我們要做的事情沒有這麼難,就是稍微改一下做事方法,稍微改一下作息時間,稍微改一下計劃和安排。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完成目標,結果變好了,習慣慢慢養成了,就沒有那麼大壓力了,情緒就會得到改善,做起來就輕鬆了。然後通過形成生物獎勵機制,最終形成長效的成長機制。
本文整理自
-一思立體思維公開課-
原文來自公眾號:
凡事都有解(gz-evolution)
歡迎來公眾號留言和提問題
如果所提問題有借鑒意義
我們會撰文分析解答哦~
想聽更多精彩公開課的朋友歡迎加群:
凡事都有解直播群 i 232635723
點擊鏈接加入群【凡事都有解直播群 i 】:
https://jq.qq.com/?_wv=1027&k=5uwBTr8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為·凡事都有解·原創,轉載請註明
推薦閱讀:
※確認過眼神,這才是老闆想要的人。
※大公司和小公司區別在哪裡?哪個更適合新人
※東方職場:算命和職業規劃有什麼不同?
※論保安職業形象
※你太想要直接的答案,就一定會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