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野蠻生長」,沉默或許是最好的回應

面對孩子的「野蠻生長」,沉默或許是最好的回應

來自專欄愛麗絲與奇妙豆:北美幼兒教育13 人贊了文章

菲茨傑拉德所著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開篇,有這麼一段話:

「當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這句話的意義被人們反覆傳誦。這個道理適用於許多場合,尤其適用於兒童教育領域,它的精妙之處在於鼓勵我們隨時自省,不要簡單粗暴的以自身標準去評判孩子,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時,它告誡我們不要被情緒沖昏頭腦,而喪失了理性。

批評從來不是教育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應該是幫助孩子成就更完善的自我,良好的適應社會。排擠、歧視和打壓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的行為愈來愈野蠻。相反,如果我們保持一種嚴肅的冷靜,我們的沉默也許能教會孩子承擔事情的自然後果。

面對孩子的「野蠻生長」,沉默或許是最好的回應。

最近我們學校新來了一個小男孩。他長得相當可愛,但行為卻令每個老師頭痛。

在老師講故事的時間,他對著旁邊的小姑娘喋喋不休,在對方「噓」的一聲敦促他安靜的時候,他反而伸手揪住了她金色的髮辮,引發了班級的一陣騷動;

在戶外活動時間,孩子們在沙坑裡安靜的玩沙子,他哈哈大笑的跳進沙坑,把沙子撒得大家滿脖子都是。被老師制止以後,他默不作聲的把一大把沙子塞進嘴裡,作勢要咽下去,引發了老師們的一陣慌亂;

在吃午餐時間,他一看見自己不喜歡的蔬菜沙拉,毫不猶豫的用手抓起來放進別的孩子碗里。別的孩子大聲抱怨之後,他默默的接過自己的沙拉,一聲不吭的把所有蔬菜一口塞進自己嘴裡,用手指頂住喉嚨,當著所有人的面,在餐桌邊大肆嘔吐了起來。其他孩子們大叫「Ewwwww(意為『好噁心』)」,自己的午餐都快吃不下去了。老師們連忙幫他清理,拉到一旁教育他,關於「餐桌禮儀」,關於「浪費食物」之類的大道理。

然而,那孩子看上去一點兒也不在乎,毫無悔意。

我曾經很為這個孩子煩惱過一陣,畢竟怎樣苦勸他、教育他,都沒收到好的效果。某一天,在我和那孩子的父親長談過一陣子,了解了他的家庭情況以後,我突然有所頓悟——

沒準這個孩子就是想要成為一個「麻煩人物」,製造出「大家都在注意我,每個人都要為我忙碌」的後果。哪怕獲得負面的注意力也好,總之,他想成為集體中的一個無法被忽視的「狠角色」。

他的行為如果背後有這樣的根源,就完全解釋得通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也可以對症下藥——使用 Positive Reinforcement(積極強化),強化表揚好的行為,忽略不恰當的行為。在他試圖製造麻煩時,不給他過度的關注,但讓他理解事件引發的自然後果。

例如,那孩子故意在餐桌邊嘔吐的行為,不應該被嚴厲批判,但是它仍然是不良行為,應該引發相應的一些自然後果。「缺乏餐桌禮儀」引發的後果是,他不能再和別的小朋友坐在同一桌吃飯,以免影響到別人。至於他「浪費食物」的自然後果,則是失去了自己吃午餐的機會,否則就是對別的孩子不公平。

於是,在第二天午餐的時候,那孩子發現自己和小朋友們一起的座位被撤下了,他的座位換到了我的桌子旁邊,離其他孩子都遠遠的。他顯露出困惑不解和不滿意的神色。我什麼也沒對他解釋,只是愉快的說「大家可以開始吃飯了」。

午餐期間,他故技重施,又試圖嘔吐,但這次由於座位背朝著大家,誰也沒注意到他。面對他一片狼藉的餐盤,我什麼也沒說,只是沉默嚴肅的拿走餐盤,毫不猶豫的將其扔進了垃圾桶。

之後,那孩子在座位上不情願的等待了一陣,卻發現並沒有新的食物送上來。他有些驚訝,心虛的打量了我好幾眼。最後,大家都吃完午餐了,他也只好不情願的餓著肚子去睡午覺了。到了下午的點心時間,那孩子的座位仍然安排在我旁邊。點心時間仍然有蔬菜沙拉供應。

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他們很擅長從老師和家長的言行態度中探知邊界感的尺度,並善加利用。這一次,他表現得非常乖巧,狼吞虎咽的吃下了蔬菜沙拉,之後又規規矩矩的舉手要了好幾個鬆餅。

每個人的行為表象背後,都一定有潛在的心理動機。孩子的不當行為,也許本意就是想引發家長的情緒失控,從而獲得一種對家庭生活的掌控感。

面對孩子的挑釁,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是暴跳如雷,想要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或者起碼口頭訓誡他們一番。這種情況下,大發脾氣或者嘮嘮叨叨,都是種氣餒的表現,說明家長認為孩子的不當行為是難以改變的,自己對其毫無辦法,只能通過發泄情緒來表達不滿。

然而,如果我們能在大發脾氣前提醒自己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根源,也許我們就更能抑制住自己嘮叨不休的衝動。盡量保持冷靜溫和的沉默,雖然很難,卻並非是不可能任務。

自始至終,我在處理此事時,都沒有說過一句話。我發現,沉默的力量是驚人的。沉默能捍衛一個人的堅定的邊界感,也讓孩子懂得不良行為的後果,他們迅速的學會了適可而止。

家長和老師的嘮叨,遠遠比不上他們的沉默。有時候,沉默可以表示強烈的不讚許(見上文案例)。有時候,沉默卻是一種對孩子能力的信任。

再為大家還原一個上禮拜在我學校出現的真實場景。

兩個3歲半的小姑娘,艾兒(化名)和凱莉(化名)正在沙坑愉快的玩耍。我坐在離她們5米遠的地方默默觀察著孩子們的遊戲。

艾兒用鏟子在沙坑裡挖「恐龍骨頭」,她挖出了兩個。凱莉也希望得到其中的一個。她向艾兒伸出手去,可艾兒皺著眉頭躲開了。

凱莉不開心了。她故意沖著我的方向大聲嚷嚷:

「看呀,她有兩個(恐龍玩具),我一個都沒有,她應該給我一個!」

艾兒大聲回嘴:

「哼,我是自己憑本事找到的,為什麼要分給你?」

「老師!老師,她不願意和我分享,她一點都不nice(友善)!」

我微笑著看看她們,什麼也沒說。我的計劃是先觀察兩人的互動,不要貿然進行裁決,因為我了解她們。按照艾兒和凱莉的成熟度,我相信她們有能力自己解決爭端。

兩個小姑娘見到我無動於衷的沉默,各自申訴了幾句,然後不開心的撅著嘴,遠遠分頭去了沙坑最遠的兩端,各玩各的。

過了一會兒,艾兒似乎感到無聊了,於是主動緩緩的向著凱莉靠近。凱莉用餘光瞟瞟她,什麼也沒說。過了一會兒,艾兒走過去,主動分給凱莉一隻恐龍,說:

「這個給你吧。如果你願意跟我一起玩兒,我還可以教你找更多。」

凱莉感激極了,笑逐顏開的說:

「謝謝你,艾兒。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不要過早的介入孩子的爭端,要給時間和機會,讓孩子們自己轉過彎來。

我們不應該強迫孩子們無私分享,除非他們自己願意。如果我過早的要求艾兒和凱莉分享,艾兒一定會極力抗拒,認定老師偏心,斷然拒絕。凱莉會覺得她小氣,對自己不公平,老師也會責備艾兒,這樣反而會破壞兩個小姑娘的友誼。

大多數情況下,面對孩子故意引發的爭端,家長大叫大跳的反應正合他們的意,因為孩子的本意就是要引發關注。因此,面對孩子「野蠻生長」產生的不良行為,我們不需要和孩子激烈爭論,只要冷靜的保持沉默,反而最有力度。真正有信心的家長,不會為孩子的不良行為感到氣餒,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搞得定」。

沉著冷靜的沉默,不代表我們對不良行為的默許,更不代表一种放任自流的退縮。相反,恰到好處的沉默最有力量。家長敢於讓孩子去承擔自身行為的後果,是一種對孩子能力的信任,也是家長的權威性的體現。

家長和老師要懂得,幼兒教育中,最難的其實是「無為而治」。我們的嘮叨和批評或許出自真心關懷,但真正的愛,應該是一種「克制」。運轉良好的家庭,需要「無為而治」。

懂得何時開口,是種聰明。懂得何時閉嘴,更是種智慧。真正的智慧,是會隨著歲月而增長沉澱的,我們永遠可以選擇和孩子一起成長。

The End

棉棉老師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加拿大的兒童教師棉棉老師,國內語言學碩士,後留學加拿大幼兒教育專業,取得了加拿大幼兒教師執照和嬰幼兒教師執照。目前我在溫哥華的一所私立兒童早教學校工作,擔任兒童閱讀老師,同時也在攻讀幼兒教育碩士學位。

對我的文章感興趣的您,可能也會喜歡我的知乎LIVE作品:

《加拿大幼師教您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加拿大幼師教您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www.zhihu.com圖標

過往我的五星好評live作品在這裡:

《加拿大幼師,最想給國內父母的育兒建議》

加拿大幼師,最想給國內父母的育兒建議?

www.zhihu.com圖標

《幼教專業,如何低成本留學移民加拿大?》

幼教專業,如何低成本留學移民加拿大??

www.zhihu.com圖標

購買live內容後,隨時可以無限回聽哦^_^

weixin.qq.com/r/MTm8pL7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您喜歡我的作品,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和知乎專欄:

「愛麗絲與奇妙豆」

每周更新,和您共享北美一線幼教的工作感悟,以及新鮮出爐的兒童早教案例。

推薦閱讀:

兒童藝術教育培訓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幫助?
你越吼孩子,孩子變得越暴躁,這麼做比你吼破嗓子管用多了
自閉兒童不是星星,他們只是需要幫助的凡人
15個超棒科學小實驗,和孩子做起來!(建議收藏)
殘疾人打仗 | 領導與協作訓練

TAG:教育 | 孩子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