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你們聽我解釋!

秦始皇:焚書,你們聽我解釋!

來自專欄名家字畫賞析5 人贊了文章

上回講了秦始皇坑儒,這次來講講焚書。

即便政哥是我男神之一,但是作為一個客觀記錄的作者(吐槽妹子),我還是必須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和坑儒的冤枉不同,秦始皇焚書是真事。

但是!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首先,我們還是按照慣例,關門,放史書~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僕射周青臣進頌曰:「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悅。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始皇下其議。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這件事發生的時間是在「坑儒」的前一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

當時秦始皇在咸陽宮招待臣子,僕射周青臣恭維他說,以前秦國那麼屁大點地方,現在竟然擁有九州之地,都是因為有陛下您啊!如果話到這裡就完了,後面其實就沒什麼事了。但是周青臣偏偏提到了一點,「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皇上您大公無私,沒有封自己的兒孫為王,而是以郡縣製取代,此功德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皇上您真的好偉大哦~

憑良心說,雖然周青臣這話恭維的成分居多,但他竟然無意說中了一個事實:中國自秦以後,的確都是以郡縣製為根本,秦始皇果然是千秋萬代,一統江湖啊(大誤)。

然而這話放在那時,卻是很有爭議的。

所以博士淳于越馬上就跳出來反駁了:「郡縣制有什麼好的?不任用自己的家屬,讓別人來替自己管理百姓,萬一有人篡權,家屬連兵都沒有,打什麼打?!分分鐘就被瓜分了好嗎!」

關於這次爭論,歷來大家的注意點都放在了「師古非今」上(因為後來李斯借題發揮了),但其實我們光看淳于越針對的點,他其實不是在說古時候多麼好,而是古時候的封建制(以子孫宗親為王,分封領地,皇帝在其領地里沒有直接權力)有多麼好。

關於郡縣制和封建制的問題,雖然現在才有爭論,但早在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才統一天下的時候,就決定施行郡縣制了。他的理由恰好就是兒孫子弟封王,結果反致禍端,「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周朝那是前車之鑒,後來的慘劇,舉兩個離秦朝最近的例子。西漢的七國之禍,西晉的八王之亂,都是因為家屬們掌權太多。到了唐代,柳宗元還寫過《封建論》,痛批了一頓封建制,認為郡縣制「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才是真正合理的制度。

不過秦始皇畢竟不能未卜先知,他和李斯當時大概也是模模糊糊覺得,周朝施行封建制出了大亂子,要安穩還是得郡縣制。但之前沒人做過這件事,誰也說不好到底哪一種效果才比較好,萬一郡縣制錯了呢?

秦始皇心裡也沒底,所以聽了淳于越的話後,他沒有馬上下定論,而是讓大臣們來討論下這個情況。這裡要注意的一個點是,「始皇下其議」,就是始皇帝讓所有大臣都來討論一下,雖然最後只記載了李斯的意見,只能說他代表了絕大部分人的意見,所以光說是李斯煽動的,恐怕有點欠妥(好吧你也可以說其他人敢怒不敢言)。

然而我們都知道,作為《史記》中的絕對反派,只要李斯一出場,事情就大條了。

他非常憤怒地說,郡縣制怎麼了?!郡縣制!怎!么!了?!我政哥千秋萬代一統江湖的政治措施,是你們這群傻X能懂的嗎?!(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然後...然後...

然後他就直接跳過了郡縣制和封建制到底哪個好這個問題(懵逼臉)。

可能是覺得這個問題太蠢,完全不值得討論吧(攤手)。

模糊掉這個愚蠢(淳于越質疑)的問題以後,李斯接著說,現在天下統一了,法令也建立起來了,百姓好好種田,讀書人好好學習法典才是正道。天天在這裡瞎逼逼,沒事整些幺蛾子出來,擾亂民心做什麼!還有啊,不學法典就算了,這些人還辦私學,國家出台一個政策,他們就在背後說三道四,再次擾亂民心,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我覺得!第一,我們要禁私學,第二,我們要燒書!免得這些人再用自己的知識惑亂百姓!這種大事,皇上你就從了我吧!

我們之前說過,秦始皇最不能忍的就是別人挑戰他的權威,可能引起百姓暴動,所以這種大事,他自然是要從了李斯的。

這兩條都是為了推行愚民政策。禁止私學很好理解,我們先說焚書。

焚書具體是怎麼回事呢?第一,不是秦國的典籍,都燒掉;第二,像《詩》《書》,還有諸子百家這些書籍,除非你是博士,不然不許談論,也不許私自收藏。第三,我們秦朝,是提倡務農的,所以醫藥卜筮種樹這類書,你們可以留著。還有啊,國家鼓勵大家學習法律,所以你們也可以拜「吏」為師。

對於這樣慘絕人寰的法令,我們後人,尤其是古代知識分子和現代人的腦補是:經歷了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思想蓬勃如此燦爛的時代後,這條法令出來,全國上下必定一片嘩然——媽的還不讓人有思想了啊!

是這樣,但也不完全是這樣。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焚書這個事,並不是秦始皇開此先例的。

他們老秦家的商鞅,早就做了。《韓非子·和氏篇》中記載,「商君....燔詩書而冊法令」,商鞅當時焚燒詩書,建立起法令,讓大家好好種田好好打仗,不要沒事瞎逼逼,國家才能強盛起來。可能有人要說了,萬惡的法家!該死的商鞅!活該後來被車裂!然而,這件事,其實也不是商鞅帶頭的....《孟子·萬章下》里提到,「北宮問曰:『周室班爵祿也,如之何?』孟子曰:『其詳不可得聞也。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北宮問孟子周朝的事,孟子說,具體的已經不知道了,因為諸侯都怕人們知道了,會損害自己的利益,所以把那些書籍都銷毀了。

因此,焚書/銷毀書這件事,古已有之(話說李斯你覺不覺得很打臉,你口口聲聲說不要效仿古人的!)。

其次,禁止私學。這件事其實並不是禁止私學本身,而是禁止在背後妄議國事,禁止整天夸夸其談,逞以口舌,而不踏實做事。當然,秦始皇他們認為的踏實做事,就是務農或學習法典(太實在)。

不過,這種禁止妄議的政策,也不是秦始皇的創新。還是他們老秦家的商鞅,「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衛鞅曰『此皆亂化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城。其後民莫敢議令」(《史記·商君列傳》)。人家開始覺得商鞅頒布的新法不方便,後來覺得挺不錯的,私下說一說,商鞅都把人家流放了,嚇得全國上下沒人再敢議論新法,只好專心種田。

商鞅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其實和秦始皇李斯的想法一樣。《商君書·墾令》中說,「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知農不離其故事,則草必墾矣」,大家沒文化,就可以好好種田了。

這話放在現代,就是個笑話,但在那時,你必須要承認,其實是有效的,所以很是被一些人推崇。這些人裡面,不止法家人物,還有道家的老子。

老子在《道德經》里說,「使民復結繩而用之」。什麼意思呢,就是讓人們回到沒有文字的結繩時代,然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過著安定平靜的日子。老子還說,「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這是公然提倡愚民政策啊!該不該把老子拖出去打死!

然後,作為一個吐槽小能手,寶寶再次想說,李斯你自己覺不覺得很打臉,你口口聲聲說不要效仿古人的!

即便有前人(錯誤性)的引導和實踐,這條法令如果真的按照李斯提議的那樣,嚴格實行下去,估計全國都要沸騰了。所以秦始皇想了想,覺得還是不要全部燒了吧,燒一些收一些,反正我的宮殿大,藏書棒棒噠。

於是我們在《史記·李斯列傳》中可以看到,「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收,是官方沒收了,去,是官方銷毀了。何況法令本身也說過,如果是博士,是可以學習這些知識的,這也是「學在官府」的由來。

所以所謂的焚書,的確是做了,但並沒有燒完。

後來秦末,劉邦入關,蕭何跑去把秦朝收藏的律令、圖書都搜刮出來了,所以劉邦才能知道「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

兩件事都講完了。

很顯然,焚書和坑儒,無論真假,其實是兩件事,但為什麼後世要說「焚書坑儒」呢?

我想,可能是因為,第一,焚書和方士逃竄,兩件事發生的時間比較接近,第二,秦始皇禁止私學這個事,雖然諸子百家都有影響,但因為這是一次博士淳于越引發的悲劇,所以可能儒家首當其衝。加上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儒生們掌握了主流話語權,以至於後世逐漸將兩者聯繫起來,認為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獨創了新的愚民方式,施行暴政,最後導致二世而亡。其中對法家的貶斥,也不言而喻。這如果要細講,又要涉及到儒法火併,還有漢代文吏與儒生的融合了,所以我決定不再深入八卦了(喂!(#`O′))。

不過,該滅亡的還是躲不過滅亡的命運(什麼鬼)。秦始皇千辛萬苦建立了最大的中央圖書館,還拉了全國那麼大的仇恨,然並卵,項羽入關,一把火把他的宮殿給燒了,裡面的書,也全都木有了...木有了....木....有....了....

所以杜牧痛心疾首地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我也覺得...可憐焦土!

然而《聖經》告訴我們,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過了幾百年,南北朝的時候,也有一個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習秦始皇然而超越了秦始皇,以一己之力焚燒了十四萬冊圖書.....

欲知詳情,請聽下回分解(喂你嚴肅點!)。

參考文獻:《史記》《荀子》《孟子》《管子》《道德經》《韓非子》《商君書》《呂氏春秋》柳宗元《封建論》杜牧《阿房宮賦》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史稿》呂思勉《秦漢史》馬執斌《「焚書坑儒」辨》李開元《焚書坑儒,半樁偽造的歷史》


推薦閱讀:

毛主席與十大元帥的合影, 每一張都很有歷史意義
萬曆三大征:平定哱拜之亂,一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
中國歷史賦
不一樣的穿越,不一樣的歷史小說
【恥辱】九一八大罪臣:風流將軍張學良!!!( 歷史振聾發聵! )

TAG:秦始皇 | 歷史 | 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