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二流作家, 毛姆為什麼能影響馬爾克斯和張愛玲?

作為一個二流作家, 毛姆為什麼能影響馬爾克斯和張愛玲?

來自專欄世上最孤獨的讀書俱樂部13 人贊了文章

「在床上看完一本《The Painted Veil》,看得我心酸萬分;雖然我知道我也許不會像書里的女人那樣慘的。書中的主角為了愛,從千辛萬苦中奮鬥,才達到目的;可是歡聚了沒有多少日子男的就死了,留下她孤零零的跟著老父苦度殘年。摩!你想人間真有那麼殘忍的事么?我不知道為什麼要為故人擔憂,平空哭了半天,哭得我至今心時還是一陣陣隱隱作痛呢!想起你更叫我發抖,但願不幸的事不要尋到我們頭上來……」

這是1925年6月28日,陸小曼寫的日記,她和徐志摩正處於熱戀中。這本《The Painted Veil》,即《面紗》剛出版兩個月,作者毛姆。

1、

2006年,約翰·卡蘭(John Curran)將《面紗》搬上熒幕。 愛德華·諾頓演男主瓦爾特,他為此準備了六年。娜奧米·沃茨演他的妻子凱蒂。對了,黃秋生在裡面有一個團長的角色。

美人胚子凱蒂年輕時挑挑揀揀,一不小心25歲了。怕變成老姑娘沒人要,她接受了瓦爾特的求婚,來到了香港。

瓦爾特是個細菌學家,外表平庸、性格木訥、少言寡語、不善交際。凱蒂日漸討厭,和健美、高大帥氣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爾斯·唐偷情。

瓦爾特知道後氣得不得了,實施報復計劃:自願申請去霍亂流行的「梅譚府」地區,並要求將凱蒂隨同。

凱蒂趕緊找查爾斯·唐求救,沒想到查爾斯·唐是個花花公子,只把她當作一段小插曲。萬念俱灰的凱蒂只好抱著求死的心態答應了。

沒想到,凱蒂看到當地修女和院長撫養孩子的善行後,羞愧於過去的所作所為,於是請求院長讓她幫忙照顧孩子,後來贏得了大家尊重。

凱蒂也逐漸意識到丈夫的偉大,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兩人重新相愛。

然而, 這時瓦爾特染上霍亂去世了,最終懷著孩子的凱蒂,帶著對瓦爾特的愧疚和愛回到老家,和父親生活在一起。

2、

這些都是電影情節,小說有好些差異。

瓦爾特問孩子是誰的,凱蒂說不知道。之前兩人感情不和,很久沒發生關係。而且,小說里瓦爾特拿自己做實驗,刻意尋死,說明他被凱蒂傷得徹底,心碎得無可挽回,這更加說明孩子不可能是他的。但電影處理成了瓦爾特在死前和凱蒂有一晚激情戲,容易讓誤導觀眾。

小說里,一直到最後,瓦爾特沒有原諒凱蒂,凱蒂雖然覺得對不起他,被他的偉大感動,但並沒有愛上瓦爾特。

甚至,後來她回到了香港,居然答應查爾斯·唐夫人的邀請,住進他們家裡,在查爾斯·唐的誘惑下再次和他發生關係!這樣處理,是整本書最讓人不舒服的地方。凱蒂不是醒悟了嗎,怎麼還和查爾斯·唐上床了?

也許這是毛姆有意為之,人性本是如此,它的尺度比我們相信的還要低。

3、

1919年秋天,毛姆拒絕妻子的請求,帶著同性密友哈克斯頓——毛姆是個雙性戀,自稱「四分之三喜歡女人,只有四分之一喜歡男人」——來到中國。他們從西貢經香港到上海,然後北上天津、北京,再轉回上海,坐船沿著揚子江而上,一直到重慶,再返回上海,又去香港,是後從蘇伊士回到英國。

作為這4個月遊歷的結果,毛姆寫了三部作品:以北京為背景的劇本《蘇伊士以東》,短篇小說、特寫集《在中國的屏幕上》,以及這部以香港為背景的《面紗》。

這部小說一直寫到1924年9月才完成,當年11月在雜誌上連載,次年四月出版,首印8000冊。兩個月後,遠在中國的陸小曼就讀到了這書。

評論界對《面紗》的看法不一,法國評論家認為是經典小說,而英國《旁觀者》雜誌卻認為「俗套、我做作、不可信」。

4、

《面紗》是一本非常好讀的小說,在於它有一個故事應有的樣子:緊湊、有包袱、有戲劇性、情節推動、語言平實……事實上,一直以來,他以「講故事」著稱。

往前看,毛姆這個傳統是師承莫泊桑——我們稍一回想高中時學過的《我的叔叔于勒》,就知道莫泊桑的寫作風格是哪一類——故事性強、有伏筆、有懸念、有高潮、有餘波、情節曲折多變、善於謀篇布局、結構嚴謹。

往後數,毛姆影響了馬爾克斯,對,寫了《百年孤獨》的馬爾克斯、我的女神伍爾夫、喬治奧威爾、張愛玲、王朔、台灣的白先勇。

尤其是張愛玲。她的《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就是」毛姆+紅樓夢的風格「(周瘦鵑)。

具體舉一例。毛姆講故事時,開頭喜歡借別人之口說出。

從英國某大學講授法國文學的一位教授那裡,我聽到了下面這個故事至於它的真實性,我不敢擔保。不過這位教授品格高尚,如果不是確實可靠,他是絕對不會講給我聽的。……教授並非是那種嘩眾取寵的人,他認為下面我要講的故事,清楚明白地反映了法國民族的三個主義特徵,因而它具有深刻的教育性。——《外表與事實》

再看張愛玲。

克荔門婷興奮地告訴我這一段故事的時候,我正在圖書館閱讀馬卡德耐士出使中國渴見乾隆的記載。……在這裡聽到克荔門婷的故事,我有一種不應當的感覺,彷彿雲端里看廝殺似的,有些殘酷。但無論如何,請你點上你的香,少少的撮上一些沉香屑,因為克荔門婷的故事是比較短的。——《沉香屑一一第二爐香》

但是,有意思的是,儘管他影響了這麼多人,其作品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只能歸為二等作家之流。

原因是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喬伊斯開創了意識流手法,契訶夫有多愁善感的格調,康拉德善於濃墨重彩……唯有毛姆在堅持傳統「講故事」的方法。他認為聽故事是人的天性,「聽故事的慾望在人類身上就象對財的慾望一樣根深蒂固」「故事其實是小說家為拉住讀者而扔出的一根性命枚關的救命繩索。」

5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是英國現代著名作家,也是二十世紀英國紅極一時的暢銷小說家,他的作品多著重探討人性和人生的意義。他一直活到91歲,一生寫了約150篇短篇小說,30多部戲劇,20多部小說、3部遊記、1部傳記以及4卷的隨筆和評論。

1965 年 12 月 15 日,他在法國里維埃拉去世,骨灰安置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學內,美國耶魯大學建立檔案館以資紀念。

推薦閱讀:

烈日下的婉約:夏天裡的最美宋詞
漢字書法與文學之美
評伏滌修《中國戲曲文學本事取材研究》
青年作家小梟 出類拔萃 卓爾不群
唯美虐戀系列一《牡丹花下死》一

TAG:文學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 張愛玲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