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受爭議:Meizu魅族Flow圈鐵入耳式耳機趣測網體驗測評
來自專欄趣測網科技說4 人贊了文章
頗受爭議的圈鐵耳機
趣測網的QQ群等你來哦!
QQ群聊號碼:369372120
加群暗號:趣友報道
在這裡與趣友們一起交流打屁,分享你的所知所想
···················
樣機來源:網友送測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
魅族一直以來在聲學產品上頗有建樹,雖然它已經是從一個播放器轉型為手機的廠商,但是魅族一直以來對於聲學產品的耕耘從未放棄過。在魅族的手機產品上也可以看到他們不停的在HiFi的領域探索,魅族耳機產品雖然並不算多,但都還有著不錯的口碑。
但是本次要測評的魅族Flow,這款耳機可能讓他們有些難堪。在Flow高調發布之後,出現了「婁氏單元門」風波。魅族給媒體送測的Flow中裝入的是婁氏出品的動鐵單元,而消費者買到的量產版Flow卻是國產單元版本,這很顯然是虛假宣傳,掛羊頭賣狗肉的做法。
因此魅族迫於輿論壓力,將Flow下架召回後重新發布,推出了Flow和Flow Bass兩個版本,前者確認使用了婁氏的動鐵單元。而我們本次收到的這款魅族Flow耳機,正是重新上架發布之後的產品,不存在單元的問題。
非常感謝趣友@翱翔寰宇提供的送測樣機,給予了我們很長時間的測評周期,從而讓本期測評得以順利完成。
01.包裝與配件
手機廠商在包裝上比起耳機廠商來說能玩出的花樣真是太多太多,魅族也不例外。但是這款Flow的包裝盒不論在結構上還是外觀設計上,看起來傳統了許多,但毫不意外走著魅族一直以來「文藝小清新」的風格。
比起大部分耳機包裝盒上喜歡標有各種大獎和特性的做法來說,Flow的外包裝設計非常簡單,白色的色調搭配正中間的耳機渲染圖,看起來顯得高檔不少。
而在包裝盒背面則比較詳細的說明了這款耳機的基本參數和一些特性,你不得不佩服其來自手機廠商的文案們對於產品的特點描述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並且描述中還提到「調諧濾波器」,確實超出了我們對一款耳機的認知水平,並且這個所謂的「調諧濾波器」到底是什麼,我們實在是沒有查到。
Flow的包裝依然是兩層抽拉式的,拿掉外層的包裝盒後,產品和配件都放置在裡面的這一層當中。包裝盒的內層為灰黑色,並且在面蓋上設計了耳機的結構輪廓圖,可以看得出來它的動鐵單元依然是比較傳統的放置在了導管當中。
Flow的配件還是比較豐富的,並且考慮到了商旅人士的需求,還附帶了一枚航空轉換頭,並且有著非常不錯的做工。此外還附帶了一個非常好看的硅膠耳機包,但是較軟的材質和有些大的開口,讓這個耳機包實用性一般。
配件一共包括三副硅膠耳塞,兩副雙層耳塞和一副惰性耳塞,惰性耳塞並不是COMPLY出品,而所謂的雙層耳塞,其實就是在耳塞裡面填充了一層海綿,這種設計在索尼的耳機中有見到。除了硅膠套以外就是航空轉換頭和耳機包,配件談不上特別豐富,但是完全夠用。
02.外觀與做工
儘管這條耳機有著這樣那樣的爭議和風波,但是不得不說在外觀設計上,Flow確實下了一番功夫。並且在模具的精細度和材料的選擇上,也能體現出魅族作為一個成熟的手機廠商的製作能力。
根據魅族官方的介紹來看,Flow的外觀設計是由日本ID設計師坪井浩尚打造的,當然你如果去搜索引擎查這位設計師,毫無疑問內容大都來自於魅族。我們不對這個設計師討論什麼,就Flow這款耳機的外殼,確實在耳機當中是用了心的。
耳機的整個金屬外殼部分其實是由美鋁合金打造,並且是通過類似塑料注塑的方式構成,因此Flow的金屬外殼其實是一個整體,再由尾部的橡膠線柄和塑料的裝飾後蓋組合。
如果在經常玩耳機的發燒友眼中,Flow的後腔裝飾網很容易找到它的根源——B&W C5,Flow與C5的後腔調音網如出一轍。不過C5的網罩起到了調音作用,而魅族的這款只是單純的裝飾罷了。根據拆解圖來看,Flow後腔有獨立的調音阻尼。
但不得不說Flow的整體做工在耳機中是非常優秀的水平,不論是在接縫的平滑性上還是外殼的精細度上,Flow的做工確實不比一些國際大廠的旗艦產品要差。並且在後腔黑色的塑料裝飾片和橡膠尾管的過渡也使用了粘合的方式,並且如果不是相當仔細的去看,很難發現它們居然不是一塊材料構成。
金屬材料的大面積加入,讓Flow的重量並不低達到了約22.8g。但是好在設計的較為合理,Flow在佩戴過程中並無明顯的負重感,但是較大的外殼腔體,仍然對耳廓較小的用戶不太友好。
Flow的線材直徑屬於較粗一些的類型,根據官方介紹,它採用了無氧銅鍍銀線,並且纏繞了凱夫拉縴維。其實這只是一種慣用的宣傳手法,這樣的配置在大部分耳機中都會有。
耳機的線材外表光滑,在彈性上比EarPods的線材稍低一些,線材展開後有較輕微的自動卷繞現象。線材整體較軟,在合理收納後可降低自行打結的情況。
此外Flow耳機使用了金屬一體分線卡,並且帶有束線器。外觀上與EarPods並無兩樣,但是是和耳機外殼一樣的拉絲金屬設計,比起EarPods的橡膠分線器絕對在耐用度上要好很多。
Flow的線控外觀設計非常精美,看上去顯得很高檔。拉絲金屬材質和黑色的按鍵以及線柄,都有著較好的一體性,看起來沒有那麼突兀。在細節上的把控還是值得肯定的。
3.音質部分(耳機的聲音表現結論較為主觀,以下內容僅代表趣測網觀點。如有可能,我們建議結合其它媒體發布的內容一同進行參考。)
現階段大部分網上的測評文章都是魅族早期送測的「評測版」耳機,那麼我們這一次收到的是重新上架後的量產版。我們認為魅族之前針對送測媒體與銷售版不同的做法有損商業道德,也讓大部分的測評文章不具備參考價值,從而成了變相的軟文。
這也讓我們對於Flow的聲音要如何看待和評價也更加謹慎,畢竟Flow在網上儼然一副「好評如潮」的景象很可能不一定是現實。但是作為一款售價達到599元的國產耳機,除去在外殼以外的成本,在聲音上的投入又會有多少?
Flow使用了一顆複合雙動鐵單元和一枚動圈單元,組成了三單元圈鐵結構。並且已經對單元進行了電子分頻而不是直接串聯。不過這款Flow的動鐵單元是否是婁氏已經不在重要,因為現在在魅族官網Flow的頁面當中,已經找不到與婁氏有任何關聯的內容。
耳機的阻抗為32Ω,靈敏度105dB,額定功率6mW,對前端要求並不算高。因此在前端方面,我們選擇了iPhone6s、索尼XZ1,主要基於iPhone6s。參考耳機KZ ZS10、蘋果EarPods、飛利浦S2、索尼XBAN1AP。試聽曲目參考《趣聽耳機評測試音集》。
聽感與風格印象:嚴格的來說,Flow也應當屬於半開放式耳機,和飛利浦S2有著差不多大的後出音孔,並不是將整個腔體密封,Flow的聲場開闊程度表現比起KZ ZS10來說要好很多。縱使魅族給予Flow多麼高的配置,它依然不能免俗的將高頻設計的較為明亮,從而突出動鐵單元的存在。
Flow的聲音風格與明顯偏重中下盤的N1AP完全不同,它的聲音稍微有些怪異,在印象上與我們很久以前測評的音技王P8有些類似。人聲稍顯寬鬆但是解析一般,並且比較突出,如果你用它對比飛利浦S2的話,你會發現S2的人聲位置和解析明顯要比Flow好不少。
但是Flow依然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中性的塞子,低頻量感並不大,整體偏向中高頻的表現。就聲音素質而言,Flow要比KZ ZS10和索尼N1AP好不少,但是它的調音風格很難讓我們確定它到底適合什麼樣的音樂風格。
高頻:醜話說在前,Flow的高頻表現並不能令人滿意,尤其是在這個價位的圈鐵耳機當中,有很多可以比它高頻表現更好的產品。有很多朋友說我們過於捧高飛利浦S2,但是很顯然S2的高頻表現明顯要比Flow更加自然,並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Flow的高頻解析力尚可,比索尼N1AP要好,但是和KZ ZS10、飛利浦S2相比起來依然毫無競爭力。雖然有婁氏雙動鐵單元的加持,但Flow的高頻表現並沒有提高太多,反而讓它的中高頻過渡有著明顯的割裂感。Flow的高頻風格整體偏薄且偏亮,它的高頻到極高頻的延展性一般。
但是不乏有些聽友會比較喜歡Flow這種相對明亮一些的高頻表現,這樣的風格如果聽一些鋼琴獨奏可能會顯得非常的清脆。Flow的高頻動態表現還是比較優秀的水準,並且有著較好的通透性,但這不足矣滿足我們對它的期望。
中頻:Flow的中頻較為突出,但是並不厚實,不過表現較為寬鬆。這很明顯可以感受到Flow的中頻大部分頻段還是由動圈單元負責,動鐵只負責高頻部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Flow的中高頻過渡依然存在大部分圈鐵耳機存在的毛病,中高頻的過渡上有著明顯的割裂感。
與KZ ZS10主要以動鐵單元來負責中高頻的方式不同,Flow的中頻解析力很顯然沒有動鐵單元那麼優秀。其中很有可能是由於Flow的動鐵單元本身就是一枚高頻單元,本身使用婁氏單元就有著較高的成本,如果再使用高頻+中頻+低頻三分頻單元的配置,很可能成本還會陡增。
雖然Flow的中頻整體偏薄,但是還是有著不錯的聽感。中頻部分解析力一般,但是可以將器樂演繹的更加柔和與鬆弛,再加以不錯的聲場表現,這條耳機的聲音也不會顯得過於緊緻。
低頻:Flow的低頻量感不大,但是較為緊緻,並且下潛一般。這枚動圈單元的整體解析力一般,讓整個中低頻部分聽感有一些的糊。當然要說明的是,它的中低頻部分的「糊」是由於我們對它的要求偏高一些,如果對比索尼N1AP,它的聲音表現依然是很不錯水準。量感偏少Flow卻沒有較好的低頻凝聚力和質感,這是比較遺憾的地方。
從Flow較為克制的低頻風格來看,魅族並不願意讓這款耳機成為一條重口味的重低音耳機,它在中低頻的過渡上則會順暢的許多,比起KZ ZS10優秀的不止一點半點。同樣是多單元圈鐵耳機,KZ ZS10和N1AP的低頻量感明顯過於大了。這種做法確實可以讓動圈單元和動鐵單元的特點體現出來,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合理的、良好的聲音走向。
Flow的低頻有著較好的層次感,不會糊成一團。並且整個低頻部分在耳機整體的聲音表現中存在感較低,甚至你會以為你聽的是一條動鐵耳機,而不是圈鐵。魅族的初衷很可能是想讓Flow的三頻儘可能的均衡,但是從現在這樣的情況來看,Flow的低頻量感如果可以稍微大一些,並且整體的聲音偏暖一些,聽感上要好很多。
總結:魅族Flow在外觀與做工上確實是可以稱得上耳機中的「藝術品」,不論在細節上還是在用料上,它都走在了眾多耳機產品的前端,這無疑是得益於魅族較強的設計和加工製造能力。但是作為一款售價為599元定位中高端的入耳式耳機,我們對它的期望還不止這些。
由於Flow本身的低頻較少,儘可能的偏向中高頻的表現,因此魅族還另外推出了一個衍生型號——Flow Bass。如果你比較喜歡Flow這樣偏鬆弛的中頻表現和靠前的人聲,又糾結於它較少的低頻量感,或許可以考慮一下這個折中的產品。
說到這裡我們認為Flow到底是否使用的是婁氏動鐵單元已經完全不重要,因為它的整體素質低於我們的預期,並且對比售價499元的飛傲FH1來說,也毫無競爭力可言。不過它的優秀外觀設計和做工依然是其驕傲的資本,我們認為它599元的定價並不過分。
衡量一款耳機到底「值不值」,並不只能談它的聲音表現。就算是聲音表現再好,售價再低,如果它的品控和質量糟糕的要命,外觀毫無設計可言,那麼它也不是一款完整的產品。
網上對於Flow的評價顯得有些兩極分化,大部分媒體認為這款耳機的聲音有著「顛覆性」,有些媒體則認為這款耳機的聲音表現是「災難性」的。而我們認為,縱使它的素質並不算優秀,但是Flow有著還算不錯的聽感,再結合它的外觀與做工,如果你真的心水這款耳機,也不是不能考慮的。但是如果做為在500元檔位推薦的產品來看,它並不能放在首要推薦位置上。
很可能我們本期對Flow的評價讓這位熱心腸的送測網友有些小失望,我們也在寄回樣品的時候附帶了一些小心意,以安撫這位朋友的小心靈~
優點:外觀設計不錯,聽感較好,產品做工極好;
缺點:聲音素質一般,高頻表現較不理想,售價稍高;
推薦閱讀:
※測試一款耳機的硬性指標,這裡都幫你講清楚了
※榭蘭圖——來自心靈的音符
※戴上耳機,這世界就屬於你一人的了。
※BOSE耳機,讓你更好的享受聽歌!
※運動小能手-樂圖 PAW PICO隨身運動播放器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