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5、《明星誕生》
來自專欄中國當代偶像論9 人贊了文章
在上一節里,筆者介紹了奠定日本アイドル概念的「花之三人組」。森昌子、櫻田淳子、山口百惠三個姑娘本來是各自獨立的藝人,甚至不隸屬於同一家經紀公司。而之所以被冠以「三人組」的稱呼,除了三人年級相同以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三人出身於同一檔選秀節目:《明星誕生》。
這檔節目正如其名,確實誕生出了許多日本國民級別的偶像明星,除了最開始的花之三人組,還有像candies、pink lady這樣在70年代統治力的「唱跳型」組合,以及松田聖子、中森明菜、小泉今日子。節目播出的12年之中,從裡面走出的女子偶像幾乎佔據了整個昭和時代偶像界的半壁江山,不難看出《明星誕生》對於日本偶像業,特別是女子偶像業的重大意義。因此我們有必要拿出單獨一節來聊一聊這檔節目。
《偶像誕生》的日本原名是《スター誕生!》。這裡的這個「スター」,就是日本對於英文里的「star」這個詞的音譯。在上世紀70年代,「スター「這個在日本流行文化的語境里還被廣泛使用著,其意思與我們國內目前所說的」明星「幾乎一致。
這檔節目是日本四大民放之一的」日本電視台「 製作播出的」觀眾參與型歌手甄選節目「。與國內超級女聲等「季度性」選秀節目不同,這檔節目更類似於央視的「星光大道」,是一檔周播的,長期播出的節目。節目從1971年10月3日開始首播,到1983年9月25日最後一期,播放時間為每周日晚11點到11點55分,一共播放了619回,算得上是一檔比較長壽的電視節目。
作為一檔歌手選秀類型的節目,其選拔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海選:
每周都有500-1000人參與到海選之中。參加海選的選手需要經過三次歌唱審查,人數會從幾百人刷到十幾人。而這十幾人就是本周最後電視節目的錄製參加者。
2、電視預選賽:
每周通過海選的選手會參加電視預選賽的錄製,也就是於每周日晚播出的節目。電視預選賽的賽制在12年里幾經變化,細節不盡相同。不過大體都是選手依次進行演唱,最後現場觀眾和專業評委先後打分,分數達到合格線者過關。有時候十幾人里會有1到2人合格,也有的時候一期節目裡面沒有一個合格者。
中後期開始,每周合格的選手所獲得的獎品就是日本電視台音樂學院的入學通知書,以及一定數額的獎學金。該學院就是伴隨這檔節目誕生的,一個由日本電視台創辦的歌手培訓學校。也就是說,從中期之後,每周勝出者便獲得了專業的歌唱培訓資源。
3、決賽:
電視預選賽每周都會舉行,每3個月,也就是一個季度後,平均會出現7、8位合格者。這7、8位合格者會在季度的結尾參加季度決賽。和預選賽類似,每人演唱一首歌曲,最後有多人的合唱。演唱結束後專業評審會進行點評,選手會回答星探的提問。
舉行季度決賽的時候,日本各大唱片公司的星探也會出現在現場,並在特定坐席就坐。所有環節結束之後,選手們會一個一個單獨登台,向唱片公司的星探們做最後的自我宣傳。緊接著,唱片公司的星探們便會決定是否發出「簽約邀請」。如果星探有意向簽約的話,就會舉起寫有自己公司名字的牌子,就是下圖的場景:
最後,選手會選擇其中一家事務所或者唱片公司進行簽約。當然,有時也會出現沒有人舉牌子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判定選手失敗。在擁有簽約邀請的選手之中,專業評審還會評選出一位選手,授予「最優秀獎」相當於季度大賽的冠軍,前面提到過的森昌子就是第一屆季度大賽的冠軍。
以上是對《明星誕生》這檔節目規則的大致描述。可以看出,這個節目作為一檔早期選秀的節目,其「選」的成分遠遠大於「秀」的成分。節目的核心就是專業歌唱能力的考察,實際上並不具有太多的噱頭和娛樂性。
而這個節目最最實在的一點就在於,所有合格的選手都可以獲得實打實的演藝資源獎勵——每周的合格者可以進入歌手培訓班學習,而每一季度的合格者則直接就成為了唱片公司的簽約歌手,即可成為歌壇裡面的一員。
可以做到這麼實在,也是基於節目選拔的高難度,以及選拔標準的專業度。一方面,每個季度數以萬計的海選報名者中,最後脫穎而出被簽約的可能僅有數人,可謂是萬里挑一。另一方面,評審都是業內權威的音樂製作人,或是大腕級歌手,他們的選拔標準基本上就是對專業歌手的考核標準,因此被他們說通過的人基本上都具備了專業歌手的實力,而星探這一關則又起到了市場價值考量的作用。所以到最後選出來的,就是具備專業實力,也有潛在市場價值的歌手。
1971-1983的十三年間里,這檔節目走出了眾多那個時代的日本演藝明星。12餘年中,節目共計619回,總共有200萬組次報名,參加初選者達到60萬組次。最終通過初選,上電視參加電視預選的約5500組,最終進入季度決賽的423組,節目結束時仍有43組藝人活躍在演藝界(參加選拔的有個人,也有組合,所以統一以」組「代稱)。可以說,這檔節目為整個70年代,以及80年代初的日本歌壇,乃至演藝界挖掘出了大量人才。
由於選手以青少年為主,這個節目也算是挖掘出了相當多的偶像人才,為70年代,80年代初貢獻了大量的偶像歌手。1971年第一個季度大賽的冠軍森昌子,與同期的櫻田淳子、山口百惠一起拉開了日本女子偶像業的大幕。而1981年節目里走出來的中森明菜則和同時代的松田聖子、小泉今日子一起繼承了70年代前輩們的衣缽,明確了日本」王道偶像「(正統偶像)的形象。
在下一篇文章里,我們就要告別70年代,進入八十年代,來到日本女子偶像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會看到日本女子偶像業在10年的積累之後,進入了爆發的階段。大量女性偶像充斥著演藝圈,偶像藝人的高度同質化促成了日本偶像業的」分化發展「。一方面,以松田聖子、中森明菜為代表的正統偶像還在繼承著70年代初新三人娘、花之三人組等前輩女性偶像的衣缽,另一方面,」賣肉「的寫真偶像以及」賣笑「的綜藝偶像大行其道,從各個方面挑戰著日本民眾對」偶像概念「的認知。而後,1985年誕生的」小貓俱樂部「則完全顛覆了十幾年來大眾偶像的概念,作為一個」失敗的「個人化偶像試驗品,為20年後AKB48出現埋下了伏筆。
推薦閱讀:
※沙的智慧第七章 瘋國王的偶像
※肖全鏡頭下的,60後一代人的偶像
※八五後的偶像法師嘉木洋·丹巴創新弘法復建古剎
※同樣是偶像養成,為什麼SNH48沒有TFBOYS那樣火
※如何看待魅族斥資打造偶像團體MEZ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