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文心》讀後感下篇
5 人贊了文章
四、「寫」以外的功夫
1、輸入方面:
(1)積累「外部」和「內部」的經驗
普通人和作家的區別在哪裡?從「外部的經驗」來說,普通人對周遭的景物或者發生的事物熟視無睹,沒有留心觀察和思考;從「內部的經驗」來說,普通人表達能力有限,無法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我方才曾把經驗分為兩種,一種是外面的經驗,一種是內部的經驗。外面的經驗是景物的狀況,內部的經驗是作文說話的人對於景物的感想,譬如說天上的星在閃爍,這是景物,是外面的經驗。說星在眨冷眼,這是作文說話的人對於星的感想,是內部的經驗。外面的經驗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內面的經驗卻各人不同。……」
以魯迅的《秋夜》為例:
「魯迅所寫的是晚秋的夜,所以文中表現出蕭瑟的寒意,凋落的棗樹,枯萎了的花草,避冷就火的小蟲,都是那時候實在的景物。他對著這些景物,把自己的感謝織進去,就成了那篇文章。景物是外面的經驗,對於景物的感想是內部的經驗。晚秋夜間的經驗,你們是有了的,可是因為平常不大留意,在心裡印得不深。至於對景物的感想,那是各人各異的,小孩子所感到的當然不及大人的複雜,即同是大人,普通人所感到的,當然不及詩人、文人的深刻。你們方才說看不懂魯迅的《秋夜》,就是經驗未到魯迅的成都的緣故。」
(2)打造自己的閱讀庫
從道理上講,要想寫出打動人的文章,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加強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寫出自己對所見所聞的心得和感悟。但是,普通人每天接觸的事物畢竟有限,而且領悟能力以及抽象總結能力可能不足,因此,閱讀,也就是輸入,是一種走捷徑的方法。李笑來老師在寫作課上也提到,寫作=輸入+處理+輸出,這三大環節必不可少並且都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重視輸入。在現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尤其更應該重視輸入的質量。
「能課外讀書,原是好事。但亂讀是不但無益而且有害的。你們在學校里有許多功課,每日自修又需要好幾點鐘的時間,課外的餘暇很是有限,故讀書非力求經濟不可。」枚叔說。
本書因為是寫給當時的中學生來看的,所以推薦的閱讀書籍以古代經典詩詞歌賦為主,作為現代人,想要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一定要花心思打造自己的閱讀庫,各種美味可口的精神食糧收集起來,閱讀消化吸收,促使自己不斷成長。
(3)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一種訓練閱讀的好方法,可能一般人提到讀書筆記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對書中精彩的論述進行摘錄,除此之外,作者介紹了一些更深層次作讀書筆記的方法。
「……筆記的材料,可大可小,小的只著眼於字或詞,至於《廿二史札記》中的《唐人避諱之法》一條就不同了,那是就了避諱的一件事,整個地加以考察,把唐人所作的史書全體網羅起來加以論斷的,範圍就大了。你們平日閱讀的時候,可加探討的是想其實是很多的。例如,你們已知道「所」字的意義了,但「所」字有幾種用法,你們知道嗎?如果能夠隨處留意,遇到新的用例,歸納起來,不是一條很有意義的筆記嗎?又如,有些文章讀起來覺得雄健,有些文章讀起來覺得柔婉,你們是知道的,但怎樣才會雄健,怎樣才會柔婉,這條件你們知道嗎?如果能把這關心,去多讀雄健或柔婉的文例,發現出若干法則來,不是很好的筆記嗎?猶如,你們是喜歡讀小說的,小說開端和結末幾行的文字,作者往往費過許多苦心才下筆。你們看過許多小說了,開端或結末工友多少寫法,也不妨當做筆記寫記出來。又如,你們讀了某篇文章,某首詩或詞,覺得其中有幾句是好句,如果你們能說出其所以好的理由,寫出來也是筆記。此外如閱讀時對於書中的話有疑點,或與你們自己的生活有可相印證的時候,也都不妨寫記出來。讀書筆記的材料隨處都是,大家盡可隨意選取,決不愁沒有的。」
比如,著眼於字或詞的用法;或者對一件事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整個的加以考察;從相似風格的文章作品中歸納出若干法則;總結讀過的小說的開端和結末的技巧;反思一篇好文章之所以好的理由;將文章與自己的生活相印證等等。
(4)鑒賞
對好的,經典的,經過大眾驗證的作品,以鑒賞的態度去對待。
鑒賞的意義:
真正的鑒賞,是投入整個身心去和作品相對,領略個中的真滋味。
「「鑒賞」二字,粗略地解釋起來知識一個「看」字。……不過同是一個看的動作,有種種不同的程度,和「看」字相似的字,從來有「見」、「視」、「觀」三個,……「見」只是見到,看見,並無別的複雜的心理作用可言。「視」不但見到,還含有觀察的分子:醫生看病叫「診視」,調查某地方的情形叫「視察」,凡是與「視」 字合成的詞,差不多都有觀察的意義。「觀」字更複雜,與「觀」字合成的詞,意義都不簡單,如「觀念」、「觀感」、「人生觀」、「宇宙觀」之類,都是南下簡括的註解的。……不論是看文章或看繪畫,要到了「觀」的境界,才夠得上稱「鑒賞」。「觀」是真實的受用,文章或繪畫的真滋味,要「觀」了才能親切領略。…… 」
鑒賞的態度:
投入全副精神,沉浸其中,仔細玩味。
「…「玩」字很有意味,我以為可以說明鑒賞的態度。「鑒賞」有時也稱「玩賞」或「玩味」,可以說「玩」就是「鑒賞」。「玩」字在習慣上常被人輕視,提起「玩」,都覺得有些不正經。其實,「玩」是再正經不過,我們玩球玩棋的時候,不是忘了一切,把全副精神都放在裡面的嗎?對於文章繪畫要做到「玩」的地步,並不容易。單就文章說吧,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的小說,非到全體內容前後關係明了之後,決不能「玩」。我們進中學校以來,已讀過不少篇數的文章,許多本數的書了,自己覺得能夠玩的實在不多。大都只是囫圇吞棗,詩不能反覆地去吟,詞不能低回地去誦,文不能暢適地去讀,小說不能耐心地去細看。這很可惜。……」
鑒賞的反思:
為什麼作者寫的這麼好?如果我來寫會怎樣?
「我於讀文章的時候,常把我自己放入所讀的文章中去,兩相比較。一壁讀一壁在心中自問:「如果叫我來寫將怎樣?」對於句中的一個字這樣問,對於一句的構造和說法這樣問,對於句與句的關係這樣問,對於整篇文章的立意布局等也這樣問。經過這樣自問,文章的好壞就顯出來了。那些和我寫法相等的,我也能寫,是平常的東西,寫法比我好的就值得注意。我心中早有此意見或感想,可是寫不出來,現在卻由作者替我寫出了,這時候我就覺到一種愉快。我們平常所謂「欣賞」者,大概就是這愉快的心情吧。文章之中,盡有寫法與我全然不同,或在我看去不該如此寫,讀去覺得有些與我格格不相入的。我對於這種文章,如果當時未曾發現它的錯處,常自己反省,暫時不加判斷,留待將來再讀。我以為鑒賞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共鳴作用,讀者的程度如果和作者相差太遠了,鑒賞的作用就無從成立。這就是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想,鑒賞的本體是「我」,我們應把這「我」來努力修養鍛煉才好。」
2、基本功練習方面:
(1)對字、詞的理解、打磨的練習
空杯心態,就當自己是個初中生,重新學習「方塊字」,認真理解字、詞的含義,仔細琢磨字、詞的用法,這樣才能在做文章時用詞適當。
「名詞、代名詞、動詞----動詞之中有自動與他動兩種,形容詞、副詞、接續詞、介詞、助詞,還有感嘆詞。」一個學生很熟地背出文法上品詞的名稱來。
「還有幾句很要緊的話。我國文字是方方的一個個的,你們從前幼時,不是認過方塊字嗎?我國文字沒有語尾的變化,什麼字什麼性質,沒有一定,因所處的地位而不同。像方才所舉得幾個字,都是因了地位而性質變易的。這情形在讀文字的時候,要隨時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因為文言文用字比白話文簡單,一個字弄不明白,解釋上就會發生錯誤的。」
李笑來老師在寫作課上分享的基本寫作練習作業:(1)、拿出你自己寫作過的一篇文章,找幾支帶顏色的筆,把裡面的所有名詞都圈出來,實物名詞用一個顏色,抽象名詞用另外一個顏色。(2)、拿幾篇別人的文章,把那些名詞前後的形容詞都圈出來。這樣的練習,和《文心》中的對詞的描述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本書中,有一個寫作進步很快的同學是這樣練習對用詞的打磨的:
「我近來與讀書或一個人默想時,每遇一詞,常聯想到這詞的相似或相近的詞,使在我胸中作成一個系串。譬如說,見到「學習」一詞,同事就想起「練習」、「研究」、「探討」、「考究」、「用功」……等詞來;見到「怒」的一詞,同時就想起「憤」、「恨」、「動氣」、「火冒」、「不高興」、「不愉快」……等詞來,見到「清靜」的一詞,同時就想起「乾淨」、「清淡」、「安寧」、「寂靜」、「恬淡」……等詞來。我把這些一串一串的詞在胸中自己細加比較,同一串的裡面,哪個範圍最廣? 哪個範圍最狹?哪個語氣最強?哪個語氣最弱?一一要弄得很清楚。這是我近來新養成的一個習慣。我在以前初讀英文ABCD的時候,自以為在「研究英文」,對別人也會這麼說,在作文的時候也會這麼寫。現在可不然了,我決不至再把初讀ABCD當做「研究英文」了,我一定會說「學習英文」或「練習英文」了。因為我已明白了「學習」、「練習」和「研究」諸詞的區別了。我案上有一部詞典,胸中別有一部辭彙,每遇一個詞,有未解時就翻詞典,然後編入我胸中的辭彙去;每用一個詞,必在辭彙中周遍考量,把適合的選來用。這就是我近來暗中在做的一種功夫。」
這位同學從辭彙入手,不斷的收集、思考,理解,對比,積累不同的辭彙的意義和用法,不知不覺中寫出來的文章就做到了用詞準確適當。
除了要注意辭彙的基本含義以外,還要留心詞在不同場合下用法的情味:
兩個詞的意義即使相同,情味常有區別。譬如說:「他逃走了」,「他溜走了」,「逃」與「溜」雖都是走掉的意思,但情味很不一樣。「老屋」與「舊屋」,「書簡」與「信札」,有雅俗之分。「似乎儼然」沒有「像煞有介事」輕鬆,「快樂」較「歡喜」來的透露顯出。振宇方才用衣服來比詞類,講究衣著的人,不但注意到材料的品質,並且注意到花紋與顏色。講究用詞的於詞的意義以外,還須留心到詞的情味上。詞的情味可從好幾方面辨認,有的應從字面上去推敲,有的應從聲音上去吟味。「書簡」與「信札」的不同,似出於字面。「蕭瑟」與「蕭條」的不同,似由於聲音。每遇一次,於確認其意義以外,再從各方面去領略其情味,這是很要緊的功夫。
李笑來老師這樣形容這個練習的重要性:突然之間你就好像跳進了那個作者的腦子裡,能夠看到他對周遭世界的感知。有些人的世界好像是黑白的,因為他們好像對能夠感知的事物完全沒有特別的感知,就算有,也是跟別人沒有什麼不同的感知。而另外一些人是不一樣的,在他們的世界裡,晴朗的天空可能不僅僅是藍色的,而是「那天晴的好像空氣一樣稀薄,給人重力減少了的錯覺」。
(2)遣詞造句的通順性
讀起來通順,合拍,不彆扭,是對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容易犯這方面的錯誤,對於提升遣詞造句的通順性,作者介紹了一些技巧和方法。
比如,從字的奇偶組合方面來說:
「我所關心的是字的奇偶。我覺得中國文字有一個特性,是宜於偶數結合的。……舉例說,「父母之命」讀來很順口,「父命」或「母命」,也沒有什麼不順口,如果改說「父母命」,讀起來就有些不便當了。「辦事」是順口的,但在辦字改用辦理的時候,我們必須把事字也改為偶數的「事物」「事情」之類才可以。如果說「辦理事」,就不大順口了。……我這幾天仔細從各方面留意,似乎發現到一個原則,單字的詞和其他單字的詞相結合成為雙字的詞或句,是沒有障礙的。雙字的詞,如果是「形容詞」,有的勉強可以與單字的詞相接,如毛毛雨、惻隱心、藏書家之類,有時非加「之」字、「的」字不可,如先生之道、寂寞的人、美麗的妻、寫字的筆,就都是要加字才能順口的。至於雙字的動詞,大概不能與單字的詞相結合。翻閱書籍是可以說的,翻閱書就說不來了,撫養兒子是可以說的,撫養兒就不成話了。……」
從句式的構造方面來說:
……「一篇文字之中,有許多句子,這許多句子如果都是構造差不多的,讀起來就嫌平板布調和了。譬如:這是大文的書房,我們加入作一篇記事文,記述這件書房的光景,倘然說「門在東面,窗在南面,床在北面,書架在西面。門外有一片草地,窗外有一座樹林,架上有許多書籍,床旁有一隻箱子。……」八句句子中,只有兩種句式,一種句式各接連重疊到四次之多,讀去就不上口了。……總之句式的錯綜使用,是調和句調的一種方法。……」
從句與句的呼應關係方面來說:
……「還想到幾件事。第一是句與句之間的關係。……若句與句間的關係不調和,連貫地讀起來仍是不順。王先生前次教我們讀法,很注重上下文的呼應。我以為這呼應關係,猶如曲調中的板眼,在句調上很占重要的位置,大該注意。在字面上上句如果有「從前」字樣,下句大概須用「現在」等語來與它呼應。上句用「的」字結尾,如果下句性質相同,也該用「的」字結尾。……關於這層,標點也該連帶注意。因了上文所加的標點是「,」是「;」是「。」或是「:」,接上去的句子就各不同。我們作文的時候標點往往都在全篇寫好以後再加的。我新近自己養成一個習慣,寫一句就標點一句,下句依照了上句的標點去布置安排,有時想不出調和的句子去接,就把上句的標點改過,再想別的法子。……」
(3)推敲、修改、打磨作品
對於寫作文章來說,一定要認真對待,以打造精品的心態來反覆的推敲、修改和打磨你的作品,這樣才有可能寫出好的文章。
王先生挺一挺胸,環視全堂一周,又說:「諸君揀定了題目,就在自修的時候動筆。下星期一交給我。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細看過,有一句話、一個字覺得不妥當就得改,改到無可再改才罷手。這個習慣必須養成:做不論什麼事情能夠這樣認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具體的修改方法和技巧,作者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1、推敲用詞是否準確
「……「精美」和「精良」意義雖差不多,可是「精美」比較偏在形式方面,形容一件藝術品或者一間房間的陳設,那是很適合的。現在形容一架機器,不只說它的形式,連它的工作效能都要說在裡邊,那就用「精良」來得適合了。……」
「第六段第二句你用了一個很不適當的副詞,便是「前前後後」。我們說「前前後後圍著河道」,或者說「前前後後都是敵兵」,可見「前前後後」是一個表示方位的副詞,在這裡是用不到的。你原來是順次的意思,為什麼想不起「順次」這兩個字來呢?」
2、優化累贅、啰嗦的表達
(「機械真像個活人,不過是用鐵鑄成的,不是由血和肉生成的。」)……「你那句讚美的話太啰嗦。現在我替你改為「真像一個鐵鑄的活人。」意義並沒有減少,然而簡練得多了。」……
「……你的原稿敘說機械的好處連用兩個「又」字,累贅而沒有力量。試辯一辯看,說「做起工作來比人敏捷、準確、有力到不知多少倍」是不是好一點?」(註:原稿為機械工作比人快,又比人准,力量又大到不知多少倍。)
3、注意語句的順序,使邏輯更通順
「我們再看第二段。要說那樣讚美的話是不對的,應該緊接第一段,在第二段開頭就說。你卻先說了「機械比人強得多了」,再說「這個話是不對的」,就成為否認「機械比人強得多了」這句話了。不是和你的原意正相反背嗎?因此,我替你把「這個話是不對的」提前;把「機械比人強得多了」移後,作為敘說機械的好處的總冒。……」
4、活用連接詞,使表達更有序
「你寫自動車床的動作,沒有把先後的次序提清楚,就好像各種動作是同時並做的了。你看我替你加上了「先是」、「接著」、「於是」、「這就只剩末一步的工作了」,不就把各種動作的次序說明白了嗎?……」
5、力求意思清楚周密、避免含糊不清
「第六段的末了是一句含糊的句子。上面說「這些動作快得很」,下面為什麼忽然說到了「眼睛」?又為什麼說到了「眼睛」的快慢?粗粗看去,意思是可以懂得的,越加細想便越糊塗了。現在我替你加上了一句「我們」在旁邊看,點明白是去看這些很快的動作,然後接上去說「眼睛」,便不嫌突兀了。」
五、什麼最重要?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對各個科目的學習,工作後對寫作,攝影,或者其他任何技能的學習,最終是為了什麼呢?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學以致用」。能不能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來,甚至改善自己的生活。這和李笑來老師一直倡導的「踐行」是一個道理,所以道理都是想通的,關鍵在於自己有沒有去認真地、堅持地去實踐。
「會考到底不是什麼要緊的事,只要應付得過去,能夠及格,這就好了。緊要的還在於學習了各種科目,是否真能充實你們自己,是否隨時隨地可以受用。這是成功與失敗的標準,你們學習一切,都可用這個標準去考量自己,從而知道自己是成功還是失敗。……」
「……看書能力有了,寫作達到「通順」的地步了,手掌里承受了一部分「文學的遺產」了,換句話說,就是對於國文這一門功課做得差不多了。但是,學校里所以分設各種科目原為著教學的便利起見,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於整個生活的改進。這一點必須認識得清楚;否則就將陷於錯誤,認為為有國文科目而學習國文,為有算學科目而學習算學。這樣,學習各科豈不等於無益費精神的傻舉動嗎?……
而對於語文的學習、閱讀和寫作而言,如何實踐讓生活受到實益呢?
1、看書
「……對於某一門功課既已做得差不多了,就該離開了這門功課的立場來考核自己,看整個生活是否因此而改進了多少。單把國文這一門來說吧,看書不只限於看國文課內指定的幾種書,也不只限於看各科的參考書;須要從此養成習慣,無論去經商,去做工,總之把行動和看書打成一片,把圖書館認為精神的糧食庫,這才能收到莫大的實益。」
2、寫作
「……再說寫作,當然不只限於國文課以及應考試的作文;這些都只是習作,沒有多大的意義。但是我也不是要人人都做文學者,大家都從事於創作;文學者不是人人能夠做的,須視各人的生活、修養以及才性而定,並且,事實上也沒有人人做文學者的道理的。我只是說對於寫作既已學習到了相當的地步,就該讓這寫作的技能永遠給你們服務;無論是應用之作,或者興到時所寫的一篇東西、一首詩,總之用創作的態度去對付,要忠於自己,絕不肯有半點的隨便和絲毫的不認真。文學者固不必人人去做,然而文學者創作的態度確實人人可以採取的。惟能如此,才真受用不盡呢。」
3、接受「文學的遺產」(鑒賞)
「……幾篇著名的文篇讀過了,幾個有名的文學家約略認識了,歷代文學的源流和演變也大概有數了,這自然是很好的事。但是,如果單把這些認為一種知識,預備在大庭廣眾之間誇耀與人,以表示自己的廣見多聞,那就沒有什麼意義。原來所謂接受「文學的遺產」是別有深遠的意義的。先民的博大高超的精神,我們要從文學裡去領會;歷代的精美的表現方法,我們要從文學裡去學習:換一句話,文學是我國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要把它容納下去,完全消化了,作為我們的榮養料,以產生我們的新血肉!這意思你們了解嗎?」
推薦閱讀:
※撒謊的日記和誠實的記憶
※2018.5.12--------差不多可以開始考慮後路
※2018年9月1日(熟食店經營日記)
※反省日記 2018年9月1日
※如何教孩子們寫日記
TAG:寫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