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讀經,五千年未有之「社會實驗」
5 人贊了文章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北川闇然日章(anrrzh)
by(北川)
近年國學很熱,體制內教育卻很憋屈
專註少兒讀經的私塾教育,悄然興起
是聖賢教育還是實驗階段的「小白鼠」
《新京報》的報道,印證了我的憂慮
北 | 川 | 雜 | 談
少兒讀經教育之我見
近十年以來,國內的少兒讀經教育非常熱,難以計數的讀經班、讀經私塾紛紛出現,很多被體制內教育搞得憋屈、茫然甚至憤怒的家長們,似乎在暗無天日中看見了一絲光明,紛紛讓自己的孩子開始讀經,希望這種號稱可以培養聖賢的教育方式,讓自己的孩子成龍作鳳。
對於體制內的教育,其弊病以及和西式教育的差異,我已經在另一篇文章中敘述過。但就短期內來看,體制內的教育似乎無法改變到令人們比較滿意的程度,這也是無奈的事情,因為這需要時間,還需要很多其他的因素一起來配合。
但是,孩子們卻在一天天成長,他們可等不起。於是乎,一些無法忍受體制內教育弊病的家長們,開始自謀出路。對西式教育比較認同的家長們,會選擇國際學校或是乾脆移民;而對中國文化比較認同的家長們,會選擇讀經班或私塾。
因為我個人對中國文化比較感興趣,也有不少這樣的朋友,所以很多朋友也會來問我,把孩子送去讀經班,好不好?如果要說句實話,我個人覺得,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經濟能力尚可,送孩子去讀經班,還不如送孩子去國際學校,或者留學乃至移民,或者乾脆就留在體制內的學校。因為那樣做,你至少還可以得到一個比較正常的孩子。
正常的孩子?難道去讀經班會不正常?有這麼離譜么?
《新京報》的一篇報道
近期,《新京報》刊登了一篇名為《讀經少年聖賢夢碎:反體制教育的殘酷試驗》的文章,詳細講述了一些讀經少年的親身經歷,以及他們本人及其父母對這樣一種教育方式的反思。雖然我沒有去核實過報道的內容是否真實,但我相信這些報道應該是真實的。這種相信,不是基於《新京報》是國內比較知名的媒體,而是我很清楚,在當前的傳統文化教育界,的確存在著這些問題。
以下,就簡單談談為什麼我說讀經班或讀經私塾里的孩子會「不正常」。
/ 讀經教育的弊端 /從外在來說,就現行的政策來說,如果一個孩子完全脫離體制內的教育,不讀小學,不讀中學,只是在讀經班和讀經私塾里學習,那麼他的外在身份就會和同齡孩子不一樣。他既沒有小學畢業身份,也沒有中學畢業身份,也沒有體制內教育機構的科目成績,如果將來想進入體制內的更高等教育機構繼續學習時,可能連資質都沒有。從某個角度上來說,他就是個「黑戶」。所以,除非家長完全不在乎這些身份,徹底不想讓孩子今生和體制內教育沾一點點邊,否則的話,光是這個身份的原因,就足以讓家長們好好考慮一下。
而相比外在的不正常,孩子內在的不正常,則更是嚴重的問題。
當前讀經班的教育,普遍存在著僵化、教條、盲目崇古復古、脫離社會現實等問題,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外乎兩種結果。
一、變成一個完全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無法融入現代社會、不食人間煙火的「怪胎」。
二、一旦進入社會後,被壓抑已久的人性弱點產生報復性反彈,徹底厭惡和中國傳統經典乃至中國古代文化相關的一切事物,對現代社會的很多不良現象和觀念完全沒有抵抗力,各種負面的情緒、行為和生活習慣全然呈現。這樣的孩子,從外在表現上看,還不如一個在體制內教育下出來的孩子。
相信家長們把孩子送入讀經班時,就算不指望孩子成為聖賢,也絕對不會希望孩子變成「怪胎」或者那個著名故事裡「喜歡老虎的小和尚」,而很可惜的是,當前絕大部分讀經教育下的孩子,變成這兩種人可能性非常之大。
/ 導致問題的原因 /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讀經教育會有這樣的問題?如果讀傳統經典會變成這樣的人,那難道中國古代都是這樣的人么?
對此我個人的看法是:經典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當前從事讀經教育的人,甚至從事中國文化復興和傳播的人群,整體而言,素質不行。再說的直白一些:當前中國,絕大部分有志於、正在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和傳播的人,都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換言之,老師的能力不行,自然教不出合格的通達中國文化的學生,更遑論教出聖賢。
(五千年未有之變局,需要五千年未有之通權達變,融匯中西的能力。)清末時,朝廷重臣李鴻章曾經感嘆,自己經歷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誠然,那時的中國,自周朝以來的文化、自秦朝以來的政體,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社會精英們在一次次失敗、屈辱中痛苦地反思,有著和李鴻章同樣感慨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在感慨之餘,他們一定也在疑惑和茫然:我們的文化,真的不行么?我們真的應該全盤向西方學習么?
如果李中堂能活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恐怕他的感慨會更深。今天這個時代,人類的科技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傳統都在受到衝擊,作為人類古老智慧之一的中國文化,自然也難逃這樣的命運。今天,中國文化所受到的質疑和責難,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包括清末。
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之下,在今天要復興和弘揚中國文化,其所面臨的挑戰要比古代大得多。老師們不僅要真正通達中國文化的精髓,更要了解當今這個時代和西方文化、西式思維、現代科技。
而很可惜的是,當今在國內從事中國文化推廣工作的老師們,真正能通達中國文化精髓的,非常之少。大部分的老師,根本沒有系統深入地學習過中國文化,更不要說通達精髓。他們僅僅學了一個《弟子規》,僅僅知道了中國文化重視德行,講究仁愛,就開始出來做老師了,其內在中國文化方面的涵養非常不足,被很多人譏諷為「傳統文化就是吃素加鞠躬」,無法得到社會精英層的認同,各類反對和質疑這種教育的文章紛紛見諸媒體報章。
(雖然我也認為《弟子規》是一本很好的經典,我本人也曾經講解過《弟子規》。但是作為中國文化系統中的一個基礎,絕對不是學好《弟子規》就是理解中國文化了。更況且,很多的讀經班,只要求讀經,不解經,不引導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依靠孩子「自悟」。把讀經作為一種開發「大腦潛能」的運動,可以說和中國文化的內涵就差得更遠了。)同時,絕大部分老師對於西方的東西也很不了解,乃至非常排斥。甚至有些老師因為認同中國文化,而對整個西方文化、思維、現代科技都嗤之以鼻,又畏其如洪水猛獸,完全禁止孩子們接觸。試想,在這種指導思想下進行的教育,除了「怪胎」和「反彈」,還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么?恐怕不太容易。
/ 當今聖賢教育的難點 /
我認為,在這個五千年未有的時代(比李中堂再加上兩千年,相信他老人家也不會反對),有志於復興和弘揚中國文化的人,需要在通達中國文化精髓和了解西方文明、現代科技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能夠既不違背聖賢本意,又能符合時代特點、現代人心理特點的全新教學之路,而這,需要時間。
要多久?也許五十年,也許一百年,我不知道。現在,國內距離讀經運動、大規模推廣中國文化的開始,才過去了十年左右的時間,大部分的老師們既不通古,又不識今,僅憑一腔熱情,就急於開始辦起各種學校各種班。幾乎所有的讀經班、私塾等推廣傳統文化的教育機構,基本都沒有在這個時代弘揚中國文化的經驗。好一點的機構,一點點在摸索;差的機構,則完全在類似井蛙的狀態中瞎撞,卻剛愎自用而不自知。他們名為推廣聖賢教育,弘揚傳統文化,實則是在讓人對中國文化產生更大的誤會、質疑和責難。
(在當今這個信息發達,崇尚自由,個性張揚的時代,一味地復古,不知變通的說教,各種形式主義和一腔熱血,可能只會產生更大的矛盾和懷疑。)
而最可憐的,就是孩子們,不明不白就做了永遠的小白鼠,這才有了《新京報》中報道的種種情況。
長嘆之。
那怎麼辦呢?
其實也沒有什麼巧妙的辦法,只有笨辦法。那就是:請真正通達中國文化精髓的老師,來培養傳承中國文化的師資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師資們要同時學習西方的文化、思維模式、現代科技等,並開始摸索中西方文化的結合之路。如果能堅持這樣去做,假以時日,中國文化的復興,才會真正有希望。
北川問答錄Q:「你說要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才有可能走完這條探索之路,那這一百年中,我們的孩子怎麼辦?」
A:如果不認為自己的孩子要學習中國文化,那這個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直接在體制內或出國讀書就好。而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習中國文化的,我個人覺得,這探索之路完全被走出來之前,孩子可以考慮還是在體制內或國外讀書,但同時家長給予一些中國文化方面的引導,利用一些課餘時間、節假日,接受中國文化的教育,應該是一條比較折中的道路。
如果你堅持要讓孩子接受那種全然的中國傳統教育,那在現階段,就要準備好孩子成為小白鼠。當然,這種犧牲對於大眾來說也並非完全沒有意義,這會成為探索之路上的一部分,無論成敗,都會為後人提供很好的借鑒;只是對於家庭和孩子個人來說,也許是一種不可逆轉的付出,就看你是否願意了。
(作為主流教育的補充,並注重孩子相關興趣的培養,還是可以的。)
Q:「你說現在大部分國學老師都不合格,那你自己是否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A:我當然不合格。甚至我根本就沒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弘揚中國文化的老師,因為我自己完全不具備這個身份所需要的德行、學識、智慧,古人所說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我一個字也做不到。
我覺得,我做一個中國文化在這個時代復興、弘揚過程中的觀察者和思考者,應該比較合適。老師這個身份,則是萬萬不敢承擔。
至於我現在為什麼在有些時候,還擔著一個「老師」的稱呼,一方面是朋友們給我面子,另一方面,則是抱著做個守夜人的心態吧,這也並非沒有先例。
跋【 帝性不猜忌,與物無競,登極之年已逾六十,每夕於宮中焚香祝天曰:「某胡人,因亂為眾所推;願天早生聖人,為生民主。」在位年穀屢豐,兵革罕用,校於五代,粗為小康。————《資治通鑒卷二百七十八? 後唐紀七》 】
文中的「帝」,是五代時期的後唐明宗李嗣源,他是少數民族,又是文盲,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和能力坐中原皇帝這個位置,所以每天晚上都焚香禱告,說明自己是情不得已,暫時代管天下,其實並沒有這個能力和資格,所以希望上天早日降下合格的人,來接替自己。
(點一盞心燈,願天佑中華!)
李嗣源的祈禱是否真心,我不知道;但是,我的心境卻是真實的,這點我很確定。
江湖相望遠,共點古今茶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北川闇然日章(anrrzh)
推薦閱讀:
※神童尚榮媽媽的育兒經驗,學會這幾點你也可以!
※國學教育:你不得不讀的國學經典書目
※國學經典誦讀:春節的古詩
※國學教育及其是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