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不將韓國征服併入版圖?

  對領土的無限佔有慾,其實是在近世西方殖民帝國興起之後才出現的思潮,在中國古代,成為中原王朝的內臣外藩是一種榮譽與恩惠,歷代皇帝對遙遠的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向來不看好,而將這一思潮推向極致的正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在《皇明祖訓》中列了十五個「不征之國」,其中就包括朝鮮——不是朝鮮半島南部,而是整個朝鮮半島。他是怎麼說的呢?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來撓我邊,則彼為不祥。彼即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犯,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這段話的意思是,四方這些「老少邊窮」的地區,論其土地,攻下來也不值得用;論其人民,奪過來也不值得教化。他們來侵略我朝,或是我們去侵略他們,都是不祥之事。我擔心後世子孫貪圖戰功就去侵略人家,所以立下遺訓,千萬不要去征討這些國家。

  朱元璋說得很明白了,但還是有人不聽。永樂帝朱棣興兵南下攻打越南——打下來當然沒問題,但一方面明朝官員根本不願意去越南當官,在他們心中這簡直是流放;另一方面越南人也覺得明朝官員不體恤越南百姓,意圖獨立。最後明宣宗考慮到越南本身就是僻遠之地,「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投這麼多軍費真是沒有必要,所以放棄了。

  朝鮮也是一樣。值得一提的是,朝鮮國王自己也沒那麼愛朝鮮半島。萬曆朝鮮戰爭中,日本幾乎將整個朝鮮吞併,當時的朝鮮從國王到大臣有不少都希望直接放棄半島,內附明朝——從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對領土的心態如何了。

  先秦時期,人口稀少,中原和江東還有很多土地沒有開發,周王朝盡了最大努力,採用分封制,廣圈土地。那個時候的封國,往往就是軍事要塞,周人住在要塞里,控制周邊土地,收取賦稅,控制地方反叛。此時的土地基本都處於未開發狀態,沒有征服和佔領的價值。周昭王南征楚蠻,還把命丟在了漢水。

  到了東周初期,春秋戰國開始了爭霸戰爭,西周初年的封國有很多已經繁衍出了眾多的人口和國力,而周王朝卻逐漸勢衰,此消彼長,封國開始挑戰周王室權威。經過幾百年的開發,這個時候的土地就開始有了征服和佔領的價值了。燕國最開始被周公分封在北方,在戰國時期兼并有遼東。

  遼東再往東,就是箕子朝鮮的地界了。箕子朝鮮是商人後裔,被當地土著人推舉成為盟主的部落聯盟,不是國家的性質。公元前194年衛滿借口漢朝攻打箕子朝鮮,帶兵驅逐了箕子朝鮮的國王箕准。箕准帶著幾千人往南逃跑,打敗了南邊的馬韓,做了韓王。

  漢武帝時,因為馬韓上書漢武帝,說想上書,卻被衛氏朝鮮從中阻撓,於是漢武帝派兵攻滅了衛氏朝鮮,設置了有名的漢四郡: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

  自唐以後,中原王朝許多時候連朝鮮的邊都挨不上,談不上政府。

  為什麼古代不能將韓國人政府併入版圖?

  中原王朝要進攻朝鮮,那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牢牢的控制遼東。因為朝鮮和遼東接壤,並不和中原腹地直接接壤。

  那麼問題來了,控制遼東難不難呢?很難。今天的東三省自古以來其實生活的民族就非常多,是鮮卑,滿族,契丹等民族的發源地。看看這些名字,就應該知道生活在這個土地上的民族有多強悍了。而中原中央政權,要進攻朝鮮,就必須牢牢的掌控遼東這個通道。但是事實大家也看到了,契丹,金,滿清,都是從東北建立的政權,也就意味著,其實大部分時候,中原政權是沒有辦法長期控制遼東的。既然無法長期控制遼東,那麼進攻朝鮮,有什麼意義呢?就算擊敗了朝鮮,一旦東北民族崛起斷了遼東通道,朝鮮能守的住么?

  相比遼東,東北,朝鮮地盤很大么?

  東北尚不能牢固掌握,非要去佔領朝鮮,么有任何軍事意義。

  很多人今天對朝鮮,越南,琉球的丟失耿耿於懷,但是必須要明確的一件事情是,就算是今天的東北,在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和中原政權都沒有什麼大的關係的,都是少數民族控制的區域,反而是東北民族的政權幾次南下混一中原。所以,真正發源於中原的政權,根本無力長期控制遼東,也就根本無法對朝鮮進行戰爭。

  而且朝鮮本身漢化比較嚴重,號稱小中華,朝鮮民族也是農耕民族,雖然進攻差強人意,但是防守和中原民族差不多,很厲害。遼國,金國,元國,清國,都進攻過朝鮮,也獲得了相當勝利,但是很遺憾,雖然打贏是可以的,但是離滅國,還很遠。朝鮮本身有不差的實力,加上對自己的地位的看的很明白,以「事大主義」作為國策,誰強服從誰,只要不實質性損害他的獨立地位,他都可以裝孫子。所以一般中原王朝也沒有必要非要去佔領不可。

  這四個郡,因為南邊的真番郡和臨屯郡靠近馬韓、辰韓(另一個原始部落),當地人反抗漢朝的統治,在公元前82年,漢朝處於戰略收縮期(休養生息),就罷撤了這兩個郡。樂浪郡(名字好聽,感覺很喜慶),一直是中原王朝經營朝鮮的重鎮。

  馬韓有54城邦(村落)、辰韓有24城邦(村落),共計有10萬餘戶,地狹民貧,文明發展程度不高,漢朝人寫的史書記載,馬韓人沒有男女之別,住在墳頭一樣高的土屋裡,不會騎馬,不會使用耕牛,只能拿他們用來殉葬。所以,箕准帶著幾千人,就能輕鬆征服馬韓,做了王。

  辰韓的狀況好轉一點,有了男女之別,也會騎馬,也有一些小型的城市,但是發展水平也不敢恭維。

  西漢中期,居於古代中國東北的扶餘人在肅慎人的壓迫下,南下在朝鮮半島西南部建立了百濟國,也加入了團戰。當時的大戰規模雙方能夠派出的兵力都不會超過1000人。超過3000人的部隊,都可堪稱作是滅國級的戰鬥了。這樣村落級別的械鬥,過了一百多年。公元前37年,另一支扶餘人,在王子朱蒙因與其他王子不和,逃離扶餘國到朝鮮,建立了高句麗。

  此後東漢末年、三國、晉朝等中原戰亂頻發,王朝北顧不得,高句麗逐漸坐大。313年,高句麗攻佔樂浪郡,據有樂浪、帶方二郡的張統因不堪長期孤軍與高句麗、百濟作戰而率千餘家遷到遼西投靠慕容廆。馬韓、辰韓則在百濟的侵擾之下,逐漸形成了民族共同體,成為了以辰韓中的一支名叫新羅的部落為核心的國家。

  朝鮮半島上的三國時代的主角,一一出現了。其中的高句麗、百濟,都是中國人過去建立的國家,南邊的新羅是馬韓、辰韓等部落民融合成的一個國家。

  此時正值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暗弱,漢四郡逐漸都荒廢了,高句麗一度佔據了遼東和遼西,儼然東北霸主,嚴重威脅到了了中原政權。此後經過慕容燕國、北齊、隋朝、唐朝的不斷打壓,逐漸將高句麗的勢力減弱,最終滅國。

  高句麗滅國後,朝鮮半島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新羅勢力逐漸發展起來,開始蠶食唐朝的土地。唐王朝用兵西北,不想多生事端。而且,從地緣上,只要朝鮮勢力不影響到遼東半島,對大陸就構不成威脅。

  中原大軍如要從陸地進攻朝鮮,從華北平原北部的燕雲十六州一帶進入遼西走廊,進入遼河平原,在此囤積糧秣,休整軍士,擇秋冬季節發大軍攻擊。遼西走廊崎嶇難行,遼東地區物產不豐,往征朝鮮,耗費巨大。所以有很多次,中原王朝軍隊都是渡海攻擊。同樣,朝鮮如要影響中原地區,必須要先得到遼東,作為前進的前哨和物資基地。所以,中原王朝只需要控制住遼東,朝鮮在半島上就不會有更大的發展,只能俯首稱臣。高句麗控制了遼東,中原王朝就發了狠的去打。只要朝鮮半島上的政權,不逾越這條紅線,然後又稱臣納貢,中原王朝也就不在意直轄半島上的土地了。

  韓國南部由於土地貧瘠,民系複雜,文明發展落後,得其地步足用,得其民不足使,因此中原王朝的勢力就止步於大同江、漢江,滿足於南方部落民的稱臣納貢。

  後來朱熹後人到了朝鮮,將程朱理學傳播到半島,朝鮮更成為中國之外的理學之鄉,朝鮮自號「小中華」。這樣有著相同的價值觀的朝鮮,朝鮮就被中國就視為藩屬國的存在,在明朝之後就被列為「不征之國」。

有趣,有用,有態度

盡在【歷史故事】

   公號ID : lishigushi   

   商務合作QQ:

328662397

   閑聊歷史 個人微信號:

lsgs2016

   

 閑聊QQ群

423261292

   購書WeChat : lsgs2016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推薦閱讀:

男人也渴望被征服...
女人該如何征服男人
感動得要哭,征服中國人的日式服務

TAG:韓國 | 古代 | 征服 | 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