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絕不掉的惡習——逛舊書店|逛逛書架

綠茶按|

最近準備出門旅行,逛書架時找出舒國治的《理想的下午》。在今天秋高氣爽的下午,讀完這本輕鬆的隨筆,都到《

隔絕不掉的惡習——逛舊書店

》一文深有同感,於是選發出來共享。

隔絕不掉的惡習——逛舊書店

文|舒國治

書,永遠買不完。買來的書,也永遠不夠地方放,書架或腦海里。

但只要經過書店,想都沒想,一步就踏了進去。哪怕是旅途匆匆、光陰寶貴的異鄉。

這也只說的是逛書店,還說不上是讀書。博覽群籍、學識淹通的大學問家,大多不甚談逛書店;他們矢志於研讀。好講書籍取得之所在、買書尋書之經過或周折以及書肆、書區、版本、店家眾生相這類風俗,顯然不是皓首窮經的大儒注心之處。

我亦認為如此才對。

也正因不埋頭讀書,甚至不懂學問的真正鑽研之深趣,方弄出一些邊旁的充當玩意,逛書店。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現在)

,自小生長的城市,台北,新書店一如其他商業設施,變得極差,造成省下許多逛書店的時間。若逛,只是進進舊書攤。而牯嶺街的書肆70年代初移至光華橋下後,因空氣窒悶、灰塵積累,本也待不久,正好少逛。

近幾年,台灣開始有了幾家賣大陸書的書店,這才又頻逛了起來。

倒不是大陸書比台灣書絕對出版得好,至少大陸書還沒有

(雖也要開始了)

台灣書的惡質花俏。譬如紙質,台灣早已不產粗朴的土紙,大陸仍多有。譬如裝訂,大陸仍多穿線、軟膠之裝法;台灣即使穿線,仍愛厚膠使之硬實,似圖保護脊背之永固,卻令人無法展閱,鄙見陋習之極。至若封面之花彩彌滿,兩地皆無根由地一味崇尚,乃顯出某種毫無自信的權且填之使密心念,亦實可嘆。

一個城鎮的綜合文化積分高否,或許也能從書店看出不少來。台灣的各個城鎮,在這方面十分一致。也就是看它的書店,知道它的書冊知識文化如何。新式書店多的是重書架的漆色、燈光等裝潢感,卻甚少研想書之歸類分區;書店之裝潢愈騷包,你愈擔憂他對書之本質的外行。

又其他行業如茶店、吃店、二手衣飾店、生機飲食店、唱片店等皆有好此道的內行者或發燒友經營或鎮店,唯獨甚少內行人去坐鎮書店。當然台灣的書店雖不盡合人需或人意,其他方面仍頗多可愛,這已讓人珍惜了。

即以美國幾家舊書店為例,像俄勒岡州波特蘭的Powell』s書店,佔地達一整個街塊,書的分類、分區、繞轉動線,皆繪有一張地圖

(至少1983年我去時是如此,如今是否以電腦查區、查類別則不知矣)

,備極詳細體貼,且所有的工作人員皆像是內行人。當你再稍加審看它的書架之釘製法,及樓面的使用,或某一房間畸零偏角之只能用作置放特別一偏門類書冊,或甚至員工在勘定書價及回答電話之博廣知識,你便知道我所謂的一個像樣的稍有文化的城市所應具有書店之概略了。這家Powell』s,在West Burnside街,應是總店,其他尚有Powell』s專售旅行書的,有專售烹飪書的,有專售科技書的。芝加哥大學附近的東五十七街上亦有Powell』s,或亦是同源。

Powell"s

 Books

這樣的書店,照說也不算太難,加州柏克利的Moe』s

(也就是電影《畢業生》中達斯汀·霍夫曼在對面Mediterraneum咖啡館裡坐著看凱瑟琳·羅絲走出來的書店)

便是這種收書極內行、管理極有條理的大型舊書店。

舊金山在Clement街

(也就是第二個「唐人街」)

的Green Apple書店也是。西雅圖在downtown的Shorey』s,相對起來太老、太過陳舊,雖然慢逛慢慢淘寶似也不錯,但卻不夠條理分明。然而人若在條理分明的華盛頓大學附近書店找書,卻往住找不到六七十年前的遠久舊書。Shorey』s似乎富於印第安各族語言及風土之各類小書,也可能頗有早年造船、捕魚等與當年此區產業攸關之老籍。

以上隨手提的例子,皆在美國西海岸,主要有一點,乃二次大戰後不少家庭逐漸遷到氣候宜人的西岸

(特別是加州)

,造成許多日後售出來的書進到了舊書店,這些書,於是多半比較便宜,比東岸;也同時其所置藏的空間也比較寬大及穩定,往往品相更好些,亦保存得久些。

南加州當然也是箇舊書店的天堂,但委實太多又太分散,這裡就不提了。

南方。新奧爾良是個風華撩人的玩樂城市,書店則不甚出色。「法國衚衕」里的幾家舊書店,問店東府上何處,不止一位答「新澤西」。

南方最大的一家書店,居然是北卡羅萊那州的丟潤城中心的Book Exchange,看來不僅是杜克大學的學子去逛,煙草業者也逛。

紐約市,原有不少好的舊書店,如上世紀20年代的十四街。再就是稍後的所謂「第四大道」,然似乎60年代後便散掉了,當是城區的昂貴及經營的不易等自然淘洗之故,附近所剩只是一家統合型的Strand,這家店逛起來比較累,偶也有好東西,但古老之物實在太少。

波士頓,也在東岸,當然也比較貴。許多書痴也常為了尋找「收藏品」特別長途驅車去更北的佛蒙特州或新罕布希爾州的一些隱僻古鎮的小店去淘寶。那些店,多半售「古董品」,往往二三十家合起來印一份「折頁」,列明地址、電話、所專類別等,令買書者先行確定自己之所需。

此類舊書店,秋天過後至來年的夏天以前,天寒地遠,凄涼寂寂,常常是不開門的,你必須先打電話預約。約成了,循著老闆的路徑指示蜿蜒抵達那間像是古代馬廄的陰暗卻極有寒儒氣質的書店,也逛了,甚至買到了你找了15年的一本你姑丈20世紀初在達特茅斯大學負笈時隨著他恩師遍踏北地山海所協助寫成的一本講鳥的圖錄書籍,運氣好的話還有他恩師的簽名。

買完書,稱謝,便要走出書店。店家當然索性關門,因為壓根不會有閑客;這時他會好意問一句,吃過飯了嗎?我們這兒倒是有一家小館子不錯。接著兩人出現在一個幽清的雅緻小館,吃著一點簡單的食物,喝杯咖啡,突然某一剎那,書店老闆指著窗外一個正走向汽車要離去的人,和買書者說:「你知道那人是誰嗎?他就是隱居在我們這附近幾十年的塞林格

(《麥田裡的守望者》作者)

。」

這種故事,說的是逛書店,有時閑趣得有如此。

但還說不上是讀書。假如我能專志讀書……假如……假如……或許就能改掉這逛書店的惡習了。

本文選自《理想的下午: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

舒國治 著 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年1月

-END-

出版機構或作者來信來稿請發

greencha@qq.cn

更多綠茶選書

  • 綠茶書情2018第9期|見經識經,當經成為經典

  • 綠茶書情2018第8期|兒童節,綠茶推薦這十本童書

  • 綠茶書情2018第7期|帝國控制下的輿論與謠言

  • 綠茶書情2018第6期|瘋狂的羅蘭 無止境的逃離

  • 綠茶書情2018第5期|沈從文前半生,光與暗的故事

  • 綠茶書情2018第4期|民間與廟堂 老屋與木屋

  • 綠茶書情2018第3期|開工第一天,書單拜晚年

  • 綠茶書情2018第2期|2018開年第二波18本好書

  • 綠茶書情2018第1期|2018開年第一波18本好書

閱讀需要分享

ID:

greenteabooklist  

綠茶書情|文藝連萌成員

文藝連萌|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這本

《理想的下午》

推薦閱讀:

再說南京街頭的舊書店
廢電池舊書籍可換新鮮蔬菜 南山創新助公益環保
我的舊書情緣
潘家園的舊書攤
南京街頭的舊書店

TAG:書店 | 惡習 | 舊書 | 舊書店 | 書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