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工作需要產業思維與事業情懷
如何做好文創產品開發工作是博物館從業人員新時代的新命題。要回答好這個命題,需要對文創工作的時代背景、概念與內涵等進行深入了解和辨析,需要集合博物館內外的力量不斷探索和實踐。
廣東省博物館魯治《百花圖》香味紙膠帶
文創工作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6 年,國務院先後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政策和文件,提出要「深入發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文化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升國家軟實力」。
國家文物局遴選出92 家「全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積極開展試點工作。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物化成果棲息地的博物館,其方興未艾的文創工作,日益成為整個社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做好文創工作,或更直接地說,如何妥善處理博物館的事業屬性與產業工作之間的關係,成為擺在所有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文博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文創要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
當前,我國博物館尤其是大型綜合博物館的內設機構設置當中,已經有專門的「產業部」或「開發經營部」專職負責文創工作,實現「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涉及到對該內設機構的職能定位。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鼓勵文創部門直接負責產品的研發銷售一系列事情,或者直接去註冊和經營公司,其實與「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的精神是相違背的。相對於文創工作而言,什麼是博物館自己的專業?
譬如,從文物到產品的轉化過程的研究、觀眾消費心理和行為的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到物質化的產品的過程研究、展覽(含文創展覽)對觀眾消費的影響研究、文創產品對群眾生活的關係研究等,均可列為博物館從事文創工作部門的「專業研究範疇」,是其「本來的專業」。而這些研究成果,可以通過交付給從事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等社會力量,讓他們通過市場經濟行為,實現兩個不同領域的專業分工合作,共同推動文化生產力的轉化。
2017 年底,在廣東省文化廳指導下,廣東省博物館牽頭組建廣東文創聯盟,將博物館、圖書館、文化企業、銀行等文物資源、文創設計、生產銷售、投融資等單位都納入到聯盟內,目的是打通整個文創產業鏈條上的各個關鍵環節,實際上也是圍繞著「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的一種探索。
2017年10月,廣東文創聯盟在佛山市啟動、
產業思維是博物館人做好文創工作的前提
產業思維意味著尊重市場規律,按照市場規律去生產物品及服務。儘管不一定為所有博物館所認同,實際上當前文創開發實踐中,包括生產什麼、怎麼定價、如何銷售等均是由博物館的管理者或者管理層決定的。
儘管有些博物館可能也會說,他們設置了文創開發小組、定價小組、銷售小組等,但這些純粹由「體制內的自己人」組成的小組,其運行效果可以從文創產品銷售的結果(經濟收益)倒推出來。
究其原因,恐怕博物館作為事業單位無論其從事文創的人員專業結構還是激勵機制等都是最主要的,即博物館是按體制的思維運作的,不是按市場的思維運作的。
廣東省博物館淡黃楊柳舞春風圖 L型文件袋
如何讓產業思維在博物館發生作用?
首先要解決管理者和從業人員自身的問題,通過專業學習補充相關知識,形成產業理念是極為關鍵的;其次便是要借鑒企業經驗形成符合各自實際情況的運行機制。在現有的文創產業經營中,較為科學的顯然是成立各種小組,在此基礎上至少有兩種方式是可以往產業思維方向靠攏或者說優化。第一種是在小組成員的構成中加入產業研究人員或者從事生產經營人員。
第二種則是將小組的討論內容定義為市場行為結果,即小組通過某種合適的方式,接納市場端反饋回來的信息再進行決策性選擇,以確保決策結果仍為市場行為結果。國有事業單位從事市場行為還有個很大的問題是實施者不太考慮成本及風險,這也是市場學的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從事文創工作的博物館人,要比較清晰文創產品的成本構成,至少如產品的生產成本,人工、水電、管理等成本以及自營場地用於出租的機會成本等應予以充分考慮,而不僅僅是賣出去多少件產品,收入了多少錢。
確立產業思維,是博物館人做好文創工作的前提,或許還能為博物館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探索積累些新鮮經驗。
廣東省博物館於2018 年5 月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開設了「廣東省博物館機場體驗館」,通過產業的方式去推動和發揚事業的事情,也獲得了業界、媒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均良好。
2018年5月30日
廣東省博物館機場體驗館開館
事業情懷是社會力量參與文創工作的條件
對博物館而言,需要藉助「乾產業」的社會力量來「共同參與」。參與文創工作的社會力量,必須要有做事業的情懷,要能理解只有支持事業做大做強了,產業才能實現其價值與獲得回報。
近年來,我國流行的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與私人組織合作模式,其目的是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在其投入與產出的數學模型中,收益曲線均較為平緩且與成本曲線交點發生較後,意味著其投入是個持續的過程,而收益也是個緩慢的過程。
博物館作為國有事業單位,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創產品開發工作,這種合作模式與PPP 模式無論從實施主體還是所產出的產品以及操作的方式,與PPP模式均有較大的吻合度,也可以理解為宏觀意義上的博物館PPP 模式。
因此,參與文創工作的社會力量,需要有「打持久戰」的心態,做好長期準備。近年來,廣東省博物館不斷認識和解讀「文創產品」這一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並將展覽、活動納入廣義的「文創產品」概念當中。
2018 年以來,組織策劃的「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力天文博講堂」在全省23 個地市和企業、社區開展講堂,已經進行了10 余場;「聽粵博講文物背後的故事系列活動」結合廣東省博物館的臨時展覽請策展人並組織講座及相關活動到大型社區也舉辦了多場,兩個活動均是由博物館提供資源,社會力量提供資金,以公益為導向的嘗試,也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力天文博講堂(第四講)
文章來源:
《中國文物報》2018年8月28日
推薦閱讀:
※最高思維境界
※批判性思維的最強技巧:容我三思
※你成為別人思想的木偶了嗎?
※思維提升:思維廣度,深度,高度,遠度
※改變你人生的五十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