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為何採用罕見的鴨翼布局
上世紀60年代,國內軍工在研發殲9戰鬥機時,提出了「雙26」概念,即飛行速度2.6馬赫、實用升限2.6萬米,但限於技術儲備不足等原因,殲9戰鬥機最終下馬。
但其研發時的鴨式布局,腹部或兩側進氣的方案,稱之為殲9Ⅵ方案,卻作為技術儲備下來了,並最終運用在了國產殲10和殲20兩型先進戰鬥機上。
鴨式布局,無疑是國內軍工的一次大膽嘗試,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鴨式布局的戰鬥機瑞典的Saab-37雷式,是在1971年才真正服役的,意味著國內選定殲9Ⅵ方案時,世界上還沒有一種戰鬥機是採用了鴨式布局的。
由於鴨式布局,鴨翼能調整角度,產生掠過機翼上表面的渦流,大幅增加升力,帶來更大的氣動浮力,令戰鬥機具備更強的機動能力,因此鴨翼布局,在空戰時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另外,鴨翼布局,事實上也是針對國內發動機推力不足的一種無奈選擇,當然,這只是個人的判斷而已。
因為,鴨翼布局,在上世紀60年代,研發殲9戰鬥機時,是作為技術儲備保存了下來,並率先運用到了殲10上。
由於殲10是單發動機,顯然有著先天的功率不足,推重比與老美的發動機相差甚遠,所以成飛藉助鴨翼布局,令殲10獲得了良好的氣動性能。
正因為鴨翼布局在殲10戰鬥機上的成功,才令成飛在殲20隱身戰鬥機上又運用了鴨翼布局,有了翼身融合的升力體,然後機頭、鴨翼和邊條分別產生渦流,大幅度增加機動性。
實踐證明,鴨翼布局的殲10和殲20戰鬥機是成功的,在發動機功率不足的前提下,成飛藉助鴨翼布局,讓戰鬥機獲得了良好的氣動性能和機動能力。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布,圖片均下載網路,特此聲明。
推薦閱讀:
※刀口:冷戰後最大的一次海上軍事對抗,中方完勝!
※獻禮建軍91周年《我是中國軍人》
※塑寶80口徑污水泵工作原理解析
※【薩沙講史堂第三百六十二期】(軍事系列第174講)
※[軍情觀察]軍事酷圖欣賞(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