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子歪了!智能製造為何容易走歪路
09-08
釘子歪了!智能製造為何容易走歪路
1 人贊了文章
把釘子打入水泥牆時,最常見的是「釘子歪了」。 同樣,當人們期望很高、阻力很大,而自身意志卻不堅強的時候,走歪路就是一種常態。
現實中,人們強力推進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時,如果自己又沒有想明白,事情常常就會成為「砸歪了的釘子」。
經常有人把智能制製造搞成自動化、信息化,就是典型的路子走歪了。這同樣是因為智能化的願望很大、推進阻力很大,卻對自動化、信息化的套路更熟悉,自然會歪到這些方向。智能化為什麼阻力大呢?我總結過多次。大體觀點是:
本質是經濟問題、經濟上不划算。經濟上為什麼不划算呢?因為我們常把技術用在不合適的地方。為什麼容易用在不合適的地方呢?因為合適這些技術的地方少。為什麼合適的地方少呢?常見原因之一可能是企業本身的檔次低、不適合。所以,企業必須轉型、走向高端才容易找到合適的地方。 其實,問題還可以進一步問下去:企業為什麼不願意轉型升級?根本的原因,是企業不知道怎麼去轉型升級。轉型升級有很多說法,比如轉型到服務、研發,生產高品質產品,高效率生產等。但現實中,這些路徑上會遭遇很多不確定性。想到困難的地方,人們往往就知難而退、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自動化、信息化)去了。 仔細想想:企業要不要通過ICT技術進行轉型升級,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正如20年前納米和激光都很熱。現在可以問了:難道企業都要跟這場風嗎?同樣,雖然ICT技術對企業的影響面要比納米、激光大得多,但重要性和價值卻是有明顯差異的:有的地方價值大,有的價值小。比如,為什麼大家都在拿飛機發動機診斷、風機遠程診斷說事?因為這些場景是適合的。而另外一些企業和場景,智能化的技術就不一定有多大作用。有些「菜」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必要強求。所以,企業家猶豫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確實也有些事情是值得做卻沒有做,讓機會白白的丟失。這是些什麼情況呢?我覺得,很多問題出在「心理障礙」,或者我常說的「觀念」上。
這種心理障礙往往表現為:以為有個簡單的辦法就可以解決問題了。正如我過去說的:想找個諸葛亮「借來東風」的神跡,自己卻不想做「萬事具備」的基礎工作、苦活累活、不出彩的活。我常舉的幾個例子是: 想搞研發和服務的智能化,又下不了決心搞知識的數字化和模型化。 車間想搞智能化,而又捨不得去搞物料運送的自動化。 想協同、共享資源,又不想花功夫搞業務和流程的整合和再造。 想搞大數據,又不肯花功夫把業務需求理清楚。 這樣,願望大而決心小、捨不得投入,就要走歪路了。就像曹操評價袁紹的: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如果告訴他正確的做法時,他很可能會說:這些辦法都很簡單啊?!的確,智能製造的很多辦法都是「土辦法」。這些辦法不高級、但往往要花功夫和代價。甚至需要「十年磨一劍」。這就是我常說的,智能製造要用聰明人想不到的笨辦法。 自己不願下決心干,佛祖也救不了他。
推薦閱讀:
※美國公布擬對華徵稅清單,全網首份人工精譯版發布!
※中國製造2025
※「中國製造2025」涉及的十個關鍵領域
※「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究竟有何不同?
※如何看待《中國製造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