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和文藝3

男女和文藝3

大眾聚焦的網路上時有諸多爭議,網上有聲音說那些當紅流量太娘,這般成色對於大國尤其是中國怎能拿得出手,所謂小鮮肉們空有皮囊而無才幹,應當由雄健男演員來撐起主流。網上還有聲音說男生就不可以愛漂亮化妝嗎,怎麼還有男生該有男子氣概,女生就該嬌嫩溫柔的刻板印象,每個人都有權力做自己。還有這樣的傾向,粉絲中有很多對偶像是始於顏值,陷於顏值,忠於顏值,更有甚者是偶像的螢火閃光要比日月明亮,偶像的是非過錯可如過眼雲煙,稱其不妥時或回應追星看劇就是圖開心,沒礙著別人有何不可。

似都有理,而爭論不休,該當如何?當先分明。與其說男生該有男生的樣子,女生該有女生的樣子,更應著重做人,現在對人的要求不應局限於性別,所有人包括網民、觀眾、演員、歌手都當一視同仁看待,長相只是長相,若關聯其他就要多層評價,譬如把自己打扮漂亮讓別人賞心悅目挺好,但長得丑非要出來「嚇人」亦無不可,因人漂亮而多遷就稍顯不妥,而要皮不要臉,顧美不顧纔則更惡俗。對小鮮肉和陰柔軟弱的批駁和呼籲雄健英武形象的回歸可以理解,純爺們真女人挺吸引人的,但此種表達或容易陷入舊式看臉,輿論場上的激烈也未嘗沒有這種舊日男女不平等的審美偏向對今日男女在文藝市場話語權中再平衡的不甘。男女不拘性別裝扮隨性能理解,男性不可柔美女性不可洒脫確是刻板印象,但只講這個就易任性放蕩,因外貌作用有限就不能唯外貌論,再者這主要是自己的事,本沒有必要大聲說。因顏值而成粉絲也能理解,長得好看是招人喜歡,但把臉當飯吃把容貌當才德就下流低能了,不能因為相貌而對一個人的其他方面偏頗。

外在雖直觀但不是關鍵,當摒棄對外在的固執和偏頗,看到外在仍要去尋求內在。過去以男女區分品行是受當時生產分工所限,而現在要求男女都擔當勇敢細緻體貼更適應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的要求。但部分層面強調男女不同仍有意義,男女體能和心性上有先天差異,應當發揮所長,還要補足所短。男生幫女生抬水上樓是好事,女生有力氣可以親力親為,但女生不該覺得這是天經地義,女生幫男生抹面描眉是好事,男生有技術可以自給自足,而男生不該覺得這是奇恥大辱,一個塗防晒打遮陽傘的男生也可以是灌籃高手,一個大咧咧素麵朝天的女生也可以是性感女郎,畢竟都不是壞事,無礙無不可。不拘於男女,美好品行就該讚揚精進,不擾於相貌,不良於行就該認錯改正。

還要明確的是主次之分,擔當勇敢細緻體貼等美好品行才是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是需要讓其導向保障社會前進的,而衣著打扮則是不需置喙的次要,現在對於當紅流量的批判可以理解為重要位置上凸顯的是無可無不可的東西,由此覺得不合適,而有人覺得雄健英武的形象或更能導向進取,但是這樣想仍可能沒有切中要害,本來就是兩回事,非要牽扯在一起扯皮,自然兩邊不討好。再換種說法,不是看不慣當紅流量的衣著打扮,而是看不慣當紅流量拿得出手的只有這些,而偏偏在這麼重要的宣傳位置上讓許多易受影響的未來青年也不分主次,故不合適,也不是不能有雄健英武溫柔婉約的形象,但只講這個又容易偏頗成既無相貌又無能力的粗糙大漢和空有形象但才能粗淺的脆弱嬌嬌在屏幕上活躍。我期待的是,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和沒有皮相但有貨的偶像,這是很難,且很多觀眾又容易滿足迷妄,現在的社會也是有些浮躁,好像太多人都只願意從表面看人,要多花些心思深入看看品行能力就不願意,但長遠計,須要克服,須得主為主,次位次,各安其位。

但確實,現實情況是複雜的,在對當紅流量大加批駁時,可能也因為外貌忽略了還是有部分藝人在某些方面的不俗功底,可又有怪象是某項才能加上出眾樣貌就變成了某些人眼中的樣樣全能。絕大部分人都會有意無意或多或少因外表陷於偏頗而不深入內涵,這種群體缺陷被資本敏銳把握住並推動得愈演愈烈,本應並行不悖的外表和內涵變成某種程度上的相互傾軋或許值得每個人和社會反思,這不僅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的事,產生的問題也並不局限於此。

為何現實不如此?因為偏頗總比周全容易,任性總比認錯容易,畫皮總比鑒骨容易,循舊總比進取容易,或許這和人類的過去也不無關係,曾經的先祖們要的是快速反應以求生存,而不是細細思量更好生活,這份特點遺傳到今日就有了不適,這是無奈,但人是要進取的,不然怎麼會有人呢?人們總是偷懶求容易,不改慣性思維不願費心思考,可笑又無奈的是文藝本是享樂的事,竟也有不少人如此沒有品味不辨主次表裡,當然應該也有許多清楚明白的人,只是有理不在聲高,並沒有覺得該怎樣,這樣的態度實是妥帖自然的。

文藝產業的主體有投資者、消費者、生產者、管理者,可以參照但不限於此來分析,因不專業只能粗疏淺談。文藝產業相對獨立有著自我影響力,中國文藝產業目前結構失衡且不健全,問題諸多,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資本囂張,觀眾盲目,演員任性,管理低下,而創作者要麼不爭氣要麼受氣。

資本掌控生產,服從利益迎合消費,憑藉著資源優勢還能導向帶節奏,卻難以多些純粹去支持追求藝術之美。指望不願多管閑事,資本不是老師家長,不甚在意作品和受眾的藝術造詣,不願不敢說重話。

消費者雖是最終主導者卻容易被主導,很多還不介意,當前文藝成果質量低問題還在文藝受眾自己(文藝消費不同於其他,要有水平,定位成文藝受眾更合適)。若輕易滿足於粗製濫造,喜歡把電影電視劇當成偶像寫真看,喜歡角色大於喜歡故事,則前路曲折矣,畢竟當觀眾易於滿足,就別指望資本把觀眾當回事,賺錢容易誰願意多費心思,哄騙觀眾容易誰在意打磨拍攝、演技和故事這些正事。難道這個水平真夠了?難道文藝創作不需要進取創新?至少部分文藝受眾不願意長久停留在庸俗和陳舊中,對多數人而言日久煩膩也常見,只是對於心量封閉淺窄的人,過程漫長。文藝源於現實生活,而現實生活是變化的,文藝故要進步。後果不止於此,所謂藝人不就成了資本的寵兒可以任性叫價嗎,所謂管制不也可以「自成體系」「指揮方遒」了嗎,而國外的優秀作品不就可以夾帶私貨大行其道了嗎?而中國文脈長流不就任其乾涸草枯石灰了嗎?若不是早有審查壁壘這層遮羞布勉力維持,廣大中國市場可能就只剩下消費者由中國居多了,傳承和創新再無從談起。

為何中國的文藝受眾似難為文藝進步推波助瀾?江河流水受河道約束,清濁也看流經土石山地。除人本身弱點之外,文藝受眾的審美受社會影響,但至此層面受視野限制不敢妄斷。或有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發展的亦載亦覆的無奈,得承認物質追求仍是中國大部分人的主要精力所在,能稍念文藝者不多,文脈流經黃土荒坡則泥多。但也不僅於此,發達國家國民雖更渴求文藝享受但大多重物質追求,畢竟上班賺錢的時間總要比休閑多,何況多數休閑也庸碌平平,於文藝無益,而發展中國家中也有文藝興盛者,如泰國近來就有起勢,其影視作品雖多俗套,可時有精益之作,廣告業更是當先。故縱受時局所限,人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是能改造環境的,只是中國的文藝受眾還有待進步。

創作者生產文藝作品,而他們也被資本主導者著,畢竟能醉心文創而不重世俗名利的人少,何況要為生活奔波,或許現實是中國大多的文藝創作者把文藝看成賺錢的手段,不是說這不行,仍是說這不夠,抄襲拼湊、同質化、優秀作品稀缺等問題便因此衍生。希望文藝創作者們在生活餘裕之下可以對文藝多些執著和擔當,而這要有文藝受眾的支持,要人捧,要人爭,當原創更加得到贊同當故事更加得到關注,中國文藝產業的未來會大有不同。現在大量不忍卒睹的渣滓和入眼不入心的膚淺濫情之作顯示文藝尤其是影視對故事核心的偏離,而寫故事的編劇人微言輕質量低,會講故事的導演也難出頭,惜哉。

管理收放自如是關鍵是難點,亦要文藝受眾參與。文藝創作的充分自由(文藝仍當有邊界)實在重要,遺憾認為管理者們至少和當下渴望文藝質量的年輕人們有相當的審美差異,確然文藝政治終究關聯,但是不當行粗糙手段似忽略了二者之間的細密層接,加之畏事保守,唉,這方面雖知問題在,卻不清楚具體如何。(文藝和宣傳有分別,宣傳水深且緊要且不表)。

文藝欣賞不只和自己有關。觀眾們當然可以從輕鬆愉快的簡單劇作中獲得歡樂,生活艱難,何必娛樂還要自找不痛快,這沒錯,但不應瑜以掩瑕對粗糙鄙陋視而不見,為什麼不欣賞更多更高質量的作品呢?多花些心思享樂有什麼不好,難道現在人的閑暇比古人還少生活比古人還艱難嗎。像美國美劇就風生水起,其成熟工業體系良性循環出大量優秀作品,傻白甜蠢壞黑不是沒有,但是人家從低到高皆是碩果累累,美國的觀眾有不樂意嗎。中國歷史上不是文化貧弱的國家,過去的文藝繁盛不得不說和其文化主體士大夫文人階層有關,而今是大眾文藝時代,文藝疲弱也不得不說和廣大文藝受眾有關。文藝受眾不必違拗好惡難捨難分,只望多多益善,擁有多層次的審美,人的貪婪不該這時退縮,對於美要多些渴求。文藝受眾是江河流水,魚兒在這清濁中游弋,希望能有越來越多「愛憎分明」「愛皮更愛骨」的文藝受眾。輕鬆容易,但往往為難成就好事,在不舍晝夜的江河中,不進則退,還有那麼多魚群覓食。好水養好魚,山水亦相依。

推薦閱讀:

文青必逛!這些老收藏可遇不可求
有哪些一眼看上去很文藝讓人喜歡的句子?
文藝青年看過來 這三款表最適合你
「文藝青年」謝安:隱居山林不願做官|謝安|隱居
文藝欣賞淺談

TAG:文藝 | 文藝青年 | 文藝小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