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愛是一種能力,你失去了嗎?

初心:愛是一種能力,你失去了嗎?

跟我們一起,學會愛自己,再去愛他人

2018最扎心廣告,《健康本該如此》

?? 視頻:《健康本該如此》

在很多年前的一天,有個朋友問我:你為什麼這麼「惜命」?

我說:「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愛,我不相信他可以愛別人一個人如果都不能愛自己,那麼,我不相信他有能力去愛別人」

聽完我的回答後,他低頭陷入了沉思。

緣 起

最近這些年,每每都能在新聞上看到這樣的消息,某某年輕人20多歲過勞死,某某博士20多歲身患癌症,不計其數,甚至這幾年越來越多。

猝死還是有點極端,畢竟那還是屬於少數,但是越來越多的亞健康卻不在少數了。

為什麼每天都覺得沒精神?

為什麼老睡不好覺?

為什麼臉色越來越難看?

為什麼吃東西就拉肚子?

為什麼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了?

。。。。。。

而這些

只是一個開始

慢慢的你會發現

記憶力開始不好了

注意力也沒辦法那麼集中了

拖延症也慢慢開始了

無法集中注意力讀完一本書

無法按計劃完成想做的事情

甚至某一天早上醒來

你都想不起來自己到底為什麼要活著!

。。。。。。

結束了嗎?

No

你以為最壞的就是這樣了

但是你慢慢就會發現

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接下來

你會發現自己脾氣越來越差了

經常莫名的想發火

看什麼都不是很順眼

和周圍人的關係似乎越來越緊張

你覺得理解你的人越來越少

哪都不想去

一個人可以關在屋子裡待整一天

面如死灰

心如死水

生活,生活不順

家庭,家庭不順

工作,工作不順

事業,事業不順

終於有一天,你誤打誤撞的跑去抽了根簽

「諸事不順

大凶」

。。。。。。

夠了,還可以更差嗎?

別著急,故事才剛剛開始

人為什麼要養生

生,是對生命最高的敬意。

「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經》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天地之間最偉大的道德就是愛護生命。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認為,世間萬物皆是由道生之,德蓄之。

這句話其實回答了一個西方人一直都沒搞明白的哲學問題:我們從何而來?

答:我們都是從道而來的,不僅我們是從道那裡來的,天地萬物都是從道那裡來的。

所以,這句話就是說,道生了我們,並且讓我們按照德的方式去活著。現代人把這句話稱為「德行」。

道者,天也,陽也,主生;德者,地也,陰也,主養。夫道興者主生,萬物悉生;德興者主養,萬物悉養。——《太平經》

這句話更進一步揭示了道和德的關係:道負責把我們生出來,而德負責養育我們,或者你可以理解成:道是一種生的能力,而德,則是一種養的能力。

那這個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我們現在的人大多失去了這兩種能力,或者說,遺忘了這兩種能力。而這就是造成我們身體不好,脾氣不好,運氣也不好,以至於諸事不順的根本原因。

如何養生

第一步 先知其道

了解中國文化的人,大概都聽過一本書,它是中國古人關於天地和生命規律認識的大百科全書,他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也是中醫理論的根本來源,它是目前所有養生理論的基礎,同時,他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顆極為耀眼奪目的智慧結晶,對,想必大部分人都已經猜到了,它就是《黃帝內經》,要想知道如何養生?這是一本必看的書,如果你能把這本書讀懂,讀透徹了,並且按照書里說的去做到了,那麼,你健康的活到 120歲應該是沒問題的,我們來看看《黃帝內經》是怎麼說養生的。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黃帝內經》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上古時期,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人他們是怎麼生活的呢,他們能夠效仿天地自然變化,讓人和天地的變化同步,以達到養生的目的,他們吃東西很有節制,生活作息非常有規律,不過度操勞,所以,他們的外形和神態看上去都很好,這樣他們就都能活到一百多歲,並且很快樂的頤養天年。

所以,養生的第一步是什麼呢,是要知其道,如何知其道呢,其實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講清楚了。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大象府就會帶著大家,遵循古聖先賢的指引,一起去領略中華文明的智慧,我們會用現代人可以理解的生活語句來解讀古聖經典里的人生智慧,讓大家從根源上真正明白養生的道理。

第二步 證 道

中國文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經典里說的那些話全是活的,根據你的意境不同,話的意思也各不相同。如果你只是從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後到處去套用,那就把話讀死啦。

要想明白真正的大道,就要讀懂隱含在字面之下的那層意思,如何做到呢?那就得先明道,而後證道。

什麼叫證道?就是你按照書里說的去做了,然後你身體的感受告訴你,果然如書上所說那樣,此言不虛,這就是佛法里說的「覺」的意思,所以有句話叫「以覺為師」,覺就是證道的法門,覺也是你的身體連接天地,跟天地溝通的一種方式。如果你的覺和書上描述一致,這也說明,紙上那句話,含著大道已經煉到你身上啦,此時,就說明,你已經得到了字面下隱含的那層意思。

所以,證道,是用身體去踐行經典所述,用自己的體悟,也可以說覺來告訴自己,按照經典練的那個感受到底對還是不對,或者說,這本書里記載的到底對不對?因為我們看到的有些經典,也有經過後人傳承的錯漏,所以,證道,即是檢驗經典的方法,也是檢驗你自身功夫是否做到家的標準。

第三步 行 道

明道是在字面上理解了,找到了道的方向,證道,是從身體上明白了,我到底做的對不對,是不是經典說的那樣,接下來,就是行道的過程,在須臾間時刻讓自己保持在道的狀態中,那麼,你的德就會越養越厚,慢慢的你就達到了厚德載物的狀態,你的身體自己就會好起來,整個人的脾氣秉性都會變得平和,對很多事情,你自然就懂了他們背後的意義,然後,你會發現運氣也好了起來,想做什麼,你都有足夠的精力去做,遇到問題,你經常會靈光一閃,答案就浮現在腦海中,諸事皆順,心想事成。

?

這就是大象府希望幫助大家達到的一種狀態,一種在道與德的滋養下,快樂幸福的享受著「生」的狀態,而這,也是中國人對「生」致以最大的敬意,這種「生」的力量能讓你有足夠的能力去愛自己,愛他人。

寫給親愛的讀者:

這是大象府第一篇文章,相當於是個卷首語吧,也算是大象君對養生這件事的一點看法,在這裡有兩個問題,可以跟大家先聊一下:

第一、大象君相信,願意看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是一個關注生命質量的人,很多的養生道理,大象君也相信,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你們也一定從其他各個渠道的文章中看到過,比如,不能熬夜,不能吃涼食冷飲,,,但是,直到失眠的時候,肚子難受的時候,你才發現,你知道的那些道理,卻無法做到?

做到,是一個比知道更高層面的事情,他是需要調動你的身體全方位參與方可達成,而這些,也是大象君在證道過程中最有心得體會的地方,所以,如果你願意,大象君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盡最大努力幫大家不僅僅知道,更重要的是把知道的去做到。

第二、養生≠中醫,大部分人一聽到養生這個詞,第一反應就是中醫開方,吃補藥,這既是大家對養生的誤解,也是對中醫的誤解,首先我們來說中醫,中醫有一個重要的思想:不治已病治未病。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黃帝內經》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古人認為,在平時就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如果平時不注意,等身體出現疾病了再想去治療,就如同一個人感到渴了再去打井,臨到上戰場了,才想著去打造兵器?試問,誰願意幹這種事情?

所以才有扁鵲三望桓侯而還走的故事,而如今,處處都是「桓侯」,處處都是病已成而後治之。

所以,很抱歉,如果您是來諮詢疾病問題,我們既不是醫生,也沒有行醫資格,不能給你作任何診斷。

疾病,往往都是由不良習慣造成的,不良習慣又往往是由錯誤的觀念造成的,所以,人身體病了,歸根到底,是思維出了問題。

大象府,是通過聖人之言來幫助你解開自己思維層面的根結,明白自己為什麼失道,最終復歸於道,讓自己合於天地,才能盡享生命的樂趣。

說到這裡,今天的故事到了尾聲,最後,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那個當年覺得我惜命的朋友聽完我的回答,沉思片刻之後跟我說:我覺得你說的有點道理。而如今,他好像也變得開始惜命了。我覺得,這是好事,願所有的人,都愛惜自己,都擁有愛自己的能力,然後我們再去愛更多的人,此便是我的心之初,願所往矣。

聲明:本文系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大象府」。

長按識別二維碼,大象君帶你一起養生

weixin.qq.com/r/cypXT4j (二維碼自動識別)

把知道的做到了才是真的養生


推薦閱讀:

[備份](繆刺法)如果右胳膊肘痛,在左胳膊肘的相應穴位貼膏藥療效相同嗎?
老中醫周岱翰醫療經驗
.中醫關於失眠的辨證論治及食療
純中醫藥三個月治癒嚴重肩周炎
清、利、舒、補——中醫「治肝四法」

TAG:傳統文化 | 養生 | 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