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大的恐龍2:巴塔哥尼亞高原的巨獸(上)

尋找最大的恐龍2:巴塔哥尼亞高原的巨獸(上)

來自專欄恐龍研究筆記64 人贊了文章

正文開始前,先為大火過後的巴西國家博物館默哀一分鐘??

博物館這東西不怎麼掙錢,但是很有價值,中國有這麼多的文物,化石,植物動物......希望同樣的悲劇不要再次發生??????

-------------------------------------我是分割線------------------------------------------

阿根廷一直都是巨獸的故鄉,在巴塔哥尼亞這片荒涼的高原上發現了無數的巨獸。在美國亞特蘭大的羊齒植物自然歷史博物館(Fernbank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tlanta),有一個阿根廷龍與南方巨獸龍搏鬥的場景,重演著發生在一億年前的生存場景。

亞特蘭大羊齒植物自然歷史博物館

烏因庫爾阿根廷龍(Argentinosaurus huinculensis, 之後簡稱「阿根廷龍」)是1993年由著名古生物學家波拿巴(Jose Bonaparte)及其同事報道,正模標本PVPH-1包括前、後段背椎各三節,部分薦椎,一些殘缺的肋骨還有右側脛骨。其中第一背椎高度1.59米,脛骨長度大約1.55米,是當時發現的最大的恐龍化石。

阿根廷龍復原1

阿根廷龍復原2

在整個90年代到新世紀,古生物學家都試圖從這些有限的化石材料中儘力壓縮阿根廷龍體型的置信區間。

1997年Paul估計的阿根廷龍體重有80到100噸【1】,事後被認為是大大高估了;

2004年Mazzetta等人利用不同經驗公式得出的阿根廷龍體重為60.2到88.1噸【2】;

2006年Carpenter估計的阿根廷龍體長為30米,體重沿用了Mazzetta等人的估計【3】;

另外還有若干計算,在此就不一一詳細陳述了,它們大多認為阿根廷龍的體重在60到80噸這個區間,體長大約30到35米。經過長期的討論,大家已經差不多達成了阿根廷龍是最大恐龍的共識,儘管對具體的參數還存在爭議,但古生物學家們認為已經找到了最大的恐龍。

在2014年,同樣也是在阿根廷,研究人員又找到了一種新的泰坦龍類,施氏無畏巨龍(Dreadnoughtus schrani)。它比阿根廷龍晚了差不多2000萬年,擁有所有恐龍中最為巨大的肩胛骨,而且更令人激動的是,施氏無畏巨龍的化石前所未有的完整。正型標本MPM-PV 1156包括了部分頭骨,頸椎和頸肋,多達32塊尾椎,幾乎完整的左前肢與肩帶,腰帶以及部分後肢骨骼。

施氏無畏巨龍復原,注意感人的完整度

化石完整的好處在於我們可以更加合理地進行復原,壞處就是喪失了不少想像空間。施氏無畏巨龍的化石材料經過鏡像對稱之後完整度超過70%(不包括頭骨),這給整個泰坦巨龍類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模型。

施氏無畏巨龍體長大約26米,比阿根廷龍小了不止一圈,早期針對四肢骨骼的經驗公式得出的體重竟然達到了60噸,論文發表後立刻招來大量質疑與批評。隨後,在2015年,英國Karl Bates實驗室利用體積法進行了比較合理的估計,認為施氏無畏巨龍的體重在20到35噸左右。【4】

事實上,在2007年,阿根廷還報道了另一種巨型泰坦龍類,富塔隆柯龍(Futalognkosaurus dukei)。【5】這種恐龍的體型與後來發現的施氏無畏巨龍相仿(體長估計27米,體重約40噸,體腔比施氏無畏巨龍寬闊),而且化石材料也相當完整。但是由於學名實在是太麻煩,這種恐龍的名氣遠不及前文中的兩種,在這裡也就略過了。

富塔隆柯龍復原

儘管施氏無畏巨龍和富塔隆柯龍算不上最大的恐龍,但是它的發現對我們探索這個問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僅僅給我們提供了一套近乎完整的泰坦巨龍類身體構造的藍圖,也告訴我們經驗公式法在估計大型蜥腳類體重時會產生巨大的誤差,體積法是更為精確,更有理論依據的方法。

下面,讓我們暫時離開南美洲,去看看世界其他地方的巨龍們。

參考文獻

  1. Paul, Gregory S. Dinosaur models: the good, the bad, and using them to estimate the mass of dinosaurs. (編) Wolberg, D. L.; Stump, E.; Rosenberg, G. D. DinoFest International Proceedings.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129–154. 1997.
  2. Mazzetta, Gerardo V.; Christiansen, Per; Fari?a, Richard A. Giants and Bizarres: Body Size of Some Southern South American Cretaceous Dinosaurs (PDF). Historical Biology. 2004, 65: 1–13 [2008-01-08]. doi:10.1080/08912960410001715132.
  3. Carpenter, Kenneth. Biggest of the Big: A Critical Re-Evaluation of the Mega-Sauropod Amphicoelias fragillimus Cope, 1878 (PDF).
  4. Bates, Karl T.; Falkingham, Peter L.; Macaulay, Sophie; Brassey, Charlotte; Maidment, Susannah C. R. (2015-06-10). "Downsizing a giant: re-evaluating Dreadnoughtus body mass". Biology Letters. 11 (6): 20150215. doi:10.1098/rsbl.2015.0215. ISSN 1744-9561. PMC 4528471?. PMID 26063751.
  5. Calvo, J. O., Porfiri, J. D., González-Riga, B. J., & Kellner, A. W. (2007). A new Cretaceous terrestrial ecosystem from Gondwana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sauropod dinosaur. 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 79(3), 529-541.

推薦閱讀:

20年來的恐龍焦慮
諸城恐龍十大未解之迷
侏羅紀世界:「恐龍」與人類的「親密接觸」史
為什麼老外設計的外星人恐龍怪物那麼入骨逼真?進來看就知道了
山東再現白堊紀奇觀 發掘出土大量恐龍骨骼化石

TAG:恐龍 | 古生物學 | 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