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擁有了最新潮的時裝,而他們卻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23 人贊了文章
之前,跟大家探討過快時尚背後帶來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但時裝帶來的的遠不只環境問題,廉價衣服背後的工人壓榨同樣令人寒心。
為什麼快銷品牌衣服便宜?因為它榨乾的是底層勞動人民的血汗。
2012年11月24日,孟加拉國製造工廠發聲火災,事件中至少有117人喪生,超過200人受傷。
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國薩瓦區大樓倒塌事故現場。導致1134名工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是年輕女士和青少年,造成超過2500人受傷。
2014年1月14日,綠色和平組織發布報告稱包括H&M等12個國際品牌童裝產品中含有毒害物質....
一邊是光鮮靚麗的時裝秀場;另一邊則是鮮少人關注的底層勞工血淚的抗爭。
一、快銷品牌背後是不道德的供應鏈
現在,像H&M和Zara這樣的快時尚連鎖店每兩周就會推出新款式。一旦時裝周的新款上線,快速時尚品牌的商店裡就會立即上新這種趨勢的款式,並以最低的價格出售。
在過去,從設計到成品掛在店裡銷售需要6個月;如今快時尚品牌將這個周期縮短到2-3周。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當然是外包給最便宜的海外製造商,也就是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使大型企業能夠將大部分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因此快銷品牌開闢了再發展中國家的工廠,數量也越來越多。
這使得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的工廠競相爭奪這個品牌的供應鏈,從而時尚品牌在談判中擁有巨大的優勢,可以儘可能的壓低成本,並要求工廠能更快,更靈活的交付產品。
在這種壓力下,較小的工廠通常會將成本和風險再次轉嫁到供應鏈中最薄弱的環節,那就是僱傭的工人。
為適應快銷品牌不確定性和對靈活性的要求,工廠通過強迫工人每天長達18小時,七天工作周通常是常態。加班通常是強制性的,如果他們拒絕工作,工人就會受到懲罰。
二、那工人就該被剝削嗎?為什麼不反抗?
因為無力反抗。
例如在孟加拉國,服裝製造業占整個經濟的近80%,但時裝業對孟加拉國等國家婦女的影響最為顯著。
雖然工廠的條件往往非常可怕,但是這個賺錢的工作給她們提供了生存的機會。在傳統的父權制文化中,女性往往更多地被推到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地方。婦女,通常是非常年輕的婦女,每周工作6天,因為工資很低。
有調查發現,孟加拉國的縫紉機操作員每周工作90-100小時,但工人通常會接受較低的工資和較差的工作條件,而不是失去工作。
2018年2月,孟加拉國女工在達卡郊區的Gazipur工作,準備在一家服裝廠工作。照片來自Mehedi Hasan /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據統計,在全球範圍內,女性佔80%以上的紡織工人,其中很多人加班加點工資很少。18歲以下的童工也被迫捲入其中。據英國BBC新聞節目《廣角鏡》調查發現,有部分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兒童在土耳其制衣廠工作。
這些童工年齡在7、8歲左右,每天工作12個小時,工資僅為每小時1英鎊。調查發現,這些制衣廠家與多個國際品牌存在聯繫,Zara的名字赫然在列。
工人的權利幾乎沒有,談論低工資和不安全狀況的工人是沉默的,有時是殘酷的。
除了毀滅性的日常現實之外,還有戲劇性和令人震驚的事實。前面提到的孟加拉國的工廠大火和倒塌的建築物這些破壞性的案件,雖然已被國際媒體廣泛報道。
但這些應該被起訴的工廠老闆(通常也是政府官員)卻不受影響,他們還在要求越來越多的生產,越來越少的工資。因為,貧窮的底層競爭仍在繼續。
毫無疑問,這是我們難以想像的絕望。
三、到底誰該為此負責?政府?企業?還是你我?
快時尚勞動者佔全球時裝產業勞動者的60%,但這些缺乏監管的數百萬工人,卻面臨著危險的工作環境。
自2013年事故以來,孟加拉國政府雖然已經與西方國家簽署協議,要求他們對海外工廠的安全和條件負責,但這些措施並非是長遠的解決方案,更不用說這些具體的生產設施的合規性和安全措施等等,真正實踐起來有多困難和耗時。
以H&M為例,在孟加拉制衣廠事件發生後,H&M等100個品牌聯合簽署了孟加拉國防火及建築安全協議,承諾將對32家在孟加拉的服裝工廠進行維修。協議簽署後,卻被爆出孟加拉安全聯盟的工人未積極履行相應職責,導致維修進程緩慢。
孟加拉國是個例嗎?當然不是,那為什麼現在孟加拉國的服裝製造業如此之多呢?
因為原來很多廉價製造業是在中國,但近些年我國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服裝的成本過高,快銷品牌製造商不得不尋求以更便宜的服裝製造商。
美國新聞最近報道稱:Gap正在尋求將一些產品轉移到緬甸,H&M正在向衣索比亞擴張。將生產轉移到工資甚至更低的地方,但是這些國家缺乏製造業基礎設施,而在急於填補空白的情況下,悲劇也將會隨之而來。
區別於Chanel、愛馬仕等定價高昂的奢侈品牌,「快」與「廉價」是Zara等快時尚品牌贏得消費者的必備武器,為了跟上消費者越來越快的需求以及應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快時尚品牌不得不通過向供應鏈施壓,不斷壓縮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的方式來增加盈利。
大多數品牌代工生產,不會親自掌管生產設備,使得一切難以監測,很難控制供應鏈的工作環境。(ps:並非為其辯駁,只陳述客觀事實。)
如今,最需要的解決措施是:快時尚品牌建立透明的供應鏈。
例如為了提升生產第一線的透明度以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日本快時尚品牌優衣庫也於今年首次公開了國內外146家代工廠的名稱和所在地址,其中,中國為88家。這些工廠均與迅銷合作1年以上,占訂單總額超過80%。
不過,高透明度評級並不代表品牌的服裝不會在危險的條件下生產,反而往往成為品牌掩蓋其惡行、誤導消費者的一個武器。
在積極宣傳回收舊衣項目的H&M,被曝光2013年以來在丹麥焚燒了60噸滯銷衣物,平均每年12噸。面對指控和質疑,H&M辯稱燒毀的是「有缺陷」的產品,按照公司規定這些產品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出售或回收,因此被自動銷毀。
事件發生後,丹麥都靈設計學院教授Else Skjold斥責道,在業界眼中,H&M的做法是非常虛偽的,打著「可持續發展」的幌子,實際上無甚作為。
在未來,藉助先進的科技來替換吃人血的供應鏈。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時尚電商的不斷崛起,「快時尚」 正在向「超快時尚」演變。對於快時尚品牌而言,要找到價格合適且符合要求的供應商變得愈發艱難。
因此,數字化、電子化成為「超快時尚」得以實現的前提,藉助科技來縮簡訊息整合和決策的時間,同時也讓供應鏈的反應更加敏捷,並減少冗餘員工,實現庫存供應和不斷變化的需求之間的快速匹配,並嚴格控制庫存。
相較於快時尚品牌,adidas、Nike等運動品牌已率先試水高科技生產供應鏈。
Nike 4年前投資的Grabit初創公司已研發出利用靜電吸附力來讓機器操控物體並組裝的機器,該製鞋機器的工作速度是普通工人的20倍,在8小時的輪班期間,一台機器在一個工人的控制下最多可生產600雙Nike鞋,即每分鐘至少生產一雙鞋。
去年10月,adidas在倫敦發布了第一款由機器人工廠Speedfactory製造的跑AM4(Adidas Made For),該鞋基於運動員數據而設計,可提供最舒適的穿著體驗。
與此同時,優衣庫選擇以質量為新的突破點,分別在洛杉磯、紐約、巴黎、東京和上海設立研究中心,今年還與日本紡織技術領導者島精機制所合資創辦的Innovation Factory研發出沒有縫線的立體編織技術。
當然,這些技術並沒有全面推廣,卻讓我們看到新的方向。
時裝行業對許多國家的社會和經濟影響是不可否認的,我們作為消費者要抵制的正是廉價服裝帶來的破壞性。在指責企業與社會的同時,我們要審視自己的內心,應該如何在衣物上理智消費、環保回收。
市場研究機構分析師認為,只有當消費者產生高頻次購買需求時,快時尚的模式才可能成立,因此減少血汗工廠的責任還在於公眾。
希望品牌企業在一味追求速度和利潤的時候,應該停下來思考,過分的貪慾將毀掉未來,未來的消費者將會覺醒,退出這個不斷消費平庸物品的死循環。
既然富有的品牌企業有權力轉嫁成本,把工人置於惡劣的工作環境;我們作為消費者也有權力決定快銷商品是否該留在市場。
資料參看:Fashion Revolution、WWD、時尚頭條網、hokkfabrica、psychologytoday、cnbc
圖片均來自網路。
註:本文由飛螞蟻原創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分享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