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推高和延續經濟危機的——加班帶來最危險的「滯脹」(中)

懶惰推高和延續經濟危機的——加班帶來最危險的「滯脹」(中)

1 人贊了文章

  我們中國早期努力「加班」不是為了追趕發達國家,而是為了和競爭對手——那些同樣落後國家拉開差距。靠多加班,汗水和血汗工廠體系拿下歐美轉移出來的低端製造業。在追趕發達國家的時候「加班」只是在不斷被拉開差距,更加追趕不上。

 ——————————————————————————————————  

「中國其實重回了「汗水型經濟」。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呈現出逐步回落的態勢;而同一時段,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仍然在8%以上的高位,也就是說,就業人員的工作時間縮短,伴隨著收入的高速增長。

  但近年來工作時間階梯式的回升,而收入增速逐步回落,只能說明就業人員儘管付出了更多的汗水、拉長了工作時間,卻沒有獲得同等增幅的收入回報。」

「加班」的數據和分析,詳見《勞動時間延長背後——秋葉原事件給我們的警示》

                原創:李迅雷 楊暢 李迅雷金融與投資

               微信公眾號 lixunlei0722)

  我是看這篇文章後,覺得數據有基礎,才提出之前的觀點的,雖然早就有這個認知。即經濟危機時期,或者經濟危機之前「加班」是加劇經濟危機發生,延緩經濟危機走出低谷的「核心危機」。

  正確的做法帶來正確的結果。

  一些歷史延續下來,並不斷強化的正確做法,其中有什麼樣的道理和教訓?不是學習到的,而是通過慘痛的教訓得到,並記憶深刻的。

  保障勞動者權益方面,中國是有現實的難度的。我們需要工人的加班,需要大家無私的奉獻,才能賺到原始資本的第一桶金。才能擺脫貧困,失敗的命運。

  ———但重點的重點,——

  「加班」不是為了追趕發達國家,而是為了和競爭對手那些同樣在爭奪歐美轉移出來的低端製造業的國家競爭。

  現在我們的優勢不在是加班,而是完整成熟的配套產業體系,複雜的分工協作,完善的區域化集團競爭。

  加班不在是核心競爭力。

  而在追趕發達國家的時候「加班」只是在不斷被拉開差距,更加追趕不上。發達國家在智力上設置的大量「壁壘」,還有「陷阱」。

  靠加班能突破么? 

  一直以來,歐美國家的工作時間是減少的,工作安排,制度體系更加靈活。產業競爭力卻並沒有減弱,反到是不斷的增長和加強。在企業工作時間的減少和靈活安排,但對個人能力,潛力的評估更加準確,壓力和薪金刺激更加大了。工作要求和強度實質上是更高了。

  中國在軟體,晶元,互聯網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還是突破不了,中興上課,5G鬧出投票的要蛾子。在航天工業上採取了舉國投入的體制。但是馬克斯的SpaceX公司卻跑在前面。

  電動汽車補貼了多少錢,還是干不過特斯拉,更不要提還冒出個賈葯停的車也下線了。但是國產車在道上跑的都是什麼?唯獨沒被寄託希望的高鐵倒是意外開花了。

  問題出在整個團隊的建設上,我們就是靠簡單的「加班」來彌補各種缺陷和不足,加班是一個人在戰鬥,一個人在努力。耗乾的是個別技術人員的寶貴智商,對團隊來說,負面效應更大。拿加班堵槍眼,應付上級。

  任何一個團隊,都面臨最優化的力量分配和團隊保障,前沿規劃三個問題。

  優化結構,將智商安排的最需要的地方,完成梯隊化,而不是強攻和搶攻。

  從物質保障到心理保障。

  從全盤資源出發,對手裡的籌碼規劃,來競爭制高點。

  商業競爭就是一場場接連不斷的「戰爭」

  一個亂糟糟的團隊,只能磕一下不發達國家的散兵游勇,或者打發達國家團隊的小偷襲和游擊戰。  

  但是加班會掩蓋這一系列問題,都很忙?忙什麼玩藝,說不清,只能畫個美好未來,現實東西不談,這就跟人海戰術看上去很美,我儘力了。盡什麼力,洪荒之力?

  我並非單純的要否定「加班」。而是我們要對歷史延續到今天,並一直在做的,並且不斷推向更好的方向的做法,要予以公正和正確的認識,理解。

  「正確的做法」,也是要考察國情來用的,國內直接就搞一刀切的加大勞動保護力度沒有必要。睜眼瞎一樣,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不知道什麼正確的,是致命的。

   就比如《消費者權益保障法》,還有消費者協會是中國長期以來經濟發展後繼無力,遲遲爬不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性原因一樣。

  最失敗的國家,賣毒品和槍支都是劣質的得不到質量保障的。從最失敗,一路向上,到最成功的國家。

  質量是最基本的差別。什麼是質量,就是消費者的權益。滿意不是廠家,不是政府,不是電視台,不是名人,不是什麼協會來說的。

  過去還有國貨當自強的口號,現在沒人提國貨了。

  從國貨到生產國貨的企業,比如現在中國唯一的PC企業集團,中國本土的打車的王牌。打敗谷歌的中國搜索引擎的驕傲。

  都是在中國消費者權益保障體制下成長起來的。 

  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你怎麼比較的發現自己的錯誤?

  什麼是對的?不是照葫蘆畫瓢,什麼都搬過來,而是理解到位,在全盤搬過來的。

  不理解,不明白,就不可能全盤搬過來,全盤照用。道理上很簡單,企業生產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提升四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理解,不全盤理解,引進一套坑人的技術,怎麼辦?不理解,怎麼坐到消化吸收提升?


推薦閱讀:

我花了四年時間,終於找到了解決拖延症的辦法。
對於空想主義者來說,如何才能徹底的克服懶惰,提高自己的執行力?
十二星座誰最懶惰
孩子,請遠離低質量的勤奮,因為這比真正的懶惰還可怕!
克服拖延(理論版)

TAG:懶惰 | 加班 | 經濟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