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推高和延續經濟危機的——加班帶來最危險的「滯脹」(上)

懶惰推高和延續經濟危機的——加班帶來最危險的「滯脹」(上)

2 人贊了文章

加班本身意味著企業在「裁員」,每多一份加班,就多帶來一份失業。

多一份失業,多一個人流浪在街頭,也多了一份恐懼。而後你又在持續加班,過老,疲勞,職業病,心力交瘁,勞動事故,生產率降低。

在疲勞的時候,在精力不濟,在焦慮時,在威脅之下——降低了企業員工/管理者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

  從老闆的角度,加班用廢一批,再換一批員工。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活人還不好找。

  很不幸,每一個「聰明」的老闆都這麼想,以至於勞動力市場上都是用廢的員工。而現在的生產設備反而是越來越複雜,對團隊流水作業的默契度也是越來越高。勞動力市場上別說優秀的,合格的員工也越來越少。

  加班在經濟繁榮時期,未必是什麼問題。勞動力市場上沒人可用,加班帶來的薪金增長,會從其他方面來補償加班者的損失。比如購入更先進的家庭工具,購買家庭服務,出門度假恢復精力。上昂貴的培訓班進修。

  在經濟低谷——危機時期,則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危機時期,加班通常是免費的,為了商品的價格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優勢,節約那麼一點點時間。

汗水型經濟——加班時間延長與收入增速下降並存的。工作時間階梯式的回升,而收入增速逐步回落。

「加班」是一種降價競賽。

最懶的一種管理方式。

你報價100,我報價90,回去讓工人/管理幹部從8個小時,干到12個小時。把人力成本砍掉10% ,變相的降低小時勞動工資。

  降價=降生產者工資=降低就業收入。

  已經就業的人工資收入在下降。

  (第二點),讓老員工加班,而不是僱傭新人,減少市場就業機會。

  每天工作8小時X2個人=每天工作16小時X1個人

  8X2=16X1 

  傻子都能算明白,只要想辦法多讓員工加班,就可以少僱人,少花錢。(當然也只有傻子會去這麼算)

  這是一個非常懶惰,有效的決策,對於前幾名做出決定的人而言,支持它的還有懶惰的勞動仲裁設計機制,遷就於血汗工廠的經濟需求。

  但最終這些加班出來的低價產品必須有一個去向。

  出口,只有出口貿易才能消化這些不斷擴大的單一產能。高級產品,類似晶元製造工業靠加班是加不出來的。

特斯拉工廠的電動汽車能靠加班把產量提升上去么?

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工廠關係到很多普通的單一收入家庭的麵包問題。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打起來了。

  特朗普的貿易戰就是美帝死磕全球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必需購買美國的商品,必須在美國本土投資,才能在美國本土銷售,否則就征關稅。根本上也是最底層的單一技能就業人員的家庭麵包問題。在中高端美國製造基本是碾壓的。

當出口達到一個頂峰的時候,麻煩就出現了。

這些「加班」加出來的產能,崩塌的後果是整個產業的崩塌,大量的失業集中突發。

能夠靠「加班」這種簡單粗暴方式增加產能,降低成本的企業(行業),產能爆發的程度是非常可怕。也就意味著凡是能規模化生產的東西,都是會快速集中化。所以中國早期的企業喜歡打價格戰,擠垮對手實現產業集中。

可是商品和商品之間也是有競爭和淘汰的關係,日本車,美國車,德國車的競爭。蘋果、三星和安卓陣營的競爭。尤其是電子產品面臨很強的升級換代節奏。

「加班」本是突擊提高量產,而不是改變質量,甚至是改變整個設計,出新品。任何市場容納的商品數量都是有限度的。

同一型號的產品生產的數量越多,市場越早達到飽和點。而產品一旦升級換代。原本投入大量資金形成的產能就是報廢的。

諾基亞死在蘋果手裡,是因為諾基亞產能問題么?

「加班」,爆產量,實際上是在縮短整個行業的壽命。除了糧食以外幾乎沒見哪種工業產品能夠永久的生產下去,產能不斷增長,不斷增加新的就業崗位。

 「透支」未來。

  而在「透支」未來的時候,根本不做好應對未來危機的打算。 

  為什麼會如此。

  加班型的社會生產制度會限制企業組織的智力成長,顯著的阻礙整個企業的管理者和員工的智力成長。

  任志強收費課程——《低智商社會》:怎樣避免智商衰退。我沒錢去看,但知識和見識收費是個普遍的趨勢。

知識的封鎖和壁壘會越來越嚴重。

阻擋人從一個階級躍升到另外一個階級的,不是金錢,不是權力,不是物質的豐富,而是心靈的躍升。

當今社會基本物資什麼都不缺,也不匱乏。但是多少人缺衣、少葯,缺少吃的,除了人性本惡的醜陋缺陷以外。這就是社會勞動異化,通過供給控制,消費端的奢侈消費刺激,來激發人的慾望,驅使勞動者努力工作。

知識封鎖,知識有價就成為一個普遍的異化趨勢。

互聯網越來越發達,看似獲取知識難度降低了——但你去百度一下,你想學點免費的東西,你肯定找不到。更何況,學習從來不是翻翻書,更不是上找個廣告少的搜索引擎去抄一抄。

  學習是時間和實踐的沉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這種「加班」,也是指標化管理體制,本質上壓縮了休息、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壓縮了社會群體之間的交流時間。

  什麼是正確的,我們從無思考,我們缺乏這種訓練,也缺乏去思考,更沒時間去思考。就是一隊隊的社會螞蟻。我們不知道幹什麼,也不知道做什麼是正確的。

  這些年,普遍反映生意越來越難做了,錢也不好賺了。但是社會環境,經商環境是越來越寬容,越來越安全了,是利於做生意的。

  0

  越來越多的講課班,開始講如何做生意。

  越來越多的大師,開始玩心靈套餐,幫著老闆給員工洗腦。把員工洗成250 ,管理一幫250的老闆是容易了。

  可世界這麼大,你知道自己能碰上什麼?

《三國演義》現在沒人讀了。

一門三公,佔據河北大半個中國北方的袁紹是很NB,不牛也打不下那麼大家業。但是兵強馬壯大地盤的袁紹碰上地盤小,兵弱的曹操,就OVER領盒飯了。

看看曹操手下,多數人能記起來一大群牛人。

  著名的荀彧、荀攸、賈詡、郭嘉和程昱,以及司馬懿。荀彧和郭嘉是從袁紹那裡出走,主動投奔曹操的,很少人會注意這一點。

  但袁紹手下,有什麼能人?我是沒想起來。

  袁紹覺得世界這麼大,自己可以愉快的玩耍,沒想到被曹操給意外終結了。

  看看過去10年曾經流行的商業觀點和今天的非常不一樣,活躍的中小企業,大企業都很意外的終結的數目有多少,就代表一批倒掉的錯誤挂念和觀點。

  抽出時間去思考,才會學習有所收穫。

連問題都提不明白,這算是一個坑,但不致命。

但是別人說什麼,你都不明白。理不清清教和學習的方向,這就是連脫困的末班車都趕不上了。

 學習始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終身學習更不容易。

很多企業為了眼下的難關,而放棄了學習的時間,放棄了思考的時間,用加班來應對危機,基本上就很難越過危機的門檻。

 ——————————————————

  《三國演義》現在沒人讀了。三國的道理還是很牛X的,楚漢之爭,王莽~劉秀那一段歷史。豐富的讓人難以置信。

  但過去,總是從權謀角度來作為商戰讀本的比較流行,而這麼解讀的企業經營者還有幾個存在的,很少。這方面不流行了,意味著失敗。

————————————————

中國當年被指責向世界輸出通縮,摧垮了不少國家的製造業。責任在全球化,中國只是下游。由於經驗不足,管理水平和意識差。當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大批南方小企業破產,中國經濟一樣遭遇了沉重的打擊。

美國次貸危機,中國也一樣跟著遭殃。

只不過中國的老百姓100多年來,祖輩父輩都要應對各種社會災難,習慣了如此。更不要說窮的也沒啥了,再危機也是個窮,跟之前沒差別。日子難過是明顯的,可還是要活著么。

中國本土的低工資對這些出口產品同樣沒有消費能力。

當最終加班也無法使產品具備競爭力的時候。危機也就產生了。中國急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出口市場來解決這個問題。

拉丁美洲那是美帝的地盤,老虎屁股。 東南亞,非洲才是中國攻略的重點。但我並不看好這一點。這些歐洲殖民地無法建立正常的市場國家經濟秩序,穩定性很差。不先解決政治上的問題,就不可能是穩定的外銷市場。 而解決政治問題,面臨著與在當地紮根很深的跨國企業,還有歐洲古老的家族的衝突問題。

沒有跨國企業的武裝力量,歐洲經濟、政治的人脈,在非洲的大大小小的勢力都是活不長久的。

題外。。。。。

——————————

推薦閱讀:

懶惰
賴床鬼必學8分鐘高速化妝技巧就算快遲到還是要優雅現身
「好丈夫」的懶惰邏輯
我花了四年時間,終於找到了解決拖延症的辦法。
孩子,請遠離低質量的勤奮,因為這比真正的懶惰還可怕!

TAG:加班 | 懶惰 | 經濟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