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與工業設計的恩怨情仇
來自專欄說你懂的設計6 人贊了文章
(配圖為菲利普斯塔克大師設計和手繪...)
在我的身邊,跟大家討論起我是工業設計師的時候,發現很多人會給工業設計師貼上如下幾個標籤:藝術家,美工,繪畫很好等等。而且在同行裡面,繪畫也是經常被提及的主題,設計師的交際圈經常會出現藝術家,畫家等,平面設計師,UI設計師等等各種靠藝術創作為主業的「畫師」們。在以上提到的一些周邊行業裡面,大家普遍能達成一個共識,即手繪(更準確的說應該是繪畫,為了迎合主題姑且用手繪代替吧)是專業的核心技能之一,手繪的水平直接影響專業的成就。然而,這種在其他相關領域不容置疑的事情往往在工業設計的領域,卻經常出現一種討論——手繪到底重不重要?
我的觀點是:「手繪對於工業設計的工作當然重要,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但是手繪的表現力水平不一定要很高,夠用最關鍵」。也許這句話會讓大家很費解,無論你認不認同,希望你能耐心看完我的分析再做定奪是不是要否定我或者支持我。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手繪在工業設計工作有什麼關係,有什麼用?
有個問題大家可以先想一想:手繪在工業設計中的有多大份額?工業設計是一個跨度很大的專業,一個完整的工作周期是一個產品從什麼都沒有到上市(有時候甚至是退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要經歷調研,構思,3D,模型,展示,計劃,結構,磨具,生產,營銷,推廣等等很多(我只是粗略一想,不是很細緻的劃分)細碎的階段,在每個階段對工業設計師能力要求和工作量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產品領域對這些階段的重視程度和工作也是不同的。我們討論的手繪通常集中在3D和模型之前的推敲階段,所以相對於整個工業設計的過程來說手繪並不是主體;而手繪的作用是展現出設計師腦中的概念和思考,而這些概念和思考才是設計的關鍵所在,所以手繪也並非設計目的而是工具。最直接的來說,人家評判一個工業設計,也不會以手繪來評價,就像IF,Reddot,IDEA,Good design從來不會為草圖呈現的產品授予獎項。
既然手繪是工具,那我就簡單討論一下這個工具對設計有什麼用:
1,對設計師自己來說,手繪是設計師挖掘自身靈感的工具。這很好理解,設計師有好想法要記錄下來離不開手繪,沒有想法畫畫就有了,建模遇到難題了要畫兩筆...手繪幫設計師把腦子裡抽象的事物轉化成2D的圖片,對於自己完成設計是必不可少的。
2,對與設計師合作的人來說,手繪則是必不可少的想法溝通工具。之前一段說到設計的流程很長很雜,在這些流程里,手繪可以說是貫穿始終的,除了設計師自己工作要靠手繪,甚至與結構,磨具溝通也需要手繪作為媒介。離開了手繪,思維與實物的橋樑就斷開了,與其他部門溝通簡單勾勒幾筆的東西很可能要變成個把小時的描述——甚至有時候描述都是無法解決的。尤其是在軟體輔助計算機設計不發達的早期工業時代,完全沒有計算機可以幫助繪製3D,我們現在做個曲面傳給R&D工程師,人家直接就可以在電腦提取出來製作結構,在那時候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模型做出來之前想看3D效果全得靠手繪,你一個曲面過去人家設計師畫出圖來直接就得給結構設計師看得懂,而且結構設計師就得根據你的效果圖用手畫出圖紙,就連模具加工也得從看你的手繪,畫錯了或者畫不好可能後來的工作就全白費了,所以手繪是那個時代幾乎唯一的溝通工具。
3,對於整個設計過程來說,手繪是個效率工具。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和別人溝通,手繪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節省大量的精力,手繪幾個設計稿雖然不如建模渲染做模型驗證來的精確,但是很多時候已經足夠進行初步篩選。相比於語言,圖片也有更多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也具有更強的衝擊力,可以節省大量口舌,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
所以綜合上面三點,手繪是一個工業設計的工具,它可以幫設計師快速挖掘自己的靈感,也可以幫助設計師高效與其他人溝通,是設計師必備的工具。雖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手繪重要卻不等於手繪的表現力就要多強。
那麼手繪的藝術表現程度到何種水平比較合適?這個問題換一種說法就是「手繪用不用畫的特好?」我的答案是:不一定,要看在何種設計領域,原則是夠用就好。但是在不同的設計領域這個「夠用就好」標準也不太一樣...不得不說,工業設計除了縱向跨度大(單一產品流程長),而且橫向跨度也大,從設計汽車飛機航天器到手機錢包公交卡。這種產業間的跨度註定了註定了工業設計師的能力也是要按需分配的。
對於一個工業設計師來說,畫一個手機(比如iPhone)和一輛汽車的難度顯然是不一樣的。對於做iPhone的設計師來說,簡單的畫幾筆意思就出來了,很快就可以用手板或者3D的形式進行造型的驗證,雖然手繪的確更快,但是現代的計算機輔助已經異常強大,做個渲染效果更好還帶動態的早期概念也就多花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分鐘的事情,這時間花的值得,犯不上在手繪上花費太多精力。而對於一輛汽車的設計師來說,他需要把整個汽車的造型和細節儘可能準確的畫好,然後是長達數周(甚至數月)的油泥模型,逆向,再建模,再模型等等(之後我也不是很了解了)。做手機的設計師可能在幾周時間內已經做好多個3D的手板可供自己選擇,而汽車的設計師如果想有同樣數量的實物模型供自己選擇恐怕要數年,所以在手繪階段將產品畫到非常逼真雖然對節省今後的經歷有著巨大的作用。
所以對於十分簡單的產品,設計師對形體有時可以完全瞭然於心的情況下,用3D替代草圖推敲的情況是很多的,尤其在3D軟體異常發達的今天,這種做法也不會影響最終方案選擇數量和質量;但在複雜產品中(比如車),手繪的效率不可替代性就很明顯了。這種可替代性的差異,註定了不同領域對手繪的精準程度和表現力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於不同領域的設計師來說,能做到自己的設計領域夠用的水平就好了,舉例來說,一個能把車畫得出神入化的設計師讓他畫iphone絕對是小菜一碟;然而,一個能把iphone畫的很好的設計師是未必能把車畫好的。如果你立志做手機,那你就至少要做到能把腦子裡的手機表現出來;立志做電器,就至少要能把腦子裡的電器產品表現出來;立志做車,那就是最高難度了...所以,這個夠用的概念,是根據你對自己的預期設定的。
上面說了手繪表現力夠用就好,但是如果不夠用呢...?那麼就要介紹手繪的另一個獨立於設計之外的作用——手繪是設計師造型能力培養工具:輔助培養三維空間的想像力,培養造型能力。
先說一下培養三維空間想像力,每個人天生對三維空間的想像力似乎不太一樣,比如畫一個方盒子,有的人不用人教就能畫出透視,有的人則不行。這原因應該是腦科學的領域我也不太理解,但是我認為多畫多聯繫會增強鬧鐘神經在這方面的關聯進而幫助你更好的判斷形體還有在腦中構建形體。
再說一下造型能力,有很多人說到,照著畫還可以,但是自己想著畫卻卡住了。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在照著畫的時候你腦子裡運用的是觀察力和短期記憶力,而沒有東西做參照腦子運用的是想像力和長期造型積累下來的記憶力。當你脫離了實物後腦子裡的輪廓沒有清晰到足以讓你通過手繪把它表現出來就出現卡住的現象。這時候就要通過手繪的練習,可以把形體刻印在腦中,形成很多積累後你對某些特定的形體有了細節的圖像概念,起手的時候至少可以找到起點。就像是背誦文章之後,當你在今後寫文章的時候,即使你是原創的思想,但是還是可以從背誦的文章裡面取得句式,框架,等等作為參考幫助你構建自己新的文章。
在此總結一下上面的所有觀點:
1,手繪是整個產品設計過程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效率工具,是挖掘靈感,與別人溝通的必不可少的媒介。手繪的表現力水平不一定要很高,要結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和職業需要判斷,關鍵是要在自己領域夠用,不要造成工作不便利。
2,手繪對於設計師來說是培養空間想像力和造型能力的工具。
對於廣大糾結於畫不好手繪的同學(手繪大牛不適用),我的建議是:
1,正視自己:很多設計師都愛畫車,這個無可厚非,畫好了確實美,有成就感。但是問題是,繪畫跟天分是高度相關的技能。靠努力,你可能能把簡單東西畫好;但是僅僅靠努力而沒有天分,是幾乎不可能畫好車這種複雜形體的。所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合理預期也是一種能力,沒有某種天分不丟臉,也許你的天分在其他方面;丟臉的是用別人100倍的努力去做一件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而耽誤了自己整體的發展。
2,正視設計,夠用就好:如果你不是非要去做交通工具的設計,實在畫不好的話不必要強迫自己了,設計跟手繪有關係,但設計畢竟不是手繪,時常練練保持穩步提升就行了(是在已經在你自己的設計領域已經夠用為前提哦),手繪話不好把精力用在軟體對你的設計生涯來說可能更有效。
3,實用第一:對於著重實用的同學來說,結構素描是最有效的一種手繪方式(還有就是盡量能把正側面視圖練好),因為結構素描可以快速的讓人理解你的產品形態,作為一個橋樑工具是性價比很高的畫法。畫的時候可以著重訓練畫好結構素描的透視和結構線。上調子和色彩都是在一個良好的透視上才有更多的意義,所以在沒有練好透視的時候花費大量精力在上調子上色會影響你透視進步的速度。
——以下是一些牢騷——
說到這裡,還有個現象值得一提——對手繪的表現力的要求在我國工業設計圈子裡中被過分的強化了。自我的工作中,認識的很多老外設計師手繪都遠低於咱們國家同學的水平,甚至是某些國外設計大師,那草圖如果你看到簡直是令人髮指。我沒去過國外上學,但是聽身邊的朋友們描述(有的聖馬丁,有的ACCD,還有其他各種外國學習的),在他們那裡設計教學的側重是不一樣的,手繪的成分不如國內學校多。我就很好奇,為什麼國內的工業設計圈子這麼喜歡強化手繪的表現力?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1科技發展太快,設計卻教育落後了。我聽有些前輩說,在他們剛工作的時候,電腦作圖都是奢飾品,那時候電腦少,配置低,3D軟體更少,遠沒有現在這麼效率(其實想想也真是,我感覺我上學那幾年是電腦配置和軟體數量的爆發期)。那時候全球設計中心溝通都靠傳真機把草圖互相傳。這麼艱苦的環境,製作手模寄來寄去的效率太低,快速3D建模製作手板更是天方夜譚了。所以那個時候手繪是工業設計中不可替代的一種表現形式,表現力就決定了你的產品被選中生產的幾率。然而,由於數字化技術發展太快,短短几年時間已經到達今天這種程度,學校的教育可能相對滯後,想想僅僅大學這4年時間,電腦配置翻了幾倍,軟體數量和易用性也大大提升,這種滯後難以避免的。
2手繪是比較容易獲得成就感的一門學科。這個很好理解,作畫,尤其是畫的好給人帶來的成就感是很強的,設計的其他步驟往往很枯燥,而在手繪的時候你能很快的從枯燥的調研,創意,思考跳出來,而且每畫一張美圖,它實實在在的在那裡,不像調研會被否定,創意會被打擊。慢慢的越來越多的精力被投入到這項有成就感的活動,甚至漸漸忘了工業設計的本質...
3現有高考制度下導致的藝術生源比較多,手繪的重要性自然而然被拉高了。
4整體工業設計教育跟實際脫軌...不多說了,你懂(這其實是最重要一條吧)
當然,在任何情況你把手繪作為愛好練的爐火純青都是非常好的。
如果覺得有收穫,請幫忙多點個贊。先謝過
——時間戳:首次寫於2014年,最後修改於2018
推薦閱讀:
※工業設計思維都發生了那些變化
※非著名工業設計師的非典型發展史(拾玖?DELL新加坡設計)
※生活藝術 戴爾Dell Inspiron-5567筆記本模型
※【來設計專訪】一個愛「折騰」的暖男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