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勝十敗論——郭嘉是怎麼分析問題的
來自專欄明應的經濟世界6 人贊了文章
十勝十敗論,是郭嘉加入曹營一年後(197年)分析袁紹和曹操優劣對比而作出的一個著名的概括和判斷,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戰略分析。
此時,袁紹統一黃河以北的態勢已經不可阻擋,其強大的軍力令人望而生畏,公孫瓚在幽州只是坐而待斃。而曹操的身邊,還有呂布、張綉、劉表等強敵環繞,隨時準備著撲過來。
面對此種情勢,郭嘉分析:
「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兵強,無能為也。
-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 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
- 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
- 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
- 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
- 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
- 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
- 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
- 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
-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郭嘉的這十勝十敗論,表明上看起來頗為凌亂,似乎沒有一個明顯的內在邏輯,倒像是一個現場即席發言,實際上仔細分析還是有明顯的層次。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三個層次,這也是郭嘉、楊永泰這類一流智者分析問題時的基本框架。
第一層次,說的是政本的問題,人的問題,也就是郭嘉所謂的「道」的問題。
郭嘉分別評價袁曹人各四個字,袁紹「繁禮多儀」,曹操「體任自然」。
該怎麼理解這八個字呢?
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建立之後,肯定要大興禮樂。這種做法很好理解,主要是為了辨親疏,定尊卑,鞏固統治秩序等,也即《禮記·曲禮》所說的:「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但需要注意的是,禮儀並不是為了束縛人,限制人的自由,也不是為了把人死死地捆在某一個特定的行為習慣上,而是一種引導人不斷提升自己生命層次的善巧方便而已。
一般來說,作為統治者讓人制定禮法,可能是為了更好地統治,但聖人在制定這些具體的禮儀的時候,也是絞盡腦汁。在他們看來,通過這些禮儀,約束人的行動,抑制人的慾望,這是實現自我提升的第一步。一個人在人間生活工作,只要遵循這些禮法,至少不會犯大的錯誤,但至於能不能繼續再往上面提升,打破業力對自己的束縛,順利提升至賢人、聖人之境界,最終達到徹底的心靈自由,還需要他自己的不斷努力。
一個人,如果在禮儀的層次上繼續努力,繼續提升,修鍊定慧功夫,那麼遲早會進入到「體任自然」的境界。
也就是說,在郭嘉看來,曹操的心靈層次、心靈功夫、人生境界已經遠超袁紹。袁紹可以說是「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典型,把聖人的禮法當作理所應當的東西,只要是聖人說的都會死板地遵照執行,是一個典型的教條主義者。而曹操的心靈功夫比他要高得多,不用通過禮法的約束這麼麻煩的功夫,他自己已經能夠順利地安住在「體任自然」的狀態。這種人生境界的差距不是簡單的幾年幾十年的練習就可以彌補過來的(這一點連曹操自己可能都沒看明白)。
實際上在這個層次上的分析審視一旦結束,後面的基本就可以不用看了,但是為了更詳細地說明自己的觀點,郭嘉隨後道出了第二個層次的問題。
第二個層次是政綱的問題,是路線、方針的問題。
一個軍政集團要想能夠取得勝利,路線、方針務必正確,否則大路線走錯了,不管你的團隊有多厲害,走著走著就不知道走到哪條溝裡面去了。
郭嘉比較袁曹二人在政治路線、方針的差別時,概括了兩人的特點:「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
也即,在政治路線上,袁紹倒行逆施,曾被公孫瓚痛罵,曹操則順天應人,處處以天子的名義行事;在治國路線上,袁紹學習漢朝的傳統,「以寬濟寬」,而曹操則恰恰相反,根據時代特點的不同「糾之以猛」,與後來諸葛亮治蜀類似。
有了路線、方針方面的對比,曹操戰勝袁紹其實是大有可能的,但是還有一些人看不到這兩個層次,那麼第三層次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第三個層次,也就是普通人看來戰勝敵人最重要的一些因素,也被郭嘉拿來進行了一番比較,所謂「度、謀、德、仁、明、文、武」等。
這幾個方面,都是世間一些有見識的人眼中決定戰爭勝負最直接、最重要的東西,也是一個軍政領袖核心競爭力最直接的表現形式,郭嘉也將袁曹二人的各自特點一一作了對比,結果是曹操勝於袁紹。
綜合以上三個層次,可以看出郭嘉在分析問題時的一個基本的框架,實際上這也是過去大多數一流的智者分析問題時的基本思路。
那些層次比較低的人,永遠看不到第一個層次方面的問題,因為這個層面所面對的全是本質問題,是意識的遷流變化問題。
為什麼巴菲特在投資一個公司的時候,最看重的往往是這個公司的負責人?
為什麼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其道理全在這裡。
而郭嘉在第一層次的分析判斷方面尤為擅長——他徹底的把心看透了,把人看透了,估計6年隱居期間他沒少在這方面鑽研,你也可以說他是天資縱橫。
普通人跟郭嘉這類人的差別,在哪裡呢?
普通人,所糾纏的主要是現象問題,所以他們認定曹操在實力強大的袁紹面前必然失敗;智者所著重觀察的主要是本質問題,所以荀彧、郭嘉、沮授認定袁紹雖然實力強大但面對曹操恐怕要折戟。
也就是說,普通人所著眼的地方,主要是第三層次以及第三層次以下的因素。判斷能否取得勝利,他們主要依靠的是兵力、裝備夠不夠多,刀劍夠不夠鋒利,糧食夠不夠吃、是否能耗過對方等方面的考量。
稍微再高一層次的人,會在這個基礎上歸納、概括、提煉,考慮一些綜合國力方面的因素,看綜合實力是否能夠強過對方。
也有人讀了過去的一些聖賢書,書上總強調,人是最重要的,但人如何與第二第三層的實力結合、轉化,總是不甚了了。
實際上第一個層次,更多的是一個生命層次、人生境界的問題,所以眾人看書看到這裡,總是一頭霧水,如墜五里霧中,因為一到這裡,已經不再是過去的知識學習所能夠面對的了。而當你放下書本,經過一段時間的參悟、實踐,境界再上一層樓之後,再看到這裡以前的困惑就豁然開朗了。
在《摩訶婆羅多》中,俱盧之戰即將開始的時候,兩派都紛紛地到各國去尋求自己的同盟軍,其中最重要也是兩派首先要考慮的肯定是多門城的黑天。
兩派的兩個核心人物,難敵和阿周那都到多門城去找黑天,難敵先到,而阿周那最先被黑天看見,兩人陷入爭執。黑天就把多門城的勢力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自己龐大的軍隊,一部分則是自己,讓二人選擇。阿周那沒有猶豫就選擇了黑天,而難敵也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了多門城戰無不勝的那羅延大軍。
這裡實際上就是兩種人生層次的差別,而郭嘉能夠在這裡侃侃而談袁、曹的生命境界,說明他實際上有著比曹操本人更高的層次。
這樣的人在曹操身邊,曹操的勝利是大概率的,而這也是曹操起兵之時的一大初心——「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註:
1.本文為《郭嘉:一流謀士的功夫你想像不到》第6篇,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本系列文章有配套課程《郭嘉工作法》、《郭嘉的5種思維方式》,在本人千聊直播間,有興趣者可移步一觀。
地址:https://m.qlchat.com/wechat/page/live/2000001453829680
推薦閱讀:
※敷皮潦草說三國
※春節票房三國殺!「周星馳」IP值多少票房?|周星馳|美人魚|票房
※三國志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三國演義的勢道法術
※三國演義 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