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隆中對,水平很低?任一知乎大V回到劉備身邊都能提出?

諸葛亮隆中對,水平很低?任一知乎大V回到劉備身邊都能提出?

來自專欄修正漢末三國和一些歷史的偏差470 人贊了文章

很多人眼裡,隆中對水平很低,到底哪裡牛逼了?甚至有人認為任一知乎大V,穿越到劉備身邊,都能提出和諸葛亮隆中對差不多的策略。

不就是北邊曹操打不過,東邊孫權吞不下,所以只能找軟柿子劉璋!

當然同理,二戰時,好像也有個神奇的巴巴羅薩計劃,就是先欺騙蘇聯,然後北中南,3個集團軍群進攻蘇聯,就能贏了。

好吧,巴巴羅薩計劃不就是先騙所有人,然後3路進攻,到底哪裡牛逼了?與隆中對一樣,步驟不都是一二三,差不多就OK了?

所以把歷史上國家或軍閥的發展策略,還停留在僅僅是史料里的幾十字或幾百字的大綱,只能說,不愧是知乎大V。

首先欣賞一下,漢末各種看上去似乎水平很低的策略

漢末有很多策略:

先看袁紹的,袁紹奪取冀州後,沮授建議往東滅黃巾,往西滅黑山,最後往北滅公孫瓚,東南西北轉一圈,袁紹就四州可定(注1),任何一個知乎大V穿越到袁紹身邊,都能提出!

(注1)三國志袁紹傳:從事沮授說紹曰......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

再看曹操的,袁紹任命曹操為東郡太守,然後鮑信就建議曹操待在黃河以南,只要堅定守住,就有辦法(注2),任何一個知乎大V穿越到曹操身邊,都能提出!

(注2)魏書:今紹為盟主,因權專利,將自生亂,是復有一卓也。若抑之,則力不能制,祗以遘難,又何能濟?且可規大河之南,以待其變。太祖善之。

最後看孫權的,孫權繼承孫策不久,魯肅建議孫權,現在打不過曹操,所以要自保江東,等有機會就奪取荊州(注3),任何一個知乎大V穿越到孫權身邊,都能提出!

(注3)三國志魯肅傳:肅對曰......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漢末這4個戰略規劃,其實就四行字:

  1. 沮授對:奪取冀州,左右上下,就能「橫大河之北」。
  2. 鮑信對:依託袁紹「規大河之南」,就有辦法。
  3. 榻上對:曹操打不過,就立足江東,伺機奪取荊州。
  4. 隆中對:曹操打不過,就聯合孫權,伺機奪取荊州、益州。

這些他喵什麼鬼,都能叫策略?任何一個知乎大V,穿越到這些軍閥身邊,都能提出。

然而這些看似簡單,從幾十字到幾百字,只要做到一二三就能成功的策略,其背後卻涉及到無數複雜的軍事、後勤、民政、外交等等,各種事項。

隆中對等策略,是不斷完善的

(注4)三國志陸遜傳:孫權為將軍,遜年二十一,始仕幕府,歷東西曹令史,出為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

(注5)三國志吳主傳: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

(注6)三國志魯肅傳: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看似非常簡單的巴巴羅薩計劃,其背後卻是由德軍參謀部,在進行無數沙盤演練和討論後,不斷修改而形成(當然計劃最後失敗了)。

這種現代意義上能夠進行精密討論的參謀部,直到近代才形成,而在漢末三國,雖然沒有這種精密的參謀部,但也有起到類似作用的機構,那就是各級屬吏,還有賓客等。

東漢郡守有屬吏,州牧有屬吏,三公和將軍一旦開府,更是屬吏數十人。袁紹開府,曹操開府,就連偏將軍孫權也能開府,還號「幕府」(注4),左將軍劉備也不例外。

除了屬吏,孫權和劉備等人還有賓客,比如魯肅出榻上策時,就是孫權的賓客(注5)。

孫權召集賓客開會,應該在會上討論一些時局問題,而根據史料記載,魯肅提出榻上策,就是在「眾賓罷退」後,被孫權召回,然後單獨提出的(注6)。

由此可見,漢末時的軍閥,除了將軍州郡屬吏外,還擁有一批賓客團體,也能夠集思廣益地出謀劃策。

像魯肅的榻上策,也絕非與孫權的寥寥數語就結束了,更有可能是在未來,榻上策在孫權的賓客集會上,甚至屬吏開會時,被拋出與眾人進行討論,並相應完善。

隆中對的完善時間

(注7)後漢書劉表傳:表招誘有方,威懷兼洽,其姦猾宿賊更為效用,萬里肅清,大小咸悅而服之。關西、兗、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表安尉賑贍,皆得資全。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綦母闓、宋忠等撰立《五經》章句,謂之《後定》。愛民養士,從容自保。

(注8)三國志薛綜傳:次得南陽張津,與荊州牧劉表為隙,兵弱敵強,歲歲興軍,諸將厭患,去留自在。津小檢攝,威武不足,為所陵侮,遂至殺沒。後得零陵賴恭,先輩仁謹,不曉時事。表又遣長沙吳巨為蒼梧太守。

(注9)三國志諸葛亮傳: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

(注10)三國志步騭傳:建安十五年(210年),出領鄱陽太守。歲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領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211年),追拜使持節、征南中郎將......士燮兄弟,相率供命,南土之賓,自此始也。

諸葛亮作隆中對時,連劉備賓客都不是,而劉備也就新野1縣之地。

  • 圖1,207年,劉備的落魄

從史料來看,諸葛亮和劉備交談,與孫權「獨引肅還」一樣,是「因屏人曰」,也就是單獨口述,估計當時只有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人知道。

但這種口述最終能夠形成文字,都是靠後面人補寫的。至於陳壽拿出的隆中對,是諸葛亮自己補寫的,還是其他人補寫的,就不得而知了。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口述轉變成書面體,都會經過後期潤色的,因此現在人們所能看到的隆中對,都是經過207年-到陳壽時期不斷修飾,變成書面文字的版本。

那諸葛亮的隆中對,其戰略規劃的形成時間就值得商榷了。有兩處頗具值得注意,一是諸葛亮對於劉備獲得荊州的方式;二是諸葛亮並沒有提及對南方交州的處置。

首先,前文說了,隆中對的戰略很簡單,就是北邊曹操不去碰,聯合孫權,先佔據荊州,再奪取益州,以實現「跨有荊、益」。

奪取益州方式很明確,就是劉璋這傢伙是HelloKitty,想辦法攻佔。而荊州則是「其主不能守」,所以「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其主不能守」這詞很耐人尋味,如果這「主」是指劉表,那麼劉表已擔任荊州牧超過15年,好歹「招誘有方,威懷兼洽」而「大小咸悅而服之」,能夠「從容自保」(注7),縱然有水分,劉表也不至於到「不能守」的地步。

所以結合諸葛亮後面說「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好像老天把荊州送給劉備一樣,這「主」更應該是指劉琦或劉琮。

如果是劉琮,除非207年的諸葛亮,預知劉表在208年病死,劉琮繼位後主少國疑,劉備有機會奪取荊州。如果是劉琦,則是赤壁之戰後了。

其次,隆中對並沒有提及對南方交州的處置。鮮為人知的是,漢末的劉表對交州有野心和軍事行動(注8),諸葛亮只一句「南撫夷越」就沒了(注9)。

而孫權卻對交州有了行動,就在210年,孫權派遣步騭對交州展開行動,在211年,孫權基本奪取交州(注10),同年,劉備受到劉璋邀請而入蜀。

210年-211年,可以說是個非常有趣的時間段,對於劉備來說,第1年獲得大半個荊州,第2年則入蜀。對於孫權來說,獲得了交州,而劉琦則在210年左右病死。

劉備得荊州,劉琦病死,劉備入蜀,孫權得交州,所有事情都集中在這個時間段,至於「其主不能守」,應該是指劉琦,死人自然「不能守」了。

所以隆中對的完善時間,大致就在210年-211年。

結好孫權,欲拒還迎,最終孫權隨劉備一起入蜀

(注11)三國志劉巴傳:表卒,曹公征荊州。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而巴北詣曹公。曹公闢為掾,使招納長沙、零陵、桂陽。

(注12)三國志先主傳: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

(注13)獻帝春秋曰:孫權欲與備共取蜀,遣使報備曰......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權知備意,因召瑜還。

(注14)三國志吳范傳:及壬辰歲(212年),吳范又白言:歲在甲午(214年),劉備當得益州。後呂岱從蜀還,遇之白帝,說備部眾離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權以難范,范曰: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見者人事耳。備卒得蜀。

(注15)三國志關羽傳: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先主既定江南,封拜元勛,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

(注16)三國志張飛傳:以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在南郡。

隆中對不是一個畫餅,其背後有太多的東西。

207年始有隆中對,208年劉表病死,曹操南下,劉琮投降於曹操,劉備從新野南撤,在當陽敗於曹操追兵之手,荊北幾乎歸於曹操。

而後曹操派遣劉巴招降長沙、零陵、桂陽3郡,荊南也即將淪陷(注11),看上去隆中對是破產了。

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圖2,208年劉表病死,曹操南下,大半個荊州降服,劉備被迫撤退到江夏一帶

幸運的是,劉備主力尚存,關羽率主力從江陵與劉備在江夏匯合,隨後208年底,孫劉聯軍在赤壁大破曹操,開始反攻。

這隆中對的背後涉及到哪裡,就是孫劉聯合,諸葛亮親自與孫權談判,雙方達成協議,如何對曹作戰,這些東西,也絕不是「亮說權曰」那幾百個字所能體現的。

209年末,孫劉聯軍奪取江陵,劉備自稱荊州牧。210年,孫權嫁妹與劉備,雙方達成協議(注12),大部分荊州歸劉備(南郡北部在曹操手上,江夏被三方分割,部分長沙還是在孫權手上)。

這隆中對的背後涉及到哪裡,劉備親自與孫權談判,如何分割,江夏怎麼分割!長沙怎麼分割!稅收怎麼分割!原劉表官吏是如何歸屬!雙方如何駐軍,才能不起衝突!等等,這些東西在中古史的史料里,是很難找到的。

211年,孫劉雙方各自都有入蜀的打算,孫權一度想強行奪取進兵,被劉備阻止(注13),但最終東吳呂岱等人還是跟隨劉備入蜀(注14)。

這隆中對的背後涉及到哪裡,首先,210年劉備拿到大部分荊州,211年就要入蜀,劉備要迅速整合荊州的勢力,而督三郡的諸葛亮,就要在1年時間裡完成「調其賦稅,以充軍實」的任務,以確保軍隊完成行動,幸運的是劉璋給了開拔費。

其次,劉備想單獨入蜀,孫權也想入蜀,劉備先通過軍事行動來阻止孫權,但最後東吳呂岱還是入蜀了,為什麼?因為雙方妥協了,還有商量具體益州如何分割等等,可是東吳在劉備攻克雒城前,就撤回了。

  • 圖3,210年-211年,諸葛亮督長沙、桂陽、零陵3郡,而關羽遙領襄陽太守(注15),張飛先後為宜都、南郡太守(注16)

劉備奪取益州,從「跨有荊、益」,到「天下有變」

(注17)三國志楊戲傳:孔山名方,南郡人也。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蜀既定,為犍為屬國都尉,因易郡名,為朱提太守,選為安遠將軍、庲降都督,住南昌縣。

(注18)三國志先主傳: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注19)晉書宣帝紀:及蜀將羽圍曹仁於樊,于禁等七軍皆沒,修、方果降羽,而仁圍甚急焉。

劉備奪取巴蜀後,很快任命南郡人鄧方,為犍為屬國都尉,涉足南中(注17)。

這隆中對的背後涉及到哪裡,劉備要迅速整合益州的勢力,還有關注南中和漢中等地,諸葛亮等人在成都為其保駕護航。

圖4,劉備任命鄧方,擔任犍為屬國都尉,之後為庲降都督,統領南中

215年,由於諸葛亮、張飛、趙雲入蜀,荊州薄弱,孫權派遣呂蒙等人搶奪荊州,劉備率軍5萬回荊州於孫權對峙,後曹操入漢中,孫劉雙方達成湘水之盟,江夏、長沙、桂陽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屬劉備(注18)。

這隆中對的背後涉及到哪裡,劉備奪回在郝普手中失守的零陵,雙方重新劃分地盤,劉備依然保有南郡等地,確保了關羽實施北伐的空間。

圖5,215年劉備與孫權達成湘水之盟的局勢,還是「跨有荊、益」

218年左右,曹操遷民數十萬,引發百萬百姓的徭役,百姓各處起義,曹魏動搖,這是「天下有變」的機會來了,劉備開始反攻。

219年5月,曹操敗走漢中,劉備奪取漢中,6月劉封孟達奪取漢中東三郡,8月,關羽水淹七軍,曹操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全部宣布起義,反正劉備(注19)。

這隆中對的背後涉及到哪裡,諸葛亮確保後勤,黃權法正等人為劉備次,出謀劃策,制定2路北伐計劃。

  • 圖6,219年6月-8月,劉備奪取漢中,關羽水淹七軍,劉備處於極盛時

218年-219年,劉備-關羽反攻曹魏局勢圖

  • 圖7,曹操敗走漢中,遷民數十萬,引發百萬人徭役,各地百姓紛紛起義,黃河以南幾近崩潰

關羽北伐襄樊,219年8月水淹七軍,但後方空虛,10月,孫權撕毀盟約,奇襲南郡......

總結

漢末的沮授對、鮑信對、榻上對都非常簡單,所以按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說,一個政權的前途,絕不可能僅僅寄託於史料記載的,才區區數百字的策略大綱。

因此隆中對的真正內容,並非只是《諸葛亮傳》的「自董卓已來......」的數百字大綱,還有其背後涉及到各種複雜的事項,包括軍隊建設,後勤保障,民政管理,外交博弈等等。

而從208年冬的赤壁大火,劉備和他的夥伴們,按照隆中對,投入了波瀾壯闊的興漢戰爭。

戰爭才打了10年,形勢發展就對曹操愈來愈加不利,劉備軍和曹操軍力量對比懸殊的距離大大縮小了。

從218年4月到219年7月,劉備和他的夥伴們因勢利導,把軍事攻勢引向就地殲滅敵人,重兵集團的戰略決戰,連續組織震驚華夏的漢中、襄樊,兩大戰役。

可也就在219年,關羽敗亡,隆中對戛然而止,而在208年到219年的11年時間裡,隆中對在實施的過程中,也不免出現了無奈、失誤、偏差和妥協,光「結好孫權」這一點,劉備和關羽就都要背鍋。

但僅以劉備從1縣之地,佔領荊、益,再到最終建立面積達到100萬平方公里的蜀漢來看,隆中對無疑是成功的,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推薦閱讀:

三國詩詞1
秦漢三國--- 晉陽文化
閑評《三國》第46-48回
[原創]劉備集團為什麼統一不了三國– 鐵血網

TAG:諸葛亮 | 劉備 | 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