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父之名:為啥歐洲國王中有這麼多重名和幾世?
4 人贊了文章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歐洲玩,主要是追求那裡打折的奢侈品和感受濃厚的歷史底蘊。而歐洲歷史文化,主要體現在教堂多、博物館多和古堡多這三個方面。每當導遊給你介紹起這個莊園或者那個城堡是亨利四世、路易十一等等貴族、君王的時,你總是會暈頭轉向,就算當時記住了,回過頭到另一個城市又會把兩個同名同世的人物搞混淆,真是頭大啊!為啥封建時期歐洲人的重名這麼多,有時候就連「幾世」都一樣,在歐洲重名排行榜中,「查理」、「亨利」、「路易」等都是大熱首選,下面咱就以重名最多的「查理」為例,來說說查理一世和查理N世的故事。
01
查理一世(Charles I),大多數人知道可能是歐洲某個國王或者公爵,但是到底是哪個王室,哪個國家的就不知道了。度娘告訴你,歐洲那塊有名的查理一世就有五個,什麼匈牙利國王、西西里國王和法蘭西國王等等,最出名的就算英格蘭的斯圖亞特王朝時期(1603年—1714年)的第二任國王查理一世。這個查理比較可憐,也算是運氣不好。他的老爸詹姆斯一世剛從蘇格蘭老家南下到英格蘭復辟斯圖亞特王朝,開啟統治英倫三島上的蘇格蘭王國、英格蘭王國和愛爾蘭王國的輝煌時期,到查理接班時,爆發了著名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通過此次內戰,推翻國王后建立政權,還把查理一世砍了頭,他也是唯一一個以國王身份被處死的英格蘭國王。
圖為《查理一世三面像》安東尼·凡·戴克(比利時),現藏於溫莎城堡
查理一世雖然砍了頭,子嗣還是有的。那他兒子該叫啥,按照正常思維蒙一個,查理二世?對,就是這名。查理二世(1630--1685)由於一世被克倫威爾砍頭,他逃到歐洲大陸到處政治避難,期間還賤賣敦刻爾克給了當時的法蘭西的路易十四(從此敦刻爾克才成為法蘭西領土,二戰時在這進行有名的大撤退)。後來二世回國復辟後,接任者是他弟弟詹姆斯二世,就這樣名字接龍才兩代就斷了。然而,查理四世、五世、六世到十二世,還是大有人在,只不過都不是英格蘭王室國王。
02
為什麼歐洲貴族的名字重複率這麼高?
中世紀的歐洲,名字是按照命名日和教父教母根據《聖人名冊》起的,路易、彼得、約翰、腓力普、查理、詹姆士等都是基督徒常用名,而每個名字的含義都不同,比如,查理Charlie是Charles查爾斯的昵稱,來源於日耳曼人名,意為有男人味的勇士。又如,詹姆斯James來源於希伯來語「雅各」,意為願上帝保佑追隨者,在耶穌的門徒中有很多叫做「雅各」。約翰John也是來源於希伯來語,意為上帝是仁慈的。所以歐洲人取名大多跟著基督聖人們取,都有背後的宗教祝福意義,面對當前國人愛取洋名的情況,還是先弄懂含義再取吧。
重名的情況就比較多,再加上各個歐洲王室為體現家族傳承,後代取名時就只能選哪個祖先的名字,然後說明第幾世。這個除了誇耀血統的成分以外,確實也因為家族常用名就那麼幾個而為難(比如法蘭西的波旁王朝的君主名字就是在路易、菲利普當中來迴轉)。
第幾世」主要在貴族譜系和歷史文獻當中標註,指代「這個爵位之下,第幾個使用這個名字的人」,比如拿破崙三世,它表示是「法蘭西歷史上第三個叫拿破崙的君王」。但是「第幾世」不一定代表輩分,只代表繼承順序而已,拿破崙三世不是拿破崙一世的孫子,而是侄子,只是因為他用拿破崙這個名字作為帝號,而前面又有兩個人使用過拿破崙這個名字做帝號(拿破崙本人和他的兒子拿破崙二世),所以他就是拿破崙三世。
03
怎樣區分記住這麼多重名君王?
第一種,按封地名字來區分。在名相同的情況下,歐洲貴族們不得不稱氏,而氏的來源多種多樣,一般來源就是地名。這種情況不僅用在王朝名號上,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也比較常見
比如,法蘭西從公元10世紀開始的一千年里就是由卡佩家族成員進行統治,雖然卡佩王朝統治時期短,但後來的瓦盧瓦王朝和波旁王朝君王都是從卡佩王族支系分封出來的,所以就用氏來區分,瓦盧瓦和波旁都是法國的地名。
又如,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期,由於法蘭西、神聖羅馬帝國和英格蘭等各大王室之間內部爭鬥嚴重,而且對於教皇提倡的首次宗教遠征的利益得失不好掌握,於是各個君王採取觀望的態度。只有各王國的爵士們,被內心的騎士精神和基督信仰所激發踴躍參加,成為十字軍主力。各種歷史文獻中都是列舉大篇幅的封地名+名字來介紹這些貴族。如圖盧茲的雷蒙德、塔蘭托的博希蒙德、豪斯的羅貝爾、蘇爾德瓦的羅貝爾、布永的戈弗雷等。在這些所謂的「省長」、「市長」或「縣長」裡面,重名的人非常多,但是加上前面的地名區分起來容易得多。
其實在我國古代,也有相似的情況。春秋戰國時代,姓和氏是不一樣的,貴族們因為血統的緣故基本同出一源,為了標綴和區分自己的家族源流,他們就需要使用「氏」。氏一般是封建主的封地所在。比如屈原不姓屈,而是姓羋,屈就是氏,而趙家也不姓趙,而姓嬴,秦始皇家族和晉國的趙家都姓嬴,只不過是在不同的國家發跡了而已)。中國後來隨著歷史的演化,氏慢慢地就變成了姓,不再有什麼區分。但是在其他很多國家裡依舊沿用這種做法。
第二種,按個人特點綽號來區分。歐洲人民是比較可愛淳樸的,喜歡給自己的國王起綽號。有的可按照顏值外貌,如法蘭西的查理二世(注意與本文前面提到的英格蘭查理二世區分)由於頭髮少,典型的「矮挫丑」,故送綽號「禿頭查理」,後世也基本以這個不雅名稱呼這位君王,一來比較有畫面感,二來和其他國家的查理二世好區分。
圖為禿頭查理畫像
與禿頭查理相反的高顏值本土國王也是有的,如後面的「美男子」查理(查理四世)、「高個子」腓力(腓力五世)和「美男子」腓力(腓力四世)。
圖為查理四世畫像
圖為腓力四世畫像
有的可按照語種翻譯,如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因為一臉紅鬍子而形象出眾,紅鬍子的義大利語譯為巴巴羅薩,後世大多有這個稱呼來叫他。
圖為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畫像
有的可按照性格特點,如英格蘭的理查一世,因其作戰總是一馬當先,如同獅子一般勇猛,故稱「獅心王」,又如勃艮第公爵查理,膽大心細,謀略過人,將勃艮第公國(這塊地區是法國重要戰略要地,同時也是全球重要的葡萄酒產區)從法王手下獨立出來,故稱「大膽的查理」。
04
歐洲人姓名的事其實在我國也比較常見,比如某村的張家,張老大、張老二和張老三,同村熟悉的人還行,別村的人容易迷糊,如果再碰上隔壁村的張老大、張老二和張老三來這村串門,有人一叫還更分不清楚。好在我國封建王朝皇帝取名都比較個性,也講究和祖輩同名的避諱,不然按照歐洲君王取名的習慣,愛新覺羅四世(康熙)、愛新覺羅五世(雍正)和愛新覺羅六世(乾隆)就能把歷史課的考生和影視劇的編劇吐血拜服。希望通過這篇小短文,大家能簡單理清歐洲人看似複雜的名字,看懂背後的意思,記住城堡的主人,以後歐洲之行就so easy!
推薦閱讀:
※哈布斯堡家族爭霸歐洲:所有歐洲強國都捲入戰爭
※羅素·蕭圖:歐洲的嬰兒到哪裡去了?
※一個洋妞救了他,他便追到歐洲,成為該國百年一遇的世界冠軍
※昊天經緯:中國插在歐洲心臟上的尖刀,正源源不斷的給中國帶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