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才能避免痔瘡與便血上的誤區呢?
4 人贊了文章
花兒還有重開日,人生沒有再少年,時常聽到別人說,時間是一把殺豬刀。確實對於那些生活方式不健康或很少運動的人,時間真的是一把殺豬刀。
然而對於愛健身的人,隨著時光的流逝。他們不僅不會變形,反而愈加地魅力四射!
可如今有個普遍現象,一個辦公室里,好多人都有共同的難言之隱——痔瘡。內痔,外痔,混合痔,無論哪一種都讓人坐立不安,有人會說痔瘡嘛, 「屁」大點事。
這明顯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是深陷其中自己得了痔瘡估計就不會這麼認為了,就能真正明白痔瘡那種火辣的「酸爽」感了!站著疼,坐著疼,走路也疼,躺著還是疼,上個廁所感覺就像上刑一樣,馬桶里弄的全是血,女士還好說,關鍵是男同胞啊,那種感覺只有一個字——痛!
便血,估計十個裡面有九個會認為是「痔瘡」犯了,那麼,這觀點是不是對的呢?今天重點我們來聊聊便血
便血一定是患了痔瘡嗎?之所以會有這種疑問,是因為痔瘡的發病率較高,便血又是內痔的主要癥狀之一,故患者容易把便血歸之於痔瘡。
其實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便血,如肛裂、直腸息肉、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消化性潰瘍等病。對大便出血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痔瘡出血而不加以重視,一旦發現便血,要及早到醫院檢查,明確診斷,排除其他疾病,尤其是惡性腫瘤。許多大腸癌的誤診和漏診,就是因為把癌症的便血誤認為是痔瘡便血而忽視的緣故。痔瘡雖不是什麼大恙,但致使肛門部便血、疼痛不適等,給患者帶來疼痛,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及早發現並及時治療痔瘡顯得十分重要。那麼,怎樣及早知道自己是否患了痔瘡呢?一般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肛門部的感覺:排便時肛門部疼痛,有可能是肛裂、炎性外痔、血栓外痔、肛緣水腫、肛竇炎等所致;如果肛門周圍皮膚紅腫、疼痛不已、不能碰壓,可能是肛周膿腫;如果伴有膿性分泌物溢出,則可能是肛痿形成。肛門部瘙癢往往是肛門皮膚病所致,如果伴有分泌物,則多是肛門濕疹;如果伴有傍晚後規律性的肛門口瘙癢,可能是驍蟲病。
(2)排便出血:如果只是排便後手紙有一點染血,且伴有肛門部疼痛,多半是肛裂發生;如果便後出血量較多,呈滴瀝狀,且血色鮮紅,多為內痔;如果便後出血顏色晦暗,且每日排便次數增多,伴有體質下降,則應懷疑有直腸癌的可能;如果偶有便血,呈柏油樣,排便次數沒有明顯改變,可能是胃或十二指腸出血。(3)肛門外贅生物:一般成人肛門部不平整,有一點軟質皮贅,但如果腫物短時間內突然增大,並有壓痛,就有可能是血栓性外痔或炎性外痔;如果排便後有腫物外脫不能回納肛門,就有可能是中、晚期內痔,脫肛,肛乳頭瘤等病;如果肛門外近期突然長出一些毛刺樣異物,就要考慮尖銳濕疣等一類性病了。成年人通常每年應做1次例行的肛門直腸檢查,以防患於未然。讓大家對肛腸疾病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是很有必要的。當人們出現上述癥狀或感覺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便確診是否患了痔瘡等,切不可掉以輕心,以免延誤病情。如果是痔瘡,消除癥狀與痔核本身是視為治療痔瘡效果的標準。痔瘡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時可以不治療,有癥狀治療後只要癥狀解除,痔核體征消失,即達到治療的目的。從治療痔瘡的角度來說,當今,肛腸界的熱點是「微創」「無痛」「PPH」「HCPT」「排毒」「清腸」,等等,這些關鍵詞充斥在網路上各種科普文章、各種媒體和戶外廣告、各家醫院介紹、各種會議內容中,就連路邊的小廣告傳單上也都是對這些方法的描述。儼然是,有了這些熱點,得了肛腸病還怕什麼。其實,肛腸界一直就不乏熱點,結紮、手術、痔瘡不複發療法,其中除了結紮早已被淘汰外,手術和痔瘡不複發療法是當前主流的治療方法。
看病還是盡量不要冒險,盡量不要走彎路,否則代價就太大了,因為主流不等同於就是進步,當今醫療問題很多,過度治療現象廣泛存在。對於痔瘡手術治療,該如何看待其併發症與後遺症,一直被廣泛的討論著。推薦閱讀:
※一篇女生做痔瘡手術的實用經驗
※無錫醫博:為什麼有的痔瘡疼,有的不疼?
※威靈仙9998的文件夾【肛腸科】
※忻州肛腸肛泰醫院教你如何預防胃癌
※健康體檢中,肛腸檢查棄檢率最高(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