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把挫折教育荒唐化

昨天有條留言說到一件荒唐事:

有文中這樣的爸爸,這個孩子,一生的挫折將會更多。可憐。

希望他看到這篇文章後,趕緊停止這種無聊且有害的行為。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用經驗證明,兒童的思維方式與成人完全不同。這也說明,用成年人的想法去折騰他們,給他們生造所謂的挫折,他們可能完全理解不了,不過是白白受害。

皮亞傑證明了二至七歲的孩子理解不了守恆概念,向這些孩子展示兩個盛有等量液體的寬玻璃杯,然後把其中一杯液體倒進一個細長玻璃杯。這些孩子一致認為:細長杯的液體變多了。

不知皮亞傑這個實驗的父母,或者說,不知道兒童思維方式異於成年人,見此情景,可能就會驚恐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太笨了,以後要被社會淘汰,可能要強迫他增加學習量,對大人孩子來說,都是自尋煩惱。

皮亞傑還證明,兒童只會以自我中心來看待世界,他們還無法從別人的角度想像事情,還沒學會穿別的鞋子思考這種高級方法。

說這些的意思是,真要搞兒童教育,至少得有點常識,那個爸爸,騙三歲兒子「爺爺被警察抓走了」,就是吃飽了撐的,從成年人的角度看,你只是開了個瘋狂的玩笑,從三歲孩子的角度看,他就真實經歷了巨大的痛苦。

如果父母的知識水準有限,理解力又不高明,我建議教育孩子還是不要亂趕時髦,樸實一點好,餓了給吃,困了給睡,多親多抱多陪伴,即可。

所謂的挫折教育,演化成了對新一代幸福孩子的嫉妒,在評論中,多有家長留言表示,現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擔心他們成長無壓力,沒有為幸福生活奮鬥的動力。

不缺吃不缺吃,孩子不匱乏,不才是正常世界嗎?現在中年人小時候的匱乏,那是不正常的。在不正常的世界長大的人,比較容易不正常,在正常世界長大的孩子,更正常,這才是合乎邏輯與現實的結論。

現在中國的中年人,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同齡人比,童年時代匱乏得多,別人家汽車電視洗衣機,物質過剩,我們家父母都得像防賊一樣藏一點可憐的零食,中國的中年人成長的挫折多得多,是不是比別人更有出息?

沒有嘛。

同樣是中國的中年人,在兒童時代,農村孩子比起大城市的孩子,也吃過更多苦,挫折多幾倍,是不是更有出息?更可敬可愛?

也沒有嘛。

這麼明顯的事實擺在那裡,為什麼還是認定給孩子生造出挫折與匱乏對他有利?那是因為局限在自己的經驗里,凡是符合自己經驗的,才是好的,我小時候吃了好多苦,所以現在的小孩不吃苦是不對的。

人缺吃缺穿,確實是挫折,也本能煥發出掙扎求生的動力。但是這種動力太低端了,如果僅僅只有這種奮鬥記憶,以至於指望孩子也來一次,那意味著沒有高端一點的奮鬥經驗可以傳授,人生太簡陋了。

一個人不匱乏,生活幸福之後,他的追求將更遠大,他的動力會更高端。精力從找吃找喝這種低端需求中釋放,就會轉移到追求創造與成就,渴望獲得尊重與榮譽,許多企業家、發明家、投資者,工作到死,不願退休,他們什麼也不缺,從低端的角度看,沒有任何動力了,從高端的角度看,他們找到了終極動力:智慧的樂趣。

挫折教育不是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故意為難他們,這樣的話,領導給你穿小鞋,出門辦事被刁難,騙子騙你,流氓打你,都屬於給你的挫折教育,你要感謝。

人生最不缺的就是挫折,人們在每一天,每一件事上展開競爭,其中的失敗者,就得面對挫折。對好勝的孩子來說,考了第二名都是挫折。

挫折教育,是指你要在孩子遇到挫折時(這會經常性出現),你如何傾聽他的委屈與訴求,如何鼓勵他重振旗鼓,如何提供足夠的心理支持,慢慢增加他的韌性、抗擊打能力以及競爭精神。

挫折教育,是給教育,不是給挫折。

推薦:我是好媽媽

上文:愛是一個肯定體系,給了肉體,還得給靈魂


推薦閱讀:

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選擇加盟跨世紀是幼兒園走向高端唯一正確的選擇
薦:一個老教師的教育心得
漫漫入學路
《語文教學與研究》第二期:語文教育,需要的是沉靜

TAG:教育 | 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