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摧毀一個孩子,只需「拋棄」他2次

洞見

(DJ00123987)

——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洞察

|

見解

每晚十點,1000萬人陪你讀洞見。

作者:我是溫林

來源:十月媽媽心理

(ID: mamaxinliwu)

孩子給你的是百分百的信任和愛,不要辜負他。

聲音資源載入中...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楚翹朗讀音頻

01

昨天鄰居向我抱怨自己兒子。

她唉聲嘆氣:「不管我去上班還是下班,孩子都沒有任何情緒波動,好像根本看不見我,給他打招呼也不理。」

「他才三歲啊,咋對親媽這麼冷漠。不管怎麼討好他,不停給他買玩具買衣服,就是不親近我。照這樣下去,真想把他再送回老家。」

我問:「孩子以前一直在老家?」

她說:「對呀。我不是要上班嘛,就想著他那麼小,誰養都一樣,6個月的時候就讓他奶奶帶走了。後來工作忙,也沒顧得上回去看他。」

「但即便如此,哪有孩子不愛自己媽啊?這孩子真古怪。」鄰居還在生氣,而我已不想多說。

孩子違背本性,抗拒母愛,漠視母親,這是反常的。

反常的行為背後,必然存在反常的心理。

如果你看不見,這種反常,還會繼續下去。

02

很多父母認為,離開年幼的孩子無關緊要,因為「孩子小什麼也不懂」。

事實並非如此。

早在1917年,弗洛伊德就發表了《哀傷與憂鬱》,他指出早期母嬰分離,將對孩子造成嚴重影響。

據研究,幼兒被剝奪母愛時的痛苦,相當於成人面對親人死去時的悲痛。

電影《約翰》,真實記錄了17個月大的約翰,離開母親後,產生的一系列情緒變化。

約翰媽媽第二次懷孕生產,便把他送到一家寄宿式保育院。

院里條件很好,配備很多玩具,以及各種尊重幼兒需求的遊樂設施,工作人員盡心盡責,也特別和善。

第一天和第二天,約翰表現得都還不錯,他對新環境發生了興趣,不斷探索。但找不到母親,他有些迷茫無助。

第三天,約翰顯得很不開心,他開始疏遠人們,獨自漫無目的地遊盪。時不時大哭,聲嘶力竭。

父親來看望他,他反應遲緩,但渴望跟隨父親離開。

第四天,約翰對照顧他的護士無反應,不再接受任何互動,他開始拒絕吃東西。

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一直到第八天,約翰都沒有再吃東西。

最後,媽媽出現了,要帶他回家,約翰號啕大哭,他不肯看媽媽的臉,不接受她的安慰和擁抱。

回到家後,約翰持續冷漠,對媽媽無回應,無需求,他有一種深深的不安全感,焦慮痛苦,經常情緒崩潰。

拍攝此記錄片的導演很擔憂:

「孩子這一生可能就此毀了。」

03

因為母嬰分離的創傷,不僅體現在幼兒的當下,還可能會影響他之後的成長,甚至一生。

心理學家曾跟蹤研究過一位叫瑪麗的女孩。

瑪麗是一個兩歲半的小女孩,可愛,聰明,乖巧。突然患病後,在醫院整整度過了一年。

在此不得不說,醫院條件很舒適,對孩子也特別友好,遵循科學餵養。

但在這一年裡,醫院以保護無菌環境為由,不允許母親陪護(20世紀的英國醫院普遍如此)。

就此,瑪麗享受母愛的權利被剝奪。

治療結束後,瑪麗完全恢復健康,她回到家,卻表現得「不再需要媽媽」「好像不知道感情是什麼東西」。

她拒絕媽媽擁抱,也不對媽媽撒嬌,漠視媽媽的存在。

心理學家看著她慢慢長大,以自我為中心,對哥哥殘酷無情,對同學完全漠視。

成績優異,卻越來越孤僻,排斥別人靠近,拒絕親密。她好像不需要感情,自身也沒有感情。

瑪麗,再也無法信任他人,她充滿戒備,壓抑自己,將自己與外界隔絕。

她將內心封閉了。

04

在我們生活中,類似瑪麗的人,有很多。

童年被拋棄過的人,成年後「很難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

有一個網友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她說自己從小被寄養在外婆家,7歲時回到父母家。

但總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家,與父母的關係很冷淡。母親曾主動示好,試圖喚回她們的母女情。

「我很反感,覺得母親這種做法讓我很有壓力,我渴望被她愛,又特別抗拒她靠近。很矛盾,覺得自己有病。」

後來,她讀書,出來工作,發現自己很難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

「特別討厭和別人有稍微親密的接觸,遇到喜歡的人,有好感的人,心裡總想,反正會失去,感情不可靠,幹嘛要開始。但又真的很想進一步交往。」

已經25歲的她,從沒有一個朋友,沒有一個親近的人,感到很絕望。

害怕面臨情感拋棄,就乾脆不開始,這是遭受過心理創傷的人,普遍擁有的心態。

05

為何會如此?

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觀察和研究,發現幼兒與母親分離後,自身情緒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反抗。

見不到母親,孩子通過哭泣、黏人、尖叫來表達自己的憤怒。這個階段,他害怕、迷茫,到處尋找母親,精神高度緊張。

第二個階段是絕望。

孩子變得無精打采,對周圍事物喪失興趣,沒有什麼食慾,偶爾會平靜地哭泣。他此時思念母親,但對見到母親的期待正逐漸流失。

最後一個階段是疏離。

孩子似乎接受了現實,看起來乖多了,不吵不鬧,還會對人微笑,胃口也變好。

這時,孩子好像恢復了正常。但其實,他在心底,已徹底放棄對母愛的渴求。只有如此,他才不再痛苦。

這也是很多父母,發現被迫分離的孩子,狠心讓他哭幾天,就會恢復正常。殊不知,這個正常只是表象。

孩子內心,已被看不見的痛苦和絕望,鑿出一個慘不忍睹的傷口,哪怕有一天癒合,這傷痕也會伴隨一生,時不時就會隱隱作痛,阻礙他再尋新感情。

06

那如果像鄰居孩子一樣,傷痛已造成,有沒有辦法補救呢?

有,給孩子充足的愛和自由。

但這個過程很艱難。

孩子與母親重聚後,他會偷偷觀察,不斷確認,自己是否可以再次交出情感,給予信任。

當獲得充分的愛,孩子會由漠然變得焦慮和煩躁,特別黏母親,並任性發脾氣,挑戰母親底線。

此時我們要明白,孩子的無理取鬧是在發泄內心的痛苦,發泄被拋棄的恨意。

當淤積的恨被清除,他才能再次愛。

這是一個正常的修復過程。

他需要母親給予包容,不斷告訴他愛他不再離開他,如此安全感才會得以重建。

待孩子慢慢放下戒備,就會再次接受母親。

如若由於某些因素,我們不得不與孩子分離,請將孩子交給他熟悉的固定撫養者,讓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之情進行轉移投射,並把時間控制在三個月之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孩子如果被拋棄超過兩次,他內心受到的傷害將無法彌補。

07

畢竟,孩子通過母親的孕育,來到這個世界,天生依戀母親,信任母親,將自己全身心地交於母親,這是一種無私的託付。

正如陶虹所言,

孩子給你的是百分百的信任和愛,不要辜負他。

不要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將他推開。他會因此憤怒,斬斷與這個世界的情感鏈接,陷入孤獨之中。

要知道,他之所以來到這個世界,是聽到了愛的召喚。

所以,以愛,迎接他的到來。

也以愛,陪伴他長大。

家有女兒

我們為您推薦一個優質的育女平台

女兒派(微信號:nverpai)

每一個女兒,都是爸媽眼中的稀世名花。

養得好一朝驚艷四座,養不好費心勞神。

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女兒,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推薦閱讀:

打罵孩子會產生不良影響
曹文軒:淺閱讀時代,給孩子讀一些高貴血統的書
最悲哀的教育,是你在等孩子感謝,孩子在等你道歉
影響孩子一生!再難,也要陪孩子這段時間(務必保存)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