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跳崖女孩遺書曝光:我不是脆弱,只是病了
「站在痛苦之外規勸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
身處痛苦之內的人,想要挽救自己,則很難。
9月4日,一名年僅21歲的女孩不顧他人勸阻,從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峨眉山金頂跳下,當場身亡。
女孩在跳崖前曾留下一封遺書,坦白自己其實患有抑鬱症:
「很多人把這種病當成是脆弱,想不開。我想說的是,不是的。我從來不是個脆弱的人,就像不經常喝酒的人也會得肝癌一樣,沒有太多的誘因,就這麼發生了。」
「我只知道我活的很累很痛苦……希望大家多關注抑鬱症這個群體吧,願世界多些善意和美好,少些傷害。」
女生遺書的部分內容 / @新京報我們視頻
從喬任梁、金鐘鉉,到羅賓·威廉姆斯、林肯公園主唱,近年來,抑鬱自殺的新聞屢見報端,很多人已經對抑鬱症並不陌生了。
但是在這次跳崖事件中,網友的評論中依然夾雜著很多不理解、不友好的聲音:
有一位患有抑鬱症的網友,講述了自己不被父母理解的遭遇:
這些看法並不少見。每當聽到抑鬱自殺的新聞時,身邊的一些長輩都會感嘆道: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嬌氣,抗壓能力太差。
在很多人眼中,人生「沒有吃不了的苦
,
沒有過不去的坎
」。
他們認為,所謂的抑鬱不過是矯情呻吟,只要勸一勸、想開了,抑鬱症就可以自愈。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沒有抑鬱過的人,不知道抑鬱症有多可怕。
1
跳崖女生的朋友小妮說,印象里她是個善良的人,「唱歌好聽,人也很隨和」。
另一位同校老鄉對她的評價是「以前常常一起吃飯,(她)一直很積極樂觀啊,怎麼會這樣?」
可見,女生在周圍人眼中是非常開朗的。
事發過後,她的朋友們都很震驚,完全無法將她和抑鬱自殺聯繫在一起。
在人們的印象中,患有抑鬱症的人是這樣的:自閉、沉悶、不愛笑、沒有交流慾望。
但事實上,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會在人前戴上精心偽裝的面具,假裝自己很活潑、很合群,而旁人根本無法發現這個秘密。
廣州一名高三學生小元,在嘗試自殺時被父母發現,後經診斷,小元患有中度抑鬱症。
然而,和孩子朝夕相處18年的父母卻百思不得解,怎麼也不敢相信。
「年紀輕輕的,怎麼會得抑鬱症?」
今年六月,
美國知名設計師
Kate Spade
自殺去世,
生前患有嚴重抑鬱症
。
這個被稱為時尚天才的設計師,在1993年創立了一個女士手袋企業,並將其一步一步做成了一個價值十億美元的知名品牌。
對這家店的忠實粉絲來說,手袋設計中處處洋溢的樂觀主義氣息最能觸動她們。
然而,這並不能代表
Kate
就是一個快樂的人,她最終選擇用一條紅色圍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是如此,他們瞞得過爸媽,瞞得過愛人,甚至瞞得過全世界,唯獨留自己在痛苦中煎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數據顯示
,2015年,全世界有超過3億抑鬱症患者,2/3的患者曾有過自殺念頭,
每年
有近80萬人
因
自殺死亡
。
產婦、大學生、職場人士和老年人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50%~80%的新媽媽,在產後一段時間內,都會表現出抑鬱的情緒和癥狀。
所以,抑鬱症並不是一個遙遠的事物。
2
患上抑鬱症,對患者來說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
作家Andrew Solomon,在TED演講中,將人們帶入他與抑鬱症抗爭的那段日子。
他曾以為自己是一個堅強的人,直到他在有一年中,先後經歷了母親逝世、愛情終止等一系列打擊。
當時的他,看起來和從前沒有兩樣,照常繼續著自己的生活。可他突然發現,自己對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甚至不願意去做那些他曾經很想去做、很有熱情的事情。
《抑鬱症,是一種怎樣痛苦的體驗?》/ TED視頻
後來,他明白了:「抑鬱症的對面,並非快樂,而是活力。」
《抑鬱症,是一種怎樣痛苦的體驗?》/ TED視頻
患者並非完全感受不到快樂,只是他們對一切失去了興趣:
從食慾的降低、社交欲的減退、興趣與動力的消失,到最後,連求生欲也會一步步喪失。
那是一種沉溺水中、暗無天日的絕望。
那時,
Andrew
每天醒來時,都被無助感包圍,他坦誠:「我當時不自殺的唯一原因,就是怕傷害身邊的人」。可是,許多抑鬱症患者不僅要跟自己的疾病對抗,更要承受著身邊人誤解所帶來的二次傷害。
微博網友@橘砸今天吃肉了嗎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很忙,他忙於工作,忙於討好上司,忙於養房子和車貸,忙於在各種各樣的壓力中無聲崩潰。他的生活很久以前就失去了甜味和色彩,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一塊小小的橘子蛋糕。
每當累的時候,他就去買一小塊橘子蛋糕,
這是他一天內唯一開心的事。
可是他的父母反對他吃橘子蛋糕,從一開始的小聲嘀咕,到後面的大吵大鬧,再到掀桌子,把橘子蛋糕丟出窗外。
他再也找不到他的橘子蛋糕,而身旁的父親卻對他說:「多大的人了?還吃橘子蛋糕!」「你的蛋糕我已經扔了,成熟點,誰沒點壓力呢?別這麼脆弱。」
過去的委屈和痛苦歷歷在目,一下子爆發,回過神來之前,他早已在樓與樓之間,高速墜落。
微博截圖 / @橘砸今天吃肉了嗎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他們難以理解一個抑鬱症患者的痛苦。
於是一些患者轉而在網上傾訴與發泄。
可是隔著屏幕,人的惡意和冷漠反而會被放大。
糟糕的社會環境與可怖的疾病一起,成了擊垮抑鬱症患者的共謀。
3
對抑鬱症患者的誤解和打擊,讓抑鬱症人群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
那麼,抑鬱症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2013 年,為了研究抑鬱症,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博士Steve Ramirez 和 Xu Liu 用白鼠做了一個實驗。
《抑鬱症到底有多恐怖?他們用1隻老鼠做實驗,結果沒想到!》截圖
他們把白鼠關在陰暗狹小的空間內,幾天後,放出被關的白鼠,並與正常環境下生存的白鼠進行對比。
《抑鬱症到底有多恐怖?他們用1隻老鼠做實驗,結果沒想到!》截圖
結果非常明顯,被囚禁數日的白鼠患上了抑鬱症,它精神恍惚,食慾低下,幾乎喪失求生欲。
《抑鬱症到底有多恐怖?他們用1隻老鼠做實驗,結果沒想到!》截圖
隨後,他們用藍光刺激被關白鼠大腦中「快樂」的神經細胞,企圖喚起它對生存的積極性。
藍光開啟,白鼠立刻恢復生存慾望,可是持續時間極短。
但經過連續五天的「藍光治療」後,白鼠的積極狀態可以持續將近24小時,並且,它們的大腦中產生了更多的新生神經元。
這一實驗證明,抑鬱症不僅僅是心理問題,還與生理疾患有關。
迄今為止,醫學界對抑鬱症的成因並沒有明確定義,它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遺傳因素、
生物因素、
性格特徵、
社會環境因素,以及
其它疾病或藥物影響等幾個方面。
例如,
家族中有抑鬱症病史的人患病風險更高;
當經歷重大變故後,如果個人缺乏良好的應激調節機制,產生的極端情緒也有可能堆積成疾;
中風、心臟病發,癌變,慢性疼痛等,往往也可以導致抑鬱症。
《抑鬱症的生活》截圖
據世界衛生組織,按照嚴重程度,抑鬱症可以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種類型。
輕度抑鬱發作者,在繼續從事日常工作和社會活動時,會有一定難度;重度抑鬱發作時,患者就幾乎不能繼續從事社會活動、工作,甚至是家務。
在具體癥狀方面:一些患者會出現焦慮、心情鬱悶、睡眠和食慾紊亂、喪失興趣或享受感,且精力不足,連續兩周以上乏力少動等癥狀;另一些患者則會出現情緒亢奮或煩躁,過度活躍,急於表達,自尊心膨脹,睡眠需求減少等癥狀。
抑鬱症在醫學中尚未有明確病因,一些人卻想當然的把它歸結為心理或情緒問題。
他們不會對一個受傷流血的人說:「你為什麼要喊疼?」
也不會對一個癌症患者說:「你太自私了,為什麼不好起來,不考慮家人的感受?」
卻會在看到別人因抑鬱而結束自己的生命時,心生鄙夷,認為對方過於脆弱。
外界的詆毀加重了抑鬱症患者對自己的否定,會讓他們在自己的情緒里越陷越深。
《抑鬱症的生活》截圖
抑鬱症患者的傷口別人看不到,只能埋在心底,任其把所有的快樂和希望啃噬,最終陷入絕望。
每天一邊掙扎著自導自演,一邊假裝自己沒事。
《抑鬱症的生活》截圖
感冒了可以吃阿司匹林,受傷了可以去看跌打。
大腦和心理也是身體的一部分,為什麼它生病了,就要遭到誤解和嘲諷?
《抑鬱症的生活》截圖
相信很多人都在新聞標題中看到過「不顧眾人勸阻,縱身躍下」的字眼。
如果疾病可以被勸阻,那麼世界將會是多麼神奇。
《抑鬱症的生活》截圖
記得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每天都打著黑傘蹲在陰暗角落,從不跟外界溝通。
直到有一天,有人模仿她的樣子一起蹲在那,她才開口問道:你也是蘑菇嗎?
這個被當做笑話來講的故事,講了一個很樸素的道理:
不需要感同身受,但起碼要得到尊重和理解,才會讓人敞開心扉。
面對一個抑鬱症患者,如果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那就靜靜地坐在旁邊,聽聽他的想法。
給文章點個贊吧,希望抑鬱症患者都能被理解善待。
網
易
公開課招聘
課程研發運營正職
,負責獨立策劃和研發相關付費內容產品,工作地點北京,提供免費食堂、班車、下午茶。點擊
?
招聘
?
即可查看。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任志強商學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