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儘早發現神經母細胞瘤:癥狀和體征

如何儘早發現神經母細胞瘤:癥狀和體征

來自專欄歌伶說醫療2 人贊了文章

神經母細胞瘤發病初期,孩子一般沒有特別明顯的癥狀。家長可能發現孩子的肚子鼓了一點,或者皮膚上有一些瘀青——通常來說,這些都是成長中很常見的。正因如此,很多家長直到癥狀非常明顯的時候才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由於神經母細胞瘤發病率低,早期癥狀又不明顯,所以很難在發病初期發現。但如果家長能仔細觀察,還是有機會發現可疑體征,儘早到醫院去檢查,從而掌握更有利的治療時機。

神經母細胞瘤的原發部位

神經母細胞瘤的癥狀取決於腫瘤侵犯的部位,可能表現在原發部位,也可能表現在轉移部位。神經母細胞瘤最典型的原發部位是腎上腺。在確診時未發生轉移的病例中,大約有40%原發於腎上腺,而在確診時已經發生轉移的病例中,大約有60%原發於腎上腺。總體來說,約有一半的病例原發於單側腎上腺髓質,雙側腎上腺原發的病例少於1%。

除了腎上腺,腫瘤也可能沿著脊柱,原發於從頸部到骨盆的交感神經鏈上的任何地方,如頸部(1%)、胸部(19%)、腹部非腎上腺的部位(30%)和骨盆(1%)。另有文獻指出,神經母細胞瘤的原發部位包括:腎上腺(50%)、椎旁神經節(25%)、胸椎和縱膈後(20%)、頸部(1%)和骨盆(4%)。一般來說,神經母細胞瘤多數原發於腎上腺和脊柱周圍

神經母細胞瘤原發於多個部位的病例(即多灶病例)較為少見,患者通常是嬰兒,預後(即治療後的生存情況)也通常較好。有文獻報道,日本某醫院的108個神經母細胞瘤病例中,只有8個多灶病例。這篇論文還研究了53個神經母細胞瘤的多灶病例,腫瘤的病理生物學特徵表明,這些病例多數為神經節瘤(神經母細胞瘤的一種),並且MYCN基因不擴增,這些都是對預後有利的因素。

神經母細胞瘤的原發部位和預後

神經母細胞瘤的原發部位和預後相關。相對於其他病例,原發於腎上腺的病例的總體生存狀況要差一些,而原發於胸部的預後較好。國際神經母細胞瘤風險組項目(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Risk Group Project)的科研人員對8369個神經母細胞瘤病例進行了統計,他們發現:

  • 原發部位在腎上腺的神經母細胞瘤和不良的預後特徵密切相關。同其他病例相比,原發於腎上腺的病例分期為4期的比例更大,患者發病年齡小於18個月,有染色體畸變的比例也更高。如果神經母細胞瘤原發於腎上腺,其MYCN擴增的風險要大於原發在腹部的其他部位,而如果原發於脊柱周圍,MYCN擴增的風險會顯著降低。
  • 原發於胸部的病例比其他病例預後稍好,其MYCN擴增的風險也更低。

通過對143個病例的跟蹤比較,韓國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同其他病例相比,原發於腹部的神經母細胞瘤預後更差。對原發於骨盆的神經母細胞瘤,不同的研究(樣本為數十到上百)有不同的結論。有的研究者認為因為初期癥狀不明顯,原發於骨盆的病例更容易在晚期才被發現和確診,但也有研究者認為原發於骨盆的病例預後較好。對於原發於胸部的病例,有研究認為其發病年齡相對更早,確診時腫瘤未發生轉移的比例更大,預後也相對更好。

神經母細胞瘤的轉移部位

大約有50–60%的神經母細胞瘤患者,在確診時腫瘤已經發生轉移。常見的轉移部位包括局部淋巴結、骨髓和骨骼,轉移到肺部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則比較少見。對於18個月以下的患者,轉移到肝和皮膚情況相對常見。

對於4期患者來說,最常見的轉移部位包括骨髓(87%)、骨骼(66%)、淋巴結(19%)和肝臟(17%),另外也可能轉移到肺(5%)或腦。對於4S期的患者,常見的轉移部位有肝臟(76%)、骨髓(61%)和皮膚(12%)。

神經母細胞瘤的淋巴結轉移和預後

在國際神經母細胞瘤分級系統(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Staging System, INSS)中,原發部位同側和對側的淋巴結轉移對應著不同的腫瘤分期。原發部位同側的淋巴結轉移對預後的影響較小,但如果淋巴結轉移越過身體中線,到達了對側體腔,患者的預後會明顯變差。所以,對於發生淋巴結轉移但沒有擴散到身體對側的病例,其腫瘤分期可以為2B;如果腫瘤已經跨過中線,轉移到原發部位的對側,分期就要升為3期甚至更高。有研究認為局部淋巴結轉移主要影響一歲以上的患者,但也有研究對此持不同意見。

神經母細胞瘤的癥狀和體征

由於腹部腫瘤的病例最為常見,神經母細胞瘤的臨床表現多為腹部腫塊;當腫瘤侵犯其他部位時,患者也會出現其他的癥狀和體征。

  • 腹部或骨盆內的腫瘤可能會引起腹部膨隆,但通常無觸痛。孩子可能會抱怨腹痛、不想吃飯,並出現體重下降。孩子也可能出現便秘或腹瀉,排便習慣也可能發生改變;在少數情況下,可出現高血壓。
  • 胸部和頸部的腫瘤可能表現為體表硬塊,通常無觸痛。如果腫瘤壓迫到大靜脈,會引起面部、頸部、手臂和上胸部腫脹,皮膚可出現藍色或紅色瘀斑。如果腫瘤壓迫到頸部交感神經,孩子可能出現霍納綜合征,表現為眼瞼下垂和單側瞳孔縮小(兩個瞳孔一大一小,見下圖)。如果腫瘤擠壓到喉嚨或氣管,可能導致咳嗽、呼吸和吞咽困難。

  • 頭部的腫瘤可能會壓迫腦部的神經和血管,引起頭痛、頭暈或意識改變。
  • 脊柱附近的腫瘤可能會壓迫神經,影響感覺和行動能力,孩子在站立、走路或爬行時會受到影響。
  • 眼眶周圍的腫瘤可能會造成眼周瘀青、腫脹、眼球突出。
  • 骨髓轉移會導致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也可能導致血小板減少,表現為不易止血。
  • 骨骼轉移會導致骨骼疼痛。
  • 如果腫瘤浸潤到肝臟,肝臟會發生腫大,並可能造成呼吸窘迫、凝血紊亂、胃腸和腎臟功能損害,這些情況多見於三個月以內的嬰兒患者。
  • 當患者發生皮膚或皮下轉移時,皮膚可能會變成青色,這種情況也多見於嬰兒患者。

參考文獻

  1. cncfhope.org/cms_images
  2. Prognostic factors. Neuroblastoma Treatment.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Retrieved on 24 Feb 2017. cancer.gov/types/neurob
  3. Signs and Symptoms of Neuroblastoma.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Retrieived on 24 Feb 2017. cancer.org/cancer/neuro
  4. Symptoms and causes. Neuroblastoma. Mayo Clinic. mayoclinic.org/diseases
  5. macmillan.org.uk/cancer
  6. clinicalgate.com/neurob
  7. Vo KT, Matthay KK, Neuhaus J, et al.: Clinical, biologic, and prognostic differences on the basis of primary tumor site in neuroblastoma: A repor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risk group project. J Clin Oncol 32(28): 3169–76, 2014.
  8. Hiyama E, Yokoyama T, Hiyama K, et al.: Multifocal neuroblastoma: Biologic behavior and surgical aspects. Cancer 88(8): 1955–63, 2000.
  9. Davidoff AM. Neuroblastoma. In: Oldham KT, Colombani PM, Foglia RP, et?al, editor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ediatric Surgery.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5.
  10. Sung KW, Yoo KH, Koo HH, et al. Neuroblastoma originating from extra-abdominal sites: Association with favorable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features. J Korean Med Sci. 24: 461–467, 2009.
  11. Adams GA, Shochat SJ, Smith EI, et al. Thoracic neuroblastoma: A Pediatric Oncology Group study. J Pediatr Surg. 28: 372–378, 1993.

本文系對文獻的翻譯和總結,不承擔任何因信息不實而產生的後果。轉載須註明出處;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關於我們

我們是關注神經母細胞瘤的志願者,致力於介紹神經母細胞瘤知識、科研進展和臨床試驗,分享患者和家長經驗,分析病例。

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歡迎提出您關心的問題並分享經驗。如果有疑問,請聯繫微信號 NB-HANDBOOK 諮詢。

閱讀其他文章,請點擊公眾號目錄菜單。

weixin.qq.com/r/VEi3r2T (二維碼自動識別)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推薦閱讀:

解讀《手術做到一半沒找到腫瘤》,了解第二意見對腫瘤患者的重要性
房靜遠:腸道微生態將成為癌症治療的新幫手
CAR-T免疫細胞治療值得長期做嗎?
年輕人得了腫瘤怎麼辦?
以一當億!「超人」細胞治癒癌症,是時候無雙割草了!

TAG:癌症 | 癌症治療 | 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