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一種常態
1 人贊了文章
微信公眾號:SHI-X1AN
這一期想要和大家分享在「孤獨」這一話題中,對我有一記重拳的一部美劇——《13 reasons why》。
同時也引用了部分《孤獨六講》作者的觀點,這本書將會在下一期和大家分享。
此劇涉及部分不宜未成年觀看的畫面,此文章涉及部分劇情、部分劇中對話中英文對照、影評,請選擇性觀看和閱讀。
《The night we met》
一首男女主角在那晚舞會上共舞的音樂,
應該可以算是見證了兩人一生中心與心靠得最近的時候。
每每聽到這舒緩的旋律,
彷彿就覺得女主角沒有離去,
短暫的美好會隨著單曲循環而永不結束。
全文大約三千字。
劇情簡介
女主角Hannah是一名高中生,
她在自殺前,
錄製了13盤磁帶,
分別講述了她自殺的原因,
每個原因都對應著她身邊的一個人。
在她自殺後,
這些磁帶被按照順序寄給了在帶子上出現過的人。
第一集一開始的畫面便是Hannah置物柜上悼念她的照片,
背景播放著那段象徵著Hannah的錄音開頭:
我是漢娜,漢娜貝克。
沒錯,不用調整你在收聽的播放設備。
是我,在鮮活地播放。不會重播。
Hey. It』s Hannah. Hannah Baker.
That』s right.
Don』t adjust your… whatever device you』re hearing this on.
It』s me, live and in stereo. No return engagements. No encore.
觀眾跟隨收到磁帶的男主角Clay探索著事情的經過。
聽到這樣的句子,
其實給觀眾帶來很強的代入感、自責感,
感覺像是給自己的錄音帶,
自己也會出現在某一盤帶子里。
整部劇以男主聽磁帶的時間順序推進的,
又跟隨女主的講述穿插著女主生前的畫面。
這樣的虛實場面交替不是以黑白、彩色畫面來區別的,
而是藉助一些細節讓觀眾自行分辨:
畫面中女主的有無;
男主額頭上因為騎自行車聽錄音帶而受的傷,在他後來聽帶子的日子又戲劇性的反覆加重,又隨著案件的推進逐漸癒合;
女主身邊的人的神情、動作、態度的轉變
……
如此的現實與回憶的穿插,
讓人感受到一個人的「離去」也就是一轉身、一眨眼的事。
似乎生命的可貴也正是因為它的脆弱、易逝。
一集又一集,
看著一個女孩逐漸走向死亡,
對世間的留戀越來越少、對死亡帶來的解脫的嚮往越來越多的感覺真的讓人窒息。
似乎走向死亡的過程比死亡更能帶給觀眾震撼。
如果想不難過的唯一方式,
就是永遠不再有任何感覺。
What if the only way not to feel bad is to stop feeling anything at all, forever.
——Hannah
識 | 鮮
對你來說可能離開校園已經很久了;或是在校園生活中也沒有劇中所謂的明星學生/霸凌者;或是你是一個群體邊緣的那個人,你從來不是輿論的中心;或是你認為你從來沒有過自殺的想法,自殺在你看來還是離你的生活太遙遠、太極端。
無論你覺得這部劇離你有多遠,
你都能多多少少從女主——
一個即將要自殺的女孩——的獨特視角,
去探索這個世界讓你留戀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把你逼上絕路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得不到準確的答案那是肯定的,
但是思考問題的過程就是有意義的。
Hannah :「我希望有個按鈕能讓人加速通過生活糟糕的部分,進入好的部分。」
Clay:「好的部分在哪?」
Hannah:「大學,去紐約。等我去了那兒,就能成為別人了,任何我想成為的人。」
Hannah: I wish there was a button to fast-forward you through all the shitty parts in life straight to the good parts.
Clay: And where are the good parts?
Hannah: College. In New York City. The minute I get there, I can be someone else. Whoever I wanna be.
我想,有沒有可能生命的意義就是在尋找意義的過程,你以為找到了,卻反而失去意義,當你開始尋找時,那個狀態才是意義。
——《孤獨六講》
除了對自身意義的思考,
這部劇提供的旁觀者視角,
讓觀眾也能跳出這場悲劇去看待這件事。
男主角Clay跟隨女主Hannah留下的錄音,
去還原她生前的最後的時光——
身邊的人和事都讓她越來越喘不過氣,
生活中每一根救命稻草都陸續斷掉。
也不是「我何時能找到愛」的孤獨,或是「那個明星學生對我很壞」的孤獨,明星學生總是很壞。我說的孤獨,是感到一無所有。一無所有,也沒人在乎。就好像你要淹死了,卻沒人肯丟根繩子給你。
And it』s not that 「when will I find love」 kind of lonely. Or that 「the popular kids are mean to me」 kind of lonely. The kind of lonely I』m talking about is when you feel you』ve got nothing left. Nothing. And no one. Like you』re drowning, and no one will throw you a line.
影視作品當然做了很多的藝術加工,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可能都會有這樣想要尋求幫助卻變得更加無助、絕望的境遇,
這種孤獨是旁人無法理解的。
女主在自殺前自我拯救的過程也提供給我們在困境中自我救贖的一些指引。
這就是孤獨感的一個特質——旁人無法了解,只有自己知道,而因我們不了解,就會刻意將它隔離,於是整個社會的孤獨感因此而破碎。
——《孤獨六講》
每一片雪花都不是無辜的。
這部劇也指引我們反思我們身為旁觀者的冷漠。
我們經常用不同的暴力形式待人,打罵是最容易發現的暴力,但有時候我們對人的嘲諷是暴力、對人的冷漠也是暴力。 暴力是很難檢查的,因為暴力的形式會偽裝成另一種情感。
——《孤獨六講》
Hannah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對她採取著不同形式的暴力。有直接對她進行目光、接觸性性騷擾的普通同學;有對她直接實施強暴的校園霸凌者;有為了保全自己而毀謗她的「朋友」;有想要達到自己目的而利用她的死黨;有懷疑她吸引自己男朋友的閨蜜;有無動於衷的老師;有為謀生計而忽略孩子的心理成長、過分相信她的能力的父母……
過去我們受的教育經常以為人性是統一的。然而,現代的美學思想已經開始認為,人是許多分裂狀態的不完整的統一,他可能是兩極的。
——《孤獨六講》
Hannah如果從表面上,絕對是一個交際能力優秀、幽默感十足、性格開朗活潑、懂得享受生活、懂得如何撩漢的女孩,可是她也是那個敏感、脆弱、孤獨、缺愛、無助的女孩。
好多評論對發生在漢娜身上的遭遇,認為她自身也有很大問題。而事實是這是我們的一貫做法,指責受害人為什麼沒有say no,或者揣測她是不是本身就水性楊花……這種吃瓜群眾的態度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之中使我們走到了施暴人的隊伍中。所以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但每一片雪花都不覺得自己有罪。
可反過來想想,這種態度會不會是我們這種普通人對於這種遭遇,對於這個無情和混亂的社會唯一的可行的一種消極避世的處事方法。社會的叢林法則,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處在暗處的施暴者,對於弱者來說貌似最直接最可行的方法就只有盡量保護好自己了……——評論來自豆瓣
在這裡也不想主觀地去揣測為什麼女主在經過這樣謹慎嚴密的原因梳理過後還是沒有成功地自我救贖,
但我覺得救贖只能是自發的。
在你人生中的低谷,
如果有人能拉你一把那當然再好不過,
可是當沒有人向你伸出援手的時候呢?
或者有人伸手卻不能將你救出來呢?
在難過、失意的時候我們越是期望能有人陪伴自己,
越是害怕自己孤身一人。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式造成孤獨感的原因。
——《孤獨六講》
在困境之中,
嘗試著從群體中脫離出來,
留一些和自己獨處的時間,
這雖稱不上是冥想,
但是我們需要一些純粹「自私」的時刻,
放下一切、只有自己。
客觀主義倫理學的基本準則:正如生命自身就是目的,同樣,每一個活著的人自身也是目的,而不是實現他人目的或者福利的手段。
——《自私的德性》
這部劇討論了太多太多,
家庭環境、學校環境與青少年的成長問題、校園霸凌問題、性侵問題、心理疏導問題、法律問題等等。
每看完一集內心都是沉重的,
想要像破案一樣繼續偵查下去,
可是心口卻又已經發悶到難以呼吸。
就像男主一樣,
對待在乎的人生前留下的語音資料是珍惜的,
聽的過程卻又是艱難痛苦的。
看完整部劇之後才知道「發人深省」一詞的力量。
沒有告訴你很多大道理,
但是卻啟發你展開自己的思考。
自己從最初只是因為想疏導、解放自己而開始了「怕孤獨」的系列文章,
到後來發現這個話題其實是講不完的。
每個人有自己的孤獨,
一個人不同階段也有著不同的孤獨。
像是你沒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
你永遠也救不了一個害怕孤獨的人。
「孤獨終老」可能不像是一句詛咒,
更像是描述人類生命的常態——
時刻都在孤獨地走向死亡。
我們不感面對(孤獨),我們甚至覺得知道太多生命的孤獨面,人會變壞。
有沒有這樣的印象?大人會說:「這本小說不能看,看了會變壞。」我認為,對人性的無知才是使人變壞的肇因,因為他不懂得悲憫。
——《孤獨六講》
所以我也不會擔心會不會因為每天想著怎樣寫孤獨而哪一天抑鬱了、自閉了,
思考的過程會是艱難的,
但是對於自己來說只有思考才會是實現自我解放、自我救贖的唯一途徑。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六講》
劇中其他語句
Clay父親「他十七歲啊,他不藏秘密我才擔心呢。」
Clay母親「隱藏秘密是後天學習的本事,沉默也是」
Clay』s father: He』s 17, I』d be worried about him if he weren』t keeping secrets.
Clay』s mother: Secret keeping is learned behavior. As is the silence.
人類是社交動物,我們需要聯繫才能生存,就算是最基本的社交互動也能維繫我們的生命。數據表明,孤獨的主觀感受能使早死概率上升26%。
Hannah: Humans are social species. We rely on connections to survive. Even the most basic social interactions keep us alive. Statistics prove the subjective feeling of loneliness can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premature death by 26%.
Clay父親:你知道嗎?我當年恨死了高中,我等不及離開了,對我來說就是地獄。我曾是眾矢之的,不止一次。但是我活下來了。我想說的是,我有依靠,你有什麼嗎?有什麼給你帶來快樂嗎?或是安慰?
Clay』s father: Look. I hated high school. I couldn』t to get out. It was hell for me. I was a target,more than once. But I survived. What I』m saying, I had things to hang on to. Do you have something? Does anything bring you joy? Or just relief?
參考文獻:
《孤獨六講》 蔣勛
《自私的德性》 [美]安·蘭德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Shi仙
END
微信公眾號:SHI-X1AN
//本文為 |Shi魚羊|原創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如果引用內容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
推薦閱讀:
※你始終呆在愛情盲區里,延長自己的孤獨。
※中國式老婆面臨的3大孤獨感
※第四夜:噓!
※比「隱形貧困」更可怕的,是「隱形孤獨」
※孤獨感這個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