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觀後感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觀後感

來自專欄南京前端專欄1 人贊了文章

這篇觀後感本應該前幾天就完成了,無奈這幾天全在加班,昨天還經歷了830版本上線。不過,不是很影響,周六的清晨反而更加愜意。

這本書總共677頁,沒讀完過這麼厚的書(雖然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是跳著看的),文章通俗,流暢,按照時間發展和戰爭發起到高潮到退潮的敘述順序,基本上是能一口讀完的,如果你是歷史愛好者。我爸在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問讀它有什麼用?「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你以為我會這樣告訴他嗎,no,就比如他不懂讀歷史的意義,他也不了解這句話的意思。這期間我看了幾部關於二戰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從海底出擊》,《朗讀者》,以及之間看過幾部經典的《兵臨城下》,《美麗人生》,《敦刻爾克》。感慨很多,戰爭總是給人帶來深思,下面通過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來回憶一下二戰的故事。

二戰爆發在我看來是必定的。一戰後德國的失利,簽訂《凡爾賽條約》,削弱德國失利;以及《朗讀者》中女主表現出來的,高傲的日耳曼人(德國人),是絕不會簡單屈服的,正好這時候不可一世的希特勒上位了,給沉寂的德國人帶來了希望;法國、英國在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一直保持著以和平為主的容忍態度。戰爭的開始,從放棄捷克斯洛伐克,到簽訂《慕尼黑條約》,一步步忍讓,增強了希特勒的信心。同時1939攻擊波蘭,讓以和平為主的西歐國家忍無可忍,這也是二戰正式的開端。接著開始對西歐的蹂躪,法國高估了他們騎兵的實力,同時也低谷了敵軍坦克的作用,正驗證了中國的古話,知己知彼,是多少重要,期間,密碼學也高速發展,破譯雙方通信內容,成了戰爭重要的一環。書中所記,希特勒其實也不是一個過渡膨脹的人,在法國境地輕鬆擊敗聯軍之後,他竟然讓坦克部隊暫停進攻,也讓英國有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機會,讓後續英德大戰的英國保存了實力。這期間有一個神奇的任務,古德里安,他崇尚坦克代替騎兵發動奇襲(一般坦克進攻都需要配合騎兵或者摩托師部隊,過渡深入敵軍容易得不到援助),一路從法國南部殺到了法國北部。英國因為是一個島國,德國海軍實力不太行,所以不列顛之戰就成了持久戰。隨後德國和義大利開始進攻非洲,損耗了部分部隊,對進攻蘇聯產生了一點影響。進攻蘇聯完全是希特勒主導的。蘇聯雖然在進攻前有所防禦,但是沒想到德國真會發動進攻,所以戰爭前期節節敗退。最終蘇聯還是通過莫斯科保衛戰,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反攻,抵禦了德國的進攻,當然這多虧了蘇聯低地和丘陵的地勢和寒冷的氣候。而且後來美國也因珍珠港事件,介入戰爭,也加速了德國的失敗。

縱觀整個戰爭,德國其實有機會統一西歐,早點佔領敦刻爾克,英國說不定就沒有實力抵禦德國的精工,也不用兩面受敵。如果不把戰場蔓延到非洲,說不定就能在冬天之前攻佔莫斯科。俄羅斯的冬天簡直就是德國的噩夢,上屆世界盃冠軍直接小組未出現。不過,歷史上最大的世界戰爭也是慘烈的,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人員傷亡和經濟的損失是無法估計的,以及對猶太人的屠殺,日本對中國侵略,這些暴行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更警醒著我們,身處和平年代的不易。戰爭也帶來了部分好處,促進了航海和航空方面的發展,以及信息學密碼學等崛起。

寫作時間: 20180901

推薦閱讀:

終局——亞眠戰役
【馬肯森攻勢.1915.5.2-5.6】瓦爾基里的雷擊
喪鐘為誰鳴
【軼事秘聞】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遇刺時發生了什麼?
塞爾維亞為何會點燃「一戰」導火索?

TAG:第一次世界大戰 | 戰爭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