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教育·鼓勵而非表揚孩子
表揚還是鼓勵對孩子的影響有著巨大的差別。長期表揚會讓孩子尋求認可上癮,抗挫折能力差,而鼓勵呢,會激發孩子的信心、勇氣、樂於接受挑戰,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經常被誇聰明,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聰明的人,而聰明是一個人的天賦,意味著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輕鬆地完成一件事情。如果嘗試新的或者接受更困難的挑戰,則意味著有可能會失敗,而失敗則會奪走聰明這個標籤。但如果我們誇讚的是孩子的努力呢,他們就會認為是因為自己付出了足夠的努力才取得了好的結果,不害怕接受挑戰,就算遇到了失敗,他們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在取得成功路上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會影響孩子繼續努力。
那為什麼結果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本質區別是不同的溝通方式造成了孩子不同的思維模式,表揚促成的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也就是說具有這樣思維模式的人會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無法改變的,在困難面前很容易感到無助。而鼓勵促成的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具有這樣思維模式的人會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的努力,而遇到的一些挑戰是幫助我們學習與成長的,具有這樣思維模式的人比較容易成功。並且美國心理學家發現從孩子一歲開始,這樣的溝通方式就已經產生影響了,最關鍵的是父母培養的孩子讓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模式。
那麼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我們不能誇獎他聰明,我們該如何正確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形成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呢?
其實不難,以一位媽媽為例,當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我們可以有兩種方法,1??描述法,也就是說當你可以把你看到孩子怎麼努力學習以及學習上取得進步的地方說出來,比如媽媽看到你每天都學習很晚,遇到不懂的題目會主動請教老師,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難,最終取得了好成績。2??以孩子的感受為主,問感受及方法,當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特別開心地回到家,讓我們帶著驚喜,好奇的態度去問「寶貝,你感覺怎麼樣呀?你是怎麼做到的?」這個時候孩子很可能會把他如何做到的遇到困難是如何克服的以及最終取得好成績的過程分享給我們。讓孩子自己去評價,讓孩子感受自己的內心,感受自己的成功,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價值感。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一句話「每當我們告訴孩子一個答案就剝奪了孩子一次學習的機會。」我們可以跟孩子談談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困難嗎?啟發孩子自己想辦法,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當孩子想出辦法以後,我們可以鼓勵他說「很好,去嘗試一下,即便嘗試失敗以後也沒關係,想辦法繼續嘗試,直到成功為止。」這是培養孩子強大的有效方式。
一位媽媽的女兒,三歲多,第一次嘗試晾衣服,剛開始試了兩次沒有成功,於是孩子有些不耐煩了,也很沮喪地說「我做不到的。」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喪失信心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媽媽對孩子說「去玩兒吧,媽媽來晾衣服。」這看是很平常的一句話,可是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什麼感受呢?這時候不論媽媽說話的態度語氣有多溫柔,孩子感受到的都是「我好笨」、「真沒用」、「什麼都做不好」,孩子會漸漸喪失了自信心。而這位媽媽對女兒說「寶貝,你可以做到的,晾衣服遊戲呢也像找領子遊戲,只要找找領子就可以了,你試試。」女兒開始翻找衣服領,找到以後,還順利地把衣架穿了進去。但是困難又出現了,他發現有一邊的領子總是掉下來,於是又低著頭,撅著小嘴說「我做不到的。」這時候,媽媽繼續對孩子說「你可以做到的,你可以找找旁邊的工具。」這時候,女兒左看看右看看,很快發現了夾子,於是她抬頭問媽媽說「是夾子嗎」媽媽給了她一個鼓勵的眼神,於是女兒就用夾子夾住了領子,並且順利掛到了晾衣架上。這時候,女兒非常開心地說「我做到了。」可以想像這個時候孩子的神情和她的內心一定涌動著價值感、得意感。
當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挫折,感受到沮喪,想要退縮的時候,是媽媽給了她力量,我相信在孩子未來的人生中,當她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她的心裡一定有一個聲音再告訴她「我相信你可以的,不要害怕失敗,一次不行試兩次,兩次不行試三次,直到成功為止。」
「堅毅」的品質是向著長期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個孩子是否知道1+1=2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願意在第一次嘗試1+1=3的時候,願意繼續嘗試,直到找到正確的答案為止。我們應教會孩子的不是跑得有多快,而是當他跌倒了以後,能夠站起來繼續跑,哪怕他是最後一名。
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的態度,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人格的塑造,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是學校教育不可比擬的。你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句話,每一種情緒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鼓勵而不是表揚,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既不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也不指責孩子,而是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引導,培養他們堅毅的品質,這個品質會讓他們受益終身。
希望世界上的爸爸媽媽更多的是理智且擁有耐性的,祝福世界上的每一位寶貝都能養成美好的品質。
推薦閱讀:
※狄鶯畸形母愛孫安佐成社會人,小豬佩奇都害怕
※劉晏華答家長問(之一) 懂孩子成長規律建和諧親子關係
※「?被動攻擊如何傷害兒童」▎夫妻間非言語衝突對孩子的消極影響
※「善爸」甘休,「育爸」不能?二孩時代的爸爸進化論 | 繆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