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以文章閱讀生命

《活著》——以文章閱讀生命

13 人贊了文章

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在這片土地上又經歷了怎樣的變革?那個時代的人們經受了多少的苦難?我在探索這些問題的時候,發現了一本書,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活著》。當我在細細揣摩它的時候,彷彿手中捧著的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時代。我所領略的也不是這短短的十二萬字,而是一個人一生所經歷的苦難。我在合上這本書後久久不能平靜,腦海中依然環繞著那句「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是余華創作的分水嶺,也是余華的代表作之一。他講述了在大時代的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的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意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1

生命是可貴的,是偉大的。可是我從未想過生命竟然如此脆弱,總是以為沒有那麼多意外,死亡離我們還是很遙遠。可當它來的時候是那麼的靜悄悄,毫無聲息,帶走的卻又是我們最珍貴的。《活著》中塑造的人物死的都很突然,讓人覺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每當生活要安定下來的時候,意外總是接踵而至,生命可以這麼簡單的離開。文中從未直面的描寫死亡,卻讓讀者對死亡的更加震撼,體會到生命的脆弱。

福貴悲劇的開始便是有慶去獻血卻被無良醫生活活抽血抽死,有慶是福貴的小兒子喜歡跑步,經常將鞋子穿壞,為此福貴經常訓斥他,後來只好光著腳去上學。聽說獻血,第一個跑去了醫院,卻被活活吸死在了那裡。

接著就是福貴的大女兒鳳霞,鳳霞小時候飽受苦難的折磨,終於在適婚年齡與二喜結了婚,雖迎接了新生命的到來,但不料大出血死在了產房。家珍接受不了打擊,沒過多久便也一睡不起。二喜在鳳霞死後精神不好,活著只是為了兒子苦根,最後因為工地事故被兩塊石板壓死了。

最後只剩下了福貴與苦根相依為命,可是命運又與福貴開了一個「最殘忍的玩笑」。苦根一生下來,因為窮困,就沒有吃過什麼好東西,有一天生病,福貴給他做了很多豆子。可是沒想到,因為窮,他連豆子都很少吃的,這一下直接撐死在了家中。苦根的死使福貴的家徹底毀了,他的生活被接踵而至的死亡撕的粉碎。

《活著》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的態度。品讀《活著》會覺得死亡是那麼的不經意,是那麼的意外卻又實際發生了。可能死亡本身便是很容易的吧。

2

人為什麼要活著?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季羨林先生在書中提到 「如果人生真的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但是《活著》卻是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東西。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福貴所有的親人都一個個死去,只剩下他一個孤零零的老頭和一頭同樣年邁的老黃牛相伴,並且是那樣樂觀豁達地活著,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書中通過出乎意料的死亡重複,更加彰顯了活著的意義和難能可貴。

在書的最後的那首歌謠「少年去遊盪,中年想掘藏,老年當和尚」,它是在勸導人要踏實。少年時不要遊手好閒,中年時不要投機取巧,如果少年遊手好閒,中年投機取巧、不幹實事。那麼到老就只能去當和尚,因為只有和尚是不要干實事的。

余華在致上海貝塔斯曼書友會會員的信中說:「很多人告訴我,他們在讀《活著》時,眼淚常會不期而至。如果你也遭遇到和他們一樣的閱讀經驗,我想對你說,謝謝。我正是為像你一樣善良的人寫作。雖然,善良在任何時代都不是會有『走紅』的品質,但它是我們的血與肉。我書中的主人公,也都是一些善良的人,他們不斷遭遇苦難、失敗和死亡。但我絕不是在控訴命運的殘暴,相反,我希望你讀到的是生命的韌性、力量、愛情、友誼甚至本能煥發的快樂,以及幽默,一切美而朗朗歡笑的東西,它們無視命運的暴戾而獨自存在。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難,同時也反對假借命運之名的自暴自棄。善良絕不僅僅是悲傷軟弱的眼淚,而更應該是對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關懷與肯定。它舉重若輕地保護著我們的心,在艱難世道里保持熱情與希望。」

推薦閱讀:

生命中有門功課叫"接受"
【美文】生命,就是一場不留餘地的盛放!
那麼多人共同創造了你,你的生命多麼珍貴!
人情如風,生命如席
生命之糧

TAG:生命 | 生命的意義 | 活著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