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演變有多漫長,看完之後,你還會只用電腦手機打字嗎
8 人贊了文章
當我們上小學,習漢字的時候,看到十幾筆的複雜的漢字的時候,當我們寫作文不知道某個漢字怎麼寫的時候,當我們寫錯字,受到老師父母批評的時候,有沒有默默在心裡慰問一番造漢字的人?肯定有吧。
那時候有沒有想過創造漢字是多麼漫長,經歷了多少人智慧的結晶,你肯定不知道,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都從心裡覺得漢字本來就有的,來的很簡單,沒有想過它的起源,今天我們就在歷史的長河中,看看漢字的成長過程吧:
甲骨文是商代書寫的俗體,金文才是正體,顯示了正體多繁,俗體趨簡的印跡。後來如秦時的小篆與秦隸也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青銅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銅的鐘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
到了西周后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當時的文字進行收集整理然後進行刪繁就簡美化加工後,將文字統一。這種統一後的文字被稱為——「小篆」,亦稱為「秦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範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這個時候的文字幾乎已經完全沒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成為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
但是秦朝時期的「小篆」書寫過於規範,書寫起來速度很慢,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民間就出現了許多的簡便字體。這種字體的特點是變「小篆」的圓為方。改「小篆」的曲為直,並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稱之為——「秦隸」。
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
中華民族是一個很偉大的民族,中華文明也是最獨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裡,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我們的「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
本文由「源於文化」發布,2018年8月24日
推薦閱讀:
※《康熙字典》 丑集中 - 部首為士(壼)的漢字
※再談漢字之二(原創)
※細說漢字:甘
※說文解字——跟您聊聊漢字的前世今生
※書談——第一節,漢字的起源及演變(講義)